首页 > 资料 > 《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

发布于:2021-07-20 16:52:17 作者:

《名人传》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传》读后感(合集15篇)

《名人传》读后感1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

  从他的经历中,我知道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爱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米开朗琪罗一生遭受历任教皇差遣,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创作伴随着贫困、疾病、劳累、仇人离间、亲人薄情寡义……

  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用血泪创作出了不朽的传世佳作。最终,米开朗琪罗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为西方美术历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托尔斯泰随人家境优裕,但他一直牵挂在受苦难的民众。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冲破世间束缚,用生命去追寻信念、真理和正义,可谓“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读后感2

  贝多芬强横的推翻一切的音乐爆发力、米开朗琪罗懦弱天性中生长出的奇才之葩、托尔斯泰多变强硬的文风——罗兰先生在《名人传》写下了自己对这三位偶像狂热但带有理性的崇拜之情。三人之中,我个人最了解的是托尔斯泰。我拜读过他的大作,甚至觉得自己与他有几分相似。他文字传递来的温厚关怀的温暖,又怎是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所能比的?

  娜塔莎的美丽动人和善良可爱,是荒芜岁月中长出的一朵玫瑰花;玛丽公主的爱情是百花凋谢之后的寒梅;战争与密谋的一波三折,皮埃尔始终坚持自己高尚的信仰,是一个完美的革命者;堕落的贵族贪于享乐,视宗教虚伪的神父高于伟大的神,在战争时借以麻醉自己,耽上一颗枯朽的心。《战争与和平》中的爱是最后所有人的团结,会让我生发出强烈的感动。

  安娜的煎熬是痛苦的。她就如同一块被身体、家庭、世俗狠狠拉扯的吸满了脏水的干净海绵。她出身高贵,但生活却比农奴还不快乐。“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是在分裂的混沌中一步步靠近峭壁的。这次托尔斯泰寄托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是在失败的列维形象中对自己的同情,对与自己相类似的一类人的悲悯。

  玛丝洛娃的传奇经历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上,前半部分屡见不鲜,可最后找到真爱的少之又少。虚伪做作、带着丑恶嘴脸的绅士才适合与之相仿的社会,回心转意或秉性善良的则是千载难逢了。《复活》中的形象,不再沉溺于不可终日的幻想,不再过分黯淡,他们有血有肉,会呼吸,会心跳,也就更牵动人的神经。托尔斯泰的爱是对那些能重寻美好的人们的赞许,是对迷途中没有出路的公子哥的最好警示,同时也给了他们摆脱这一切的勇气。

  同样的,贝多芬谱的曲传递出的深郁的生命力、米开朗琪罗绘的画与雕的像,都体现出对普罗大众的无私的爱。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就是这样。伟大的灵魂,这般百忙淬炼的强壮的灵魂,做永远的引路人,做一盏勇气的长明灯。

《名人传》读后感3

  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于是,循着这句铿锵的序言,我打开了读《名人传》的好奇窗,打开了追寻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开了蜕变进行时的心灵窗。

  作者在传记中还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贝多芬,被命运捉弄的耳聋的音乐天才,于是他把自己包裹起来,表面的强悍掩饰了内心的孤独。米开朗琪罗,患忧郁症的雕刻艺术的巅峰,他恨不得给世界来一场雕刻的洗礼,只知道工作却不肯去改善生活。托尔斯泰,文坛上一颗永恒的明星,近乎疯狂的信徒却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决心摆脱贵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生不是来吃苦的,但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被苦难突袭。所以苦难把我们人生轨迹安排成了一个岔路口:你可以选择怨天尤人,或者选择直面苦难。这三位巨人在面对生命的激流时毫不妥协,所以成为了被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那我们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难,还是干干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难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苟且偷生的活过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把苦难当做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像战士一样撷着希望去参与这场炼狱。过程乍一看很残酷,实际上到了最后,说不定我们还能收获一双火眼金睛。当然,这个奇异果可是需要我们用信念去播种,用拼搏去灌溉,用坚持去呵护,用顽强去护理。

  再悉数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顶着暴风雨前进的呢?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体瘫痪、双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以笔为武器,用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激励后世青年;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39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但他的生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获得了美国人民更高的支持率;同样,身患卢伽雷病的物理学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进发的道路上,把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长,便在这美丽的疼痛之中。

《名人传》读后感4

  今年暑假,我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颇有感触。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名人传》又称为《巨人三传》,描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另一个是俄国知名作家—托尔斯泰,讲得是他们面对困难不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和命运作着抗争的故事。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但是他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爱上喝酒,变成了一个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在了贝多芬身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1802年,他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对于热爱音乐的他来说,这是多大的打击啊!但他却顽强地向命运抗争,先后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如《命运交响曲》、《第十交响乐》、《月光曲》、《热情》等等。这种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海伦凯勒。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希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不向逆境屈服,凭着顽强不屈的品质,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中国有名古话,非常好的印证了贝多芬和海伦凯勒的故事: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心有坚韧不拔之志。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我们的作业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变多了,我们在学习成绩下降时,应该用坚定的信心去面对挫折,去实践我们的目标。

  永不向命运屈服!

《名人传》读后感5

  一位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艺术家,一位是俄国的文学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过度,却有着同样的人性的真、善、美,同样为了一份事业而献出毕生精力。永远坚信只要自己坚忍果敢,不因痛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沦落,就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辉煌。

  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年少的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强制逼迫下学习音乐,也开始了悲惨的童年。贝多芬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当他遇见莫扎特时,增加了不少经验,但灾难又一次降临,贝多芬双耳失聪。正如傅雷所说:“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但贝多芬没有放弃作曲、放弃生活。终于战胜了命运,写出了《英雄》、《田园》等不朽的佳作。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米开朗琪罗“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市民家庭,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教皇们给他的巨大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他在建造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时还要受着新教皇的压迫。他没有自由,没有反抗,只有被教皇当成牛马来使唤。七十余岁还需爬上梯子弯腰作画。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他的忍让成就了他的艺术,却也摧残了他的灵魂。这个时代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托尔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享受着高等教育,富足的生活。但他并不快乐,他因自己的富裕与安逸而羞愧不安;他身居上层,却永远为下层人民着想。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与社会决裂,但他没有力量,没有支持,永远孤独。他与上层贵族为敌,得到了开除教籍的结果。八十二岁时,他离家出走,最终死在了一个火车站。托尔斯泰一生都在关心广大生灵的脆弱与渺小,传播着爱与宽容。不愧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学习贝多芬的坚持,米开朗基罗的隐忍,托尔斯泰的博爱。他们永远是精神的传承者,传奇的.创造者,世界的征服者。

《名人传》读后感6

  20xx年暑期,我买了一本《名人传》,这部传记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乐家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一位是小说家托尔期泰。她们在人生道路又换困顿的上,为了更好地寻找正理和公平正义,为造就能主要表现真、善、美丽的不巧杰作,献出了活力。

  她们承受过病苦的摧残,遭受的凄惨,心里的惶惑分歧,深重的痛楚。这使基本上摧毁了理性,但她们一直坚持不懈自身的艰难过程,靠的是她们对人们和自信心。在其中贝多芬传使我感触很深。

  贝多芬,他全名称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在科隆周边的波斯,一所陈旧房间的阁楼上。他是弗兰芒族的。他一开始的人生就像一场残暴的抗争,他爸爸想发展他的歌曲天赋,便让贝多芬从4岁起每天“钉”在钢琴边或小关在家里。贝多芬沒有厌烦那样的日常生活就早已十分万幸了,但他爸爸还用一些暴力行为的方式来驱使贝多芬学习培训。在1787年,贝多芬缺失了疼惜他的妈妈,在贝多芬心中中妈妈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与他的妈妈一样,都是有,但他依然坚持不懈着变成了音乐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

  我看完了贝多芬传后,我认为,我比他幸福快乐到哪去也不知道。贝多芬他期盼母爱,而是我母爱,但还感觉不够;贝多芬期盼有一个的人体,可是我尽管有时候会生点小病,但最少沒有像贝多芬那般,一病为好一病又来,一生中不知道患了是多少种;贝多芬他由于性子怪异,没人想要与他做朋友,可是我,有盆友,但有时候也要看不上盆友西看不上盆友东的。因此,我认为,贝多芬的身上有过多我要学习的了!

  贝多芬的“在难过忍耐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吃苦愈使我很喜欢”,托尔斯泰的“我抽泣,我痛楚,我只是欲求真知”,莫不说明杰出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作战。我们的时代千姿百态,充斥着机会,大家期盼取得成功,但大家却不愿拼搏。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心浮气躁和急于求成也许会使大家获得昙花。

  《名人传》证实了一句我们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工作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强不屈之!

《名人传》读后感7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绘出来。就象这本由罗曼。

  罗兰写的《名人传》一样。《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一个是小说家,各三部传记都着重介绍伟大的天才,找人生的道路上,为创造真、善、美的杰作,现出毕生精力。

  贝多芬创作乐曲,“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即使听觉不断衰退,他也没有放弃,纵使遇上失败的爱情打击,也没有使他消沉下去。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伟大的曲目。

  米开朗基罗留给后世的不朽的作品,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他勇敢的面对了痛苦的童年,在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的同时,他自己却雕刻下世纪的杰作。

  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也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在结婚之后,有写下了:《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巨著。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又被人们称为““英雄传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伟人都是在水深火热中历练出来的。

  我深深的被这三位名人的创举所感动,再想想如今就因为一点小小的事而抱怨时,想想三位名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冷静,简直时不值一提,所以遇到困难麻烦时,第一反应不是抱怨而是去面对,去勇敢地挑战!

  当今的我们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阅读《名人传》的同时,寄托对伟人的哀思,更多的是从中学到伟人的精神,学习“英雄”的脚步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名人传》读后感8

  名人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一生,让我们明白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他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痛苦·挣扎和矛盾。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贫困、孤独和辛苦,人们却彼此不懂得互相安慰。可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后成为了伟人和英雄。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有勇气面对那残酷的命运和人生。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社会上受到了最残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了欢呼,可他的困难几乎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被一批卑鄙小人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他造成悲剧的最直接的根源是他们夫妻之间持续十多年的互不理解,后来他被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一个遭受家庭生活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最终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摆脱了贵族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

  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名人传让我们明白了或许人生中时常有暴风雨的来临,我们也不能退缩和畏惧,那么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坎坷是人生的营养液,正是因为有了坎坷,我们才会有勇气冲向人生中的一个个成功的总点站。

《名人传》读后感9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信”、“坚毅”和“伟大”是用来形容那些饱经风霜的参天大树的,但自从看了《名人传》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像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一样的伟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感受颇深:贝多芬伴着失聪双耳谱写千百名曲;米开朗琪罗怀着丧母悲痛雕琢百千佳作;托尔斯泰捧着满心怒火驰骋无情战场……或许许多人都会感慨他们的非凡成就,但是,钢铁又是怎样炼成的呢他们付出了比常人多之又多,甚至于无法达到的境界!他们的巨大痛苦和孤独磨练了他们坚强的意志,不平凡的事迹创造了不平凡的人!

  是呀!这些伟人就像手捧一面面放大镜,而我们呢,就像拥有一个个芝蔴点似的羞耻,在众多放大镜面前,羞耻无疑会放大千千万万倍,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面对《名人传》,我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或许,这些尴尬也能让我们清醒一点儿吧!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深思,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学习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面对重重地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就让我们接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自己的眼睛吧!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艰难与挫折才是对命运和人生最好的锤炼!

  《名人传》给予了我心灵崇高的升华: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欲要一夜成名或急功近利地索取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争取拥有自信的力量,坚毅的意志与最伟大的精神!

《名人传》读后感10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写的,书中的人物分别是19世纪的音乐天才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

  最令我感动的是贝多芬,贝多芬是位天才,他的天分被父亲发现了,他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一个神童,就整天强迫他练琴,甚至常常三更半夜酗酒回家后,还把他从睡梦中拖起来拉琴。这一切都在贝多芬的心里划上了一条深深的伤口。

  贝多芬由于天分和勤奋,便很快成名,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不幸的事发生了,贝多芬的耳朵聋了,对音乐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贝多芬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成功了。

  贝多芬在这样的环境下用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平时因为一点点小事的抱怨时,我们就应该想想这位名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冷静,遇到困难麻烦时,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抱怨,而是去勇敢的面对它!

  我参加了一次七天夏令营,在那七天当中,让我无法忘记的是,老师让我们攀岩的那一天,我站在队伍中看见前面的同学攀得好慢,就在心里想,这次的攀岩是不是很难,心里忐忑不安,很紧张,轮到我了,我走上前,手一抓,脚一蹬,轻松就踩在了石头上,心里想,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正当我有所松懈时,突然身体向后倒了一下,幸好,我的反应还算灵敏,手急忙抓住石头,于是,我攀得速度慢了许多,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的掉以轻心,而是想我一定要攀上去,我可以的,要坚信自己可以,于一步一个脚印,要踩稳,终于我攀到了最顶上的那一刻,我低头往下看,为自己坚持下来而感到高兴,如果期间,我不那样想,我有可能就攀不上来。

  《名人传》教会了我贝多芬的坚强,教会了我米开朗琪罗的勇敢面对困难,教会了我托尔斯泰的诚实和不屈的精神,他人三个虽然理想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吻合特点,就是对自己的理想从未有放弃过,这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名人传》读后感1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名人传》,现在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名人传》是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写。这部名著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故事组成。这里讲述的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价值,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的伟人。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淬炼!

  《名人传》许多地方叫人看后难以忘怀,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贝多芬,他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贝多芬对音乐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此时,病痛已在叩门,一旦走进他的身体就再也不曾离开,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间,耳聋开始侵蚀着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鸣响,听力越来越差,对声音的敏锐已是大不如以前。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呀!但他却和命运顽强的做斗争,在耳朵完全听不见之后,仍然创作出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说:“人啊,靠你自己吧!”这句话是对世上每一个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艰难,就一定会取得你所梦想的成功。

  看看贝多芬的成长经历,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环境好,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对我的有关学习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应;学习环境也好,有好的学校,五小在油田学校排名第一,老师也好,对每个同学的学习都非常上心,同学也好,大家平时都和睦相处。这些环境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我的学习为什么还是一点都没有长进呢?我想还是自己从小怕吃苦,依赖性强,没有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看来,好的学习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

  这本书使我深刻的领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使我受益匪浅。

《名人传》读后感12

  “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所说的一句话,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的作品所做的一种诠释。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世界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在罗曼。罗兰笔下,这些伟人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们能够克服自爱神的缺陷和环境的阻碍,战胜痛苦与孤独,从而获得超越。贝多芬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化成了不朽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他生命的鲜血雕塑了后人需仰视才可见的巨作,托尔斯泰相信“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凭借对人类的爱和信心,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光辉的艺术杰作,而罗曼。罗兰则使这三位艺术大师的形象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作品告诉我们,任何成就都伴随着艰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验,只有与一切痛苦,磨难,阻碍以及自身的弱点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在伟人身上。当我们遭受磨难与痛苦时,要想到许多杰出的灵魂与我们同在,与我们承受着同样的苦难,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担苦难的伟大情怀,会鼓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进。

  《名人传》是人类心灵的三份手稿,是一曲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让我们走进三位大师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与这些伟人进行心的交流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名人传》读后感13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说过:打开窗户吧!让自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句话蕴含着很深刻的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些这本书的目的吧。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分别是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年代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努力。

  在读这部作品之前,一直天真地以为所有的名人都是幸运的,可到此刻我才发现,我错了,错得很离谱。

  贝多芬的一生是很坎坷的,整个人生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却失聪了,这对他是一个怎样的打击!对他这种音乐家所带来的疾病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这些磨难都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屈服与命运,他贫穷,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的人格。

  米开朗基罗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坚韧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最终会冲破精神的束缚。

  而小说家托尔斯泰则用笔杆描写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敬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撒播爱的种子。

  此刻,我明白,原来名人不像我们想象之中那样美好,也许,正是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命运才会向他们低头,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成为绝代传颂的名人。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要想成功,但却不想为之而奋斗。我们想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跻身不朽之列。我们是长在红旗下的青少年,生活是丰衣足食,还有党和国家提供优越的条件来满足我们为理想而努力学习,锻炼,我们何不冲破精神的束缚,你说呢?

《名人传》读后感14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罗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读后感15

  今天,我买了一本书,它是罗曼·罗兰著。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第一传是贝多芬。读着他的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不得不佩服贝多芬身上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贝多芬的命运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像是悲惨而残酷的斗争。因为父亲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所以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各种乐器,幸好他不是很厌烦,当他稍大时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失去了最亲最爱他的母亲。

  其实,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曾遇见莫扎特,他们一见倾心互相交流,他又拜海顿为师。当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时,厄运又一次降临。贝多芬的听觉渐渐衰退,内脏也不好,身心都经受着痛苦的折磨。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耳聋后写的。人们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但也同时看到了贝多芬悲惨的命运。

  后来贝多芬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炎、关节炎、黄热病等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毫不动摇,从未放弃过音乐。我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最终成了音乐巨人。

  贝多芬的童年悲惨、坎坷。他在生命中挣扎,痛苦中创作,谱写着非同于凡人的命运,讴歌着痛苦换来的欢乐。但让人铭记于心的是贝多芬久传于世的乐章。

  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会降临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也会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失败和挫折时,应该想到忍受并战胜痛苦的人。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屡击不夸的宝贵品质。使自己不断进步,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