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名字的故事》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教案

《名字的故事》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0-11-13 09:48:12 作者:

《名字的故事》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字的故事》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字的故事》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尊和自信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本设计以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为切入点,以蕴含着对宝宝美好祝愿的照片为媒介展开活动,通过大胆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准确说出名字的位置,意在提高幼儿正确表述空间方位的能力;通过寻找班级中姓氏的数量及同姓人,学习统计的不同方法及感知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通过对自己和他人名字的探索,激发幼儿关心同伴及对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活动以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辅以教师的引导、提升,帮助孩子树立我能干、我能行的自强自立精神。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大胆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2.能辨认自己或他人的姓名,对汉字感兴趣;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3.感知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知家长:与孩子谈谈孩子名字的故事和含义,让孩子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及名字里包含着父辈对自己的期望。

  2.多媒体照片4张;幼儿、教师名字卡;班级幼儿姓氏卡;《百家姓》录音;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激发幼儿交流自己名字故事的兴趣。

  引导幼儿自主讨论4幅照片的不同寓意,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继而激起讲述自己名字故事的欲望。

  二、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或含义,感知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幼儿在交流自己名字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找出自己名字的位置(第几行第几个)。大家一起辨认,文字与含义对应,激发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

  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状况,适时点评,如:幼儿表述名字位置出现错误时,引导幼儿帮忙纠错;幼儿讲述不清时,教师适当介入提醒、修正;及时发现认字的孩子,明确学习方向,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幼儿互相学习,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等。

  三、引导幼儿发现名字里的秘密。

  1.教师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引导幼儿感知男孩与女孩名字的不同。

  2.为教师的名字找位置,进一步强化对序列的正确描述。

  3.知道中国姓名中,姓在前名在后。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本组幼儿姓氏的数量、及每个姓氏中同姓的数量。(根据时间灵活调整,可延伸到区角活动中进行)

  4.观察发现姓名中数量的不同,引发复姓。

  5.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关于姓氏的传承。感知姓氏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中国的传统是随爸爸姓。

  6.中国姓氏知多少。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有关中国姓氏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区角活动)。

  1.把自己名字的故事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为自己未来的孩子取名字。

  3.统计班级上有多少个姓氏;每种姓氏有多少同姓的。

  4.认名字大赛,激励幼儿对汉字感兴趣,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5.记忆大挑战——中国姓氏知多少。通过《百家姓》的录音、文字卡等了解中国姓氏的丰富。

  活动反思:

  幼儿对自己的名字有着很深的好奇心,对于名字后面的秘密也急于进行探索,因此,对此我注意了以下方面的提升:

  1.照片寓意的提升:妈妈将祝福寄托在孩子的名字里,如甜甜、乐乐、大伟等,那你们的名字里藏着怎样的故事呢?(照片与名字故事的结合,而不是脱节。)

  2.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后,引导感知男孩、女孩名字的不同(借助自己名字)。可在区角里为自己未来的孩子取名字,或者将自己名字的故事画出来与大家分享。

  3.幼儿讲自己名字的故事后,教师要结合故事、名字,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不认识的会关注看教师提醒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始终保持对名字秘密的探索兴趣,找出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