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优秀教案

幼儿园优秀教案

发布于:2021-12-09 12:31:48 作者:

实用的幼儿园优秀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幼儿园优秀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会飞的娃娃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使同学能利用身边的资料制作出可爱的娃娃,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并从中感受胜利的喜悦。

  重点:

  引导同学合理利用资料制作,发挥想象力。

  难点:

  使同学制作出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教具:

  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一个个用塑料袋做成的可爱的娃娃在蓝蓝的天空中一飘一飘的,并随同着欢快的背景音乐。提问同学:这些娃娃漂亮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把课件中的娃娃放大给同学看,使同学能较清楚地观察。)同学回答后,教师补充完整;是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在塑料袋上拼贴成娃娃的脸,然后,再往塑料袋时吹满气,用绳子扎起来,牵着绳子跑,就成了“会飞的娃娃”。今天,我们就来做这种“会飞的娃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a) 提问同学;“同学们,你们认为把娃娃做成什么样子会比较可爱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娃娃的脸做成各种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怪物、其它等。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姿料,我们来欣赏。

  b) 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给同学看;点击“人物”,出现小女孩、小男孩的各种头部形象;点击“动物”,出现熊猫、小狗、小兔等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 …指出制作娃娃时,主要注意五官、发型的装饰。

  c) 教师示范制作技巧:

  1)、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使色彩搭配出较好的效果(课件演示)。

  2)、剪贴两只大小形状相同的五官时,如眼睛、耳朵时,可以把彩纸对折剪,一次剪两只。

  3)、做小女孩的头发时,把彩色纸剪成一条一条的,再用铅笔卷一卷,就有卷发的效果。

  二、 安排作业:

  做一个可爱的娃娃。教师辅导同学完成作业。

  三、 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 褒扬上节课作业中构想较好的作业,鼓励同学大胆发挥想象去制作。并宣布做完后,在课堂的后十五分钟带同学去操场体会娃娃飞起业的感觉。

  二、 同学继续作业,教师辅导,引导同学巧妙利用资料,尽量使制作效果更好。

  三、 同学制作好后,教同学吹气、扎紧,使绳子留下一段能用手牵起来的长度。

  四、 总结同学制作情况,并指出我们待会就要走出教室到操场去放飞娃娃了,大家注意在玩的时候,要多维护环境卫生,不能乱扔,玩完后要带回教室。

  五、 在下课前十五分钟,组织同学走出教室,到操场心尽情地体验娃娃飞起来的快乐,与同学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在游戏中,与同学研讨娃娃会飞的原因,引导同学研讨自然科学知识。

  作业安排: 做一个可爱的娃娃。

  板书设计:

  会飞的娃娃

  人物怪物、动物、  其它

  教学后记: 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发明力。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愿意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了解桔子的不同吃法,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喜欢吃桔子。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洗干净的桔子,碟子,茶杯;

  2.榨汁机一个;

  3.桔子皮泡的茶一大杯。

  教学过程

  1.感知小桔子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就装在这个大口袋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谁来摸一摸,猜一猜?”(幼儿摸猜后每人拿一个桔子。)

  (2)玩一玩

  师:“我们跟桔子玩一玩,用眼睛看一看,小手摸一摸、捏一捏,鼻子闻一闻,说说桔子是什么样的?(黄黄的、圆圆的、软软的、香香的……)它像什么?”(灯笼,皮球……)

  (3)亲一亲

  “你喜欢桔子吗?我们亲亲它,跟它做好朋友。桔子贴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凉凉的。)

  评:活动开始,教师那神秘的口吻和摸摸猜猜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的欲望,紧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接着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猜猜、玩玩、亲亲中感知了桔子的特性,并愿意运用好听的词汇表述对桔子的认识。

  2.我来剥桔子

  (1)探究剥桔子的好方法

  师:“让我们把桔子剥开,看一看里面的小秘密吧!从哪里剥呢?”(通过互动让幼儿掌握剥桔子的方法:找到中间凹进去的地方,那里比较软,从那儿就很容易剥开来了。)

  (2)感知桔子里面的秘密。

  师:“桔子皮剥开来啦,闻闻香不香?(香香的)桔子皮剥开来里面有什么? (桔子瓣,有白白的经络)它们一瓣一瓣的,围在一起,头靠头,肩靠肩,真象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呀!”

  评:由于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因家长包办而失去了自己独立探索生活的机会。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中借鉴他人的经验,自然轻松地掌握了剥桔子的好方法。

  3.桔子真好吃

  (1)玩吃桔子的游戏。

  师:“小桔子瓣想出来玩了,我们帮帮忙把它请出来吧。看看这片桔子瓣像什么?”幼儿:月亮、摇篮……

  师:“我们一起将小月亮挂到天上去。(师根据幼儿的回应恰当地运用儿歌与幼儿玩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举起一片桔子瓣并念儿歌:小月亮,挂天上,啊鸣一口吃下它!)

  师:尝一尝是什么味道?

  幼儿:甜甜的,酸酸的。

  师:“再拿一个桔子瓣,看看还像什么?(小桥、小船……)师和幼儿再念儿歌玩游戏:小小船,开呀开,一开开到嘴巴里。(幼儿再次品尝,鼓励不喜欢吃桔子的幼儿大胆尝试。)

  (2)猜桔子的味道。

  幼儿猜:师吃一片自己的桔子,再吃一片幼儿的桔子,请幼儿分别看老师的两种表情,猜想桔子的味道。

  老师猜:“那你们的桔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也用表情来告诉老师好吗?”

  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充分运用有趣的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对桔子瓣造型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教师又巧妙地融进语言元素,将想象的事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既激发了幼儿的情趣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而猜表情的游戏不仅使孩子学会了关注老师和同伴的反应,又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感情。

  4.好喝的桔子汁

  (1)玩变魔术

  师:“桔子除了可以一瓣一瓣地吃,它还有一种吃法呢! (出示榨汁机)你们看,这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小桔子瓣放在这个机器里,会变成什么?(请每位幼儿取两瓣放在机器里。师边榨边念儿歌:小小桔子瓣,跳进榨汁机,轰隆轰隆转,变成什么跑出来?)小桔子瓣变成什么了?”(水、桔子水、桔子汁。)

  (2)喝桔子汁

  师:“桔子汁什么味道的?想不想尝一尝?“(给每位幼儿分桔子汁,一起品尝。)

  评:榨汁机的出现,让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近距离的演示,让幼儿形象地观察到桔子榨成汁的过程。接着大家一起品尝桔子汁,孩子仿佛置身于自家的厨房或餐厅,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延伸活动

  “刚才才我们尝了酸酸甜甜的桔子,还喝到了桔子汁,剩下的桔子皮怎么办?”师出示桔皮茶,和幼儿一起收桔皮,晒桔皮。

  评:延伸活动的环节,展示桔皮茶,让幼儿了解到桔子有更多的用途。收桔皮、晒桔皮留下了拓展活动的空间,使孩子们对桔子的探索深入持久,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1.充满情趣

  “以情激趣、以趣激情”是本节活动的特点之一。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猜猜、玩玩、吃吃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整个活动显得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2.充分探索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充分探索,以“玩桔子→剥桔子→尝桔子→榨桔汁”为主线展开活动,使幼儿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桔子的特性。

  3.有机融合

  有机融合是本节活动的又一特点。我积极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将语言\科学等领域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玩沙包的方法。

  2、学习在奔跑中躲闪、避让的技巧。

  3、鼓励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两两拉手排好队到操场,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进行基本队列练习,幼儿由一路纵队站成六队:立正、向前看齐、成体操队形散开。

  2、进行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放松整理。

  二、基本部分。

  1、学习集体玩扔沙袋。

  教师:我们玩玩过投沙袋,今天我们也玩沙包,但这次是分小组玩,而且每组只有一个沙包,要大家都能玩到,该怎么玩呢?请试一试。

  2、请幼儿分成3-4组,每组一个沙包,探索集玩沙包的方法。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到的玩法。

  教师:你们是怎么玩的?请让大家看一下。

  4、教师讲解集体玩沙袋的玩法。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你们新的玩沙袋游戏,我们集体来玩沙袋,请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边的起点线上,其他幼儿站在中间。当一个幼儿扔沙包时,大家面对着他,迅速跑开躲避他扔过来的沙包。如果被砸中,就要罚下场,没有被砸中的幼儿继续玩。沙包被场地另一端的幼儿捡起来,大家这时面对着他,当沙包扔过来时,继续躲避,被砸中的还是要罚下场,这样一直继续扔下去,看看三分钟后谁能留下,谁为胜。如果沙包被中间的幼儿接住,则投沙包的和接住沙包的幼儿互换位置。

  5、幼儿分组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扔沙包,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躲避,遵守游戏规则,一旦被砸中了,就自觉下场。

  三、扔沙包比赛。

  1、教师:教师现在举行扔沙包比赛。每组轮流上来扔沙包,三分钟后,看看还剩下多少人,哪组人剩下的最多,哪组为胜?

  2、幼儿分组扔沙包,教师负责帮助幼儿看时间,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四、放松活动。

  幼儿坐下拍打腿部肌肉,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游戏意图:

  在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中,有一个最受孩子喜欢的内容,那就是进行趣味的亲子游戏,因为,在这些游戏过程中,孩子喜欢的家长也会积极参与。

  游戏准备:

  塑料小推车、纸团

  游戏过程:

  1.家长和自己的宝宝组成一个小组,并且,给自己的小组选择一个小推车。

  2.游戏准备过程中,由家长和宝宝将准备好的小纸团,均匀地布置在地面上。

  3.游戏开始之前,家长站到场地的另一边,让宝宝推着小车,到场地的另一面。

  4.哨声响起,宝宝们开始推着小车捡垃圾,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朝着家长所在的方向前进。

  5.在规定的时间内,宝宝推着小车赶到家长的身边,并且,将自己捡到的垃圾,让家长清点一下。

  6.捡到垃圾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下雪天虽然很少,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没有亲眼看见过雪,只在电视上见过。部分幼儿对雪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说下雪天会看到房顶上、地上等积成了白白的一层雪,雪花会飘,太阳一晒会雪融化的,乘着这个兴趣点就此开展“堆雪娃娃”这一活动。

  活动中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在猜谜过程中感受到了雪花的特征;又运用幼儿喜欢的.贴纸形式进行操作,在粘贴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用情境游戏贯穿于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渗透五官粘贴位置的合适性能很好地进行探讨。如果要达到预期目的,是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分辨大小圆形,并能将雪娃娃的五官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2.雪是冬天特有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了解雪花的季节特征

  1.“说糖不是糖,说盐不是盐,天上飘下来,孩子最喜欢。”请幼儿猜一猜。

  2.什么季节才会下雪?我们可以在雪地里玩什么呢?(冬天,堆雪人)

  二、示范讲解——知道粘贴雪娃娃五官的合适位置

  1.出示大小两个圆形,比一比、放一放,大圆堆成雪娃娃的身体,小圆堆成雪娃娃的头。

  2.出示粘纸,说一说胡萝卜可以变成雪娃娃的什么?两颗小樱桃呢?(鼻子)

  3.雪人堆好了,我们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吧。(添画人物)

  三、幼儿操作——粘贴雪娃娃

  1.提醒幼儿雪娃娃的头和身体要紧紧的连接起来。

  2.五官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四、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堆的雪娃娃

  说说你是怎么堆雪娃娃的?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很多孩子对于线是很感兴趣的,他们都很喜欢玩,教室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上一堂关于线条的美术课,让幼儿体会线条的多变性与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线条画画。

  2、增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3、感知线的特性。

  活动准备:

  各种线(尼龙线、棉线等)水彩颜料、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自愿到前面给同伴展示线的用途(绑东西、串球子,编辫子……)

  2、引导幼儿线除了以上的用途还可以画出美丽的图案。

  3、老师示范“线条画”的方法。

  ①先将毛线沾上调匀的水彩颜料

  ②将有颜料的线放在绘画纸上,压住,还可以将线弹在纸上,就可以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4、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线的特征,例如,毛线,棉线弹性比较好一点,所以就可以用弹的方法进行创作。

  5、活动后,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晾干后可以与同伴互相欣赏,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画的什么?

  幼儿园儿童线画教案,线条画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绘画方式,幼儿通过线条画可以增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喜欢上特殊的美术课程。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1-10顺、倒数的异同,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说出顺、倒数的排列顺序。

  2.体验生活中对顺、倒数的运用。

  活动准备:

  1.楼房图(10层楼),小猴,点子印章,铅笔。

  2.教学挂图(一)中1~10的点卡和数卡。

  3.幼儿用书第26页《活动的顺序》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给小猴家的楼房编号。

  1.教师出示一幢有10层的楼房图,请幼儿为小猴家的楼房编楼层号。

  教师:小猴家的这幢楼有几层?我们帮小猴把这幢楼的楼层编号吧。

  2.请幼儿用数卡逐层贴上楼层号,贴好后说说每层的顺序,小猴家住第10层。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从下往上数楼层时,表示楼层的数字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从上到下数楼层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二)以"小猴回家"为由,说出顺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回家乘坐电梯上楼时经过的楼层。

  2.集体按顺序说出小猴经过的楼层。

  (三)以"小猴上学去"为由,说出倒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上学乘坐电梯下楼时经过的楼层。

  2.教师移动小猴,幼儿按顺序说说经过的楼层。

  (四)生活中的顺、倒数。

  讨论:说说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火箭发射、红绿灯、微波炉等。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完成幼儿用书上"上上下下的电梯"的活动。

  2.按标记顺排数卡或倒排数卡。

  师:比一比,看谁将数卡排列得又对又快。

  3.按标记接印点子。

  师:看清标记的意义,再根据标记把数字接着印完。印好后读一读是按什么顺序印的。

  活动延伸:

  在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情景采用顺数和倒数。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9

  活动主题

  Are you sleeping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2、学唱儿歌“Are you sleeping”

  活动过程:

  1、fingerplay"littlebee","openshut","walking walking"

  2、复习旧内容。

  3、学习新内容:“Are you sleeping”

  ①请小朋友先看碟,一起来学儿歌

  ②“stand up”,跟着电视我们一起来唱儿歌

  ③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边唱边做动作

  ④再做几遍动作,跟着电视一起来做

  ⑤请几个小朋友来前面来表演,对做的好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鼓励"Good,Good,very good"

  4、边看电视边表演。

  活动结束:

  fingerplay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0

  主题:

  解析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情特别激动,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既有对幼儿园对老师、阿姨、同伴的不舍,又有对小学这个地方的好奇与憧憬,三年的朝夕相处构成了人生初始最动人的画面。因此,我们在大班的最后一个阶段设计了"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对小学能有所了解,学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生"。本主题将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让幼儿感受自己渐渐长大了,即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同时积极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知道做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我们应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顺利渡过这一转折,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主题目标分析:

  1.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

  2.逐步习惯独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3.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主题环境创设:

  1.主题墙"我和书包做朋友""我眼中的小学"。

  2.各种小学生的图片与图书及学习、生活照片。

  3.将书包等文具带到幼儿园来体验上学的乐趣。

  4.收集各种名片、纪念册及制作的材料,并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

  5.在平时记录一些同伴的电话。

  6.准备毕业典礼的节目。

  社区与家庭资源:

  1.给幼儿准备一只书包、文具盒、铅笔、尺等文具用品。

  2.向幼儿介绍一些小学生的生活及行为准则,让幼儿有心理上的准备。

  3.按时让幼儿睡觉、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4.教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为些毕业纪念册作准备。

  5.在带孩子报名时,参观一下将要学习的校园。

  主题反思:

  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在幼儿园中留下了最美好的照片后,我们的主题活动也结束了。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第一阶段--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幼儿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第二阶段--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都是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小百科: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

下一篇:草原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