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20 20:05:52 作者:

【推荐】中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中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因此,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之间为了一把小椅子互相争抢,自己占有玩具,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等不愉快、不友好的现象。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从而为健康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选择这节课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事情。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记录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各种表情。

  三、活动准备:

  小铃一对;图片一张(一面是笑脸,一面是没有五官的脸);自制大魔方一个(六块大正方形墙塑板拼搭而成的正方体,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贴有不同的表情图);数码相机一部和电脑一台。

  四、活动重难点:

  让小朋友们尝试表现高兴与生气的不同表情,懂得要笑脸对待朋友。

  五、活动过程:

  1、有节奏的敲几下小铃,“丁丁,丁丁,快过来画画。”教师边说边做出呼唤动作。

  “丁丁真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没画完,他就走了。”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画了什么?”出示没有五官的脸的图片。“这张画丁丁少画了什么呀?”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当场添画上五官,教师要故意添画一个生气的五官。“这个小朋友怎么了?”请小朋友观察生气脸的图片,回答问题“从哪里看出他很生气?”“平时,你碰到什么事也会生气不开心?”引出幼儿生气的事件。

  小结:经常生气是不好的,生气的时候,小脸也特别难看。生气对人的身体也不好。别人生气的时候,你也会觉得不开心。

  3、“张老师有个好办法让它高兴起来。”这时,故做在与生气脸说悄悄话。

  翻图片,出示笑脸图。“瞧,现在怎么了?”请小朋友观察高兴脸的图片,回答问题“从哪里看出他很高兴?”“平时,你在什么时候也会很开心呢?”引出幼儿高兴的事件。

  4、做“变脸”游戏。

  出示大魔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大魔方。魔方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去观察魔方上六个不同的表情,并尝试着去表现。“魔方的本领可大了,它能让你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我们和魔方一起来游戏吧!”(当魔方最上面一个表情是笑脸,幼儿们就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第一次,请个别幼儿先来尝试。第二次,分成男女两队,依次进行尝试。在与魔方游戏的同时,请一位老师协助,将游戏中小朋友表现出的不同表情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

  5、欣赏不同的表情。“刚才老师把我们小朋友各种不同的表情,用照相机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把照相机连接到电脑上,把记录了孩子们自己的表情一一呈现给幼儿看。“笑脸好看,还是生气的脸好看?”

  小结:小朋友们也喜欢笑脸,笑脸最漂亮了,所以我们对待好朋友应该笑脸来面对。希望我们小朋友来幼儿园也要高高兴兴的,这样,我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6、“小朋友都喜欢高兴的脸,那我们把好朋友高兴的脸画下来。”让小朋友找好朋友面对面坐,互相观察好朋友的笑脸,在纸上记录,结束活动。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没有过多的让幼儿去回忆和体验“哭脸”所带来的不快,而是以“引发幼儿快乐”为主线,“让小朋友们尝试表现高兴与生气的不同表情”为重点。在引导幼儿回忆生气和高兴的事情上启发还不够。活动效果从整体来说已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不是一、两次教学所能完成的,需要老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继续加以引导。

中班教案 篇2

  一、生成背景﹕早晨天空下着沥沥小雨有些冷好多孩子来到窗前观看外面的雨景突然毛毛大叫起来﹕“老师快来外面下雪啦!”孩子们纷纷涌到窗前看雪花,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下雪啦!下雪啦!”雪渐渐地大了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们一同来到了室外与大雪融合在一起。

  二、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活动

  1、让幼儿充分感受玩雪的快乐。

  孩子们在大雪中欢快的跳着、笑着有的用手接着雪花;有的在追雪花;有的用嘴巴吹着雪花;有的与雪花一起飞舞、旋转她们快乐极了当我问她们冷不冷时,她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冷”。不一会儿小朋友的头上、身上都变成了白色,她们有的你帮我拍拍身上的雪,我帮你吹吹头上的雪;有的相互往对方身上撒雪花;有的捧一把雪往天上扬,边扬边吆喝:下雪啦!下雪啦!他们非常兴奋,玩雪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玩雪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也开始转移到对雪的观察和探索上。

  2、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雪花的秘密

  (1)看雪花

  孩子们在边接雪花,边欣赏雪花,

  盛盛﹕“雪花漂亮极了,是白色的它有形状。”

  毛毛﹕“雪花是六个角的。”

  青青﹕“不对,我的这片雪花是八个角的。”

  “不是八个角的,你再仔细看看,肯定是六个角的。”旭旭说,青青说:“我的雪花就是八个角的,不信,你看!”孩子们在争论中,发现雪花确实有六个角的、八个角的,明明还发现了五个角的雪花,孩子们知道了雪花有很多的形状。

  在玩雪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

  “看老师你已经变成了白的。”

  “树也变成了白的。”

  “你们看,那边的房子也变白了。”

  “老师,那辆汽车也变成白的了。”

  “呵!我们全变成了白的。”孩子们又高兴的欢呼了起来。

  “为什么都变成白的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因为雪花落在他们身上,所以就变白了。”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并引导孩子进行想象活动:“你们看雪像什么呢?”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像白糖”“像盐”“像白纸”“像面条”“像新娘结婚时撒的花,不过全是白的”……孩子们大胆的想象着。

  (2)尝雪花

  雪越下越大雪花不仅飘到我们的头上、身上还不小心飘到了小朋友的脸上和嘴上。“雪好凉。”“老师,雪跑到我嘴里了,凉凉的像冰激凌。”有的孩子听到了马上张着嘴去接雪化,平平说:“这哪像冰激凌,一点味儿没有,不好吃。” 通过品尝雪花,孩子们发现了雪是没有味道的。

  (3)摸雪花

  毛毛﹕“老师我手里的雪花没有了,变成了水。”小朋友们听到毛毛的话,马上都用手去接小雪花,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嚷起来:

  盛盛:“老师,我手里的雪花也没有了。”

  缓缓:“我手里的雪花一碰就碎了,就化成水了。”

  青青﹕“那时因为雪化了。”

  旭旭﹕“雪是冰做的所以会化。”

  青青:“不对,雪不是冰做的,妈妈说,天气热雪就会很快化成水,天气冷雪就冻成冰了。”

  旭旭﹕“为什么雪花到手上一会儿就化了呢?”

  明明:“那还不知道,因为你的手热,雪花一遇到热就化了呗!”

  这时有的孩子捧起了地上的积雪:“老师,地上的雪为什么不化?”

  明明抢着说:“因为地上的雪厚,所以化得慢。”

  芳芳也捧起了地上的雪,说:“雪很凉,捧在手里我的手都变凉了。”

  涛涛说:“雪软软的,可以把它揉在一起变成大雪球。”

  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知识经验得以共享。

  (4)打雪仗

  涛涛拿起大雪球说:“老师,我们来玩打雪仗的游戏吧!”孩子们听了可高兴了,王力抓了一把雪朝着青青打去,青青又抓了一把雪花反击王力,小朋友们看到后,马上都抓起了雪花相互打着,高兴极了,王力说:“老师,是不是不能往脸上打。”还没等我说,小朋友们便争着说:“雪打在脸上会很凉的,不能往脸上打。”“如果打在眼睛上,眼睛会坏的。”我急忙点点头,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孩子们继续玩着打雪仗的游戏,并相互提醒遵守规则,不能打脸。他们玩得可开心啦!

  (5)堆雪人

  看到地上的雪,盛盛说:“老师,我们堆个雪人吧。”“好”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毛毛说:“先堆个大圆球当雪人的身体,再堆个小圆球当雪人的头。”小朋友们立刻分成了两组,一组捧雪,一组和我一起一点一点的堆,很快,雪人堆好了。“还没有眼睛、鼻子呢?”用什么做眼睛呢?孩子们纷纷跑到活动室里寻找,青青找来两个小珠子当雪人的眼睛,松松找来一个小桶当雪人的帽子,毛毛拿了一支水彩笔当雪人的鼻子。“用什么当嘴巴呢?” 旭旭说“给它画一个吧。”亮亮说:“

  不行,会很快没有的。”恬恬说:“要不就用红纸剪一个吧。”明明说:“不行,胶水可能粘不上。”怎么办呢?这时,毛毛发现了婷婷手里的红积木,说:“就用红积木吧,”于是,一个漂亮的雪人堆好了,孩子们围着雪人又是唱、又是跳,他们还向会计借来了相机,一起拍照。

  在玩雪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问题也一个接一个的提了出来:“为什么冬天会下雪。”等问题的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正说﹕“天冷了就会下雪。”盛盛说:“冷空气与冷空气相遇就会下雪。”姜尚松说﹕“水珠在尘埃上支持不住会变成雪或雨。”孩子们各抒已见。最后我希望孩子可以查查资料来了解正确的答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

  3、表征、交流活动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的兴趣依然很高有的孩子提出要剪雪花;有的孩子提出要画雪花;有的孩子提出要拼插雪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运用不同的形式表征和交流。

  (1)动作表征﹕这些孩子来到大舞台他们自己打开录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出了许多的雪花的动作如躺在垫子上表现小雪花化了、小手慢慢抬起来表现小雪花变成水蒸气、转圈或手臂上摆表现雪越下越大等。

  (2)拼插雪花﹕这一组的孩子在选择材料上有了争执。.

  青青﹕“我觉得雪花片拼插雪花像。”

  盛盛﹕“齿轮玩具也能拼插出雪花。

  “你们可以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拼插自己试试好吗。”在老师的启发下两名幼儿选择了雪花片一名幼儿选择了齿轮玩具。拼插结束后他们了解了雪花片能拼插出不同形状、颜色搭配的雪花而齿轮玩具只能拼插出形状单一的四角形雪花。

  (3)剪雪花﹕孩子们先跟我学会了这六角星的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在纸上剪不同形状的小洞洞有的'孩子胆小不敢剪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剪得漂亮的雪花后鼓起了勇气剪出了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伸开一看一个漂亮的雪花剪出来了。

  (4)雪天的变化﹕孩子们把老师、小朋友、树等都画在了纸上如何表现雪天它们的变化呢?有的孩子同白色油画棒画上雪花;有的孩子粘上棉花表现雪天的变化;有的孩子用碎纸屑粘贴表现雪;有的孩子用泡沫表现漫天飞舞的雪;有的用油水分离画表现雪景……孩子们用不同形式表现着雪,他们的创造表现力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三、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

  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表示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冬天,她们有的请老师将自己剪的雪画展在风扇和吊灯上,表示雪花在飞舞;有的将自己画的画展贴在四周,向同伴交流着自己所画的雪景;有的将自己拼插的雪花、雪人摆在桌子上让大家欣赏;还有的孩子拉起了绳子将自己绘画、制作的雪人悬挂上,孩子们兴奋的布置着教室、兴奋的与同伴交流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沟通获得了更多的体验。

  四、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为幼儿创设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教师在隐性的指导下,促进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关心、信任、鼓励的态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索、自主发展。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初步学习古诗。

  2.在欣赏、朗诵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古体诗与儿歌的区别。

  3.知道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自制古诗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教师:图画上画了什么?

  教师: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人们是怎样干活的?天气怎么样?人们在干活的时候感到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并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学习古诗。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图片的内容。

  ——幼儿倾听教师朗诵古诗两遍,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其意境。

  3.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名字。)

  教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这句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励幼儿用古诗的句子回答问题,初步感知古诗中的语句。鼓励幼儿将古诗句子和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向匹配,理解古诗每一句诗的大概含义。)

  4.幼儿学习跟着教师完整地朗诵古诗2~3遍。

  5.教师提问:你对哪一句听不太懂?教师:农民伯伯种粮食可真辛苦啊!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呢?

  6.幼儿个别优美的朗诵古诗

中班教案 篇4

  一、主题内容分析  

  《布艺制作》是八年级综合实践中的第三个主题。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汇报与展示”“评价与反思”“拓展与创新”等6个教学环节。“实践与体验”环节设计了“挂式布艺收纳袋制作”、“创意笔袋”、“布贴画制作”等3个活动,这些内容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活动由易到难,从了解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布贴画等生活学习用品,层层递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布艺作品,通过欣赏布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等布艺品,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学会创作布贴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等灵活掌握缝制的基本针法。并在制作布艺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布艺作品的设计、布料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劳动创造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领悟肯动脑、勤动手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节约、环保意识、陶冶情操、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制作挂式收纳袋、笔袋等布艺品,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学会创作布艺贴画。

  难点:通过布艺作品的设计、布料的合理利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布艺制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相结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基本针法的掌握程度、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布贴画的美观及实用性、创新性和小组合作的默契度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教学课时建议:建议3课时。

  布艺制作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自己动手学做挂式布艺收纳袋放在家里,不仅实用还能起到装饰作用。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先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再了解并尝试练习布艺制作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最后引入挂式布艺收纳袋的制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自我创作的自信心。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平时动手的机会比较少,总体动手能力比较差,缺少实践经验。对于布艺制作这块内容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知之甚少。但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高,喜欢探究,所以第一节课我选择比较

  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做效果较好的挂式布艺收纳袋进行制作,让他们人人动手做一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对布艺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2.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有自己创意的挂式收纳袋作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2.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难点: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四、教学方法

  教法建议: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练习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制作布艺作品的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有关布艺制作的图片及资料。

  2.布艺制作的工具、布艺作品实物。

  学生准备:

  1.各种颜色的布、针、线、纽扣等。

  2.收集布艺制作的相关资料或是向家长请教获取相关知识。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活动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学习指导语: 1、同学们,请欣赏下面几张图片,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展示课件第一页:制作精美的布艺图片。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制品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考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节日教育,开展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夕阳情”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在重阳节这天,孩子们通过制作礼物、表演、说祝福的话语等活动来表达对身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逐步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

  (1)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学习关心、尊敬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语。

  (3)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谢意。

  (4)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传说、故事和诗词。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一件、小奖品、音乐、指偶道具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听说过重阳节吗?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重阳节是谁的节日?”“你想怎样为老年人庆祝节日呢?”

  2、引导幼儿自主讨论:

  ——“哪些东西送给老人比较适合?为什么?”

  “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老人?”

  “除了送礼物外,你还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

  3、引导幼儿制作礼物:

  提出要求:——“送礼物给爷爷奶奶,我们还要做哪些准备呢?”

  根据幼儿的喜好,指导他们分组(绘画组、表演组等)准备礼物。

  4、师生共同讨论:

  ——“这份礼物你准备什么时候送?怎样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送给老人的礼物》,圈出适合送给老人的礼物。

  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套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练习投、掷、踢、滚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锻炼幼儿单脚跳,单脚踢球,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活动准备:

  球1个、若干筐纸圈、酒瓶盖若干、纸箱2个、脸盆2个、小红旗20面、金牌10个、鼓励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好吗?

  幼儿:好!

  2、老师与幼儿一同做准备活动。

  师:游戏前,我们需要先伸展一下筋骨,做一做早操,《今天天气真正好》。(师生一起做早操)师:刚才小朋友们做操时很认真,老师对大家提出表扬(师:鼓掌)(幼儿情绪很高,面露微笑)2 出示球.

  师: 小朋友们玩过球吗?

  幼儿:玩过。

  师: 老师手里拿的球是幼儿园买来的,你玩过的球是怎么来的?

  幼儿:"妈妈买的,""爸爸买的"…….

  师: 今天我们要玩一种不用花钱买的球,你们知道是什么球吗?

  幼儿:不知道。(幼儿一片茫然,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师: (面露神秘表情)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拿出若干个纸球。一、二、三、睁开眼吧!

  幼儿:这是什么球?纸做的吗?

  师: 老师给这些纸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套套球。因为他们是用一个一个的纸圈套在一起做成的。小朋友们想玩套套球吗?

  幼儿:很想。

  师: 这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套套球,愿意跟老师学做的把小手举起来。

  幼儿: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时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3 教师示范做套套球,幼儿跟着老师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2、组织幼儿游戏。

  师: 大家做的套套球真漂亮啊!走,玩套套球喽!

  幼儿:一起跟随老师来到指定游戏场地。

  师: 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2组,男孩一组,女孩一组。游戏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热身运动--单脚跳。教师示范:幼儿兴高采烈地跟学。(教师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与鼓励,锻炼幼儿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第一个游戏--踢球入门。

  师讲解游戏规则:每组前方有一个纸箱,哪一组最先把套套球单脚踢入纸箱内,为获胜组,可为本组夺得一面小红旗。(教师示范一次踢球入门)组织幼儿游戏时,老师注意观察幼儿单脚跳的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游戏结束时评出获得小红旗最多的优胜组。

  第二个游戏--投篮大比拼。

  游戏规则:分成男、女两组。每组前面有一个脸盆,看哪组把套套球投入脸盆内的最多,为获胜组。两组游戏综合评比获小红旗最多的一组为金牌组,该组队员每人发金牌一枚。另一组得参与奖。

  3、教师小结。

  通过不同玩法,练习了幼儿的投掷,踢的准确性、灵活性;锻炼了幼儿单脚跳,单脚踢球,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真是一物多玩儿,一物多用呢!

  4、集合幼儿整理游戏用品。

  (对幼儿渗透玩后整理玩具,物归原处的养成教育)5、活动延伸。

  活动课后,自由结伴玩滚球。

  教育反思:

  《好玩的套套球》这节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我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主动掌握,跳、投掷、滚的动作技能。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幼儿感受到了快乐,更锻炼了幼儿强健的体质。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使幼儿尝试了与众不同的游戏方法,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认识酢浆草的特性。

  运用大自然的素材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儿歌读本、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水壶、塑胶袋。

  活动过程

  1. 事先向幼儿预告到附近公园走走的讯息,请幼儿携带塑胶袋及水壶。

  2. 带幼儿到附近公园走走,沿路上,捡拾地上的叶子放进塑胶袋(作為下一个活动使用),并观察路边的野花野草,找一找有没有酢浆草,看

  谁能找到四片叶子的幸运草。

  3. 告诉幼儿酢浆草通常只有三片叶子,有人说找到四片叶子的酢浆草,许的愿望会实现,所以酢浆草又叫作「幸运草」,到了晚上它的叶子会

  闭合,好像睡著一样,这种闭合的现象叫作「睡眠运动」。

  4. 使用酢浆草玩拔河游戏:将叶柄的皮剥下来,只剩下一根白白的细线,将两片酢浆草交错,一人拉一端,看谁的叶柄先断。

  5. 请幼儿将地上各种形状的叶子、果实、石头等排列出各种造形,再彼此欣赏同儕创作出的造形。

  6. 最后请幼儿围坐一圈,教唱儿歌「幸运草」〔附〕,手拿著幸运草,随著旋律摇摆著身体,再拿著酢浆草闭眼许下愿望。

  评量

  1.能专心的寻找幸运草。

  2.能使用大自然的素材进行创作。

  活动结束

  进行酢浆草联想画:以酢浆草的轮廓线条,让孩子想像能变成什麼,将它画下来。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一、教育幼儿知道关心别人。

  二、复习礼貌用语:谢谢、没关系等。

  教学准备:

  小鸭、小鸡、白鹅头饰各一只,请学前班的三位小朋友进行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学小鸭走进教室。

  二、交待新课内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节目,叫<三个好朋友>。你们经仔细看它们做了些什么事,说了些什么话,它们的表情又是怎样的。看谁看得仔细,记得牢,讲得好。

  三、请幼儿看表演<三个好朋友>。

  四、提问:

  1、你们喜欢小鸭和白鹅吗?为什么?

  2、它们小鸡送到家里后都说了些什么?

  3、你要是看见小朋友不舒服了怎么办?

  五、请幼儿看第二次表演,找出节目里的礼貌用语。

  1、三个好朋友都讲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2、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说这些礼貌用语?

  六、三个幼儿一组,分别扮演小鸡,小鸭,白鹅,表演<三个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能说出冬天和夏天不同的感受,并以绘画的形式表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2、动脑筋设想解决冬天和夏天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之处。

  3、积极参与谈话活动,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冬天和夏天的图片。

  2、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冬天和夏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冬天和夏天的主要特征。

  教师用语: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冬天和夏天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喜欢冬天和夏天的理由表现出来,并在集体面前说一说。

  教师用语:你喜欢冬天还是夏天呢?为什么?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笔和纸,请小朋友把你们喜欢的理由画下来,并和你大家说一说。

  3、教师将幼儿不喜欢冬天或夏天的理由记录在海报上,引导幼儿动脑筋解决。

  教师用语: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喜欢冬天或夏天的理由,那你们能说说不喜欢冬天和夏天的理由吗?

  这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延伸活动:

  家长和孩子共同填写亲子单,解决冬天和夏天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之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