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20 08:36:12 作者:

【精华】中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废旧报纸的用途,丰富生活知识,掌握利用废旧报纸编织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编织,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及造型设计把握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展示编织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老师演示基本编织技法→学生分组实践练习,老师辅导、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制作→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环保理念,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教学难点】

  立体造型的设计与把握,能举一反三,编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1.多张废旧报纸;2.剪刀、胶水或双面胶、胶带纸、小夹子(3~4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废旧报纸的用途

  1.擦玻璃、洗手池、地面等(图1)

  图1

  图2

  2.用报纸包蔬菜,有利于保存(图2)

  3.遮盖作用,防尘

  4.当废品卖掉

  5.用编织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二、编织过程及方法

  1.作品展示、欣赏(引起兴趣)(图3-5)

  图3 图4 图5

  2.编织材料准备――纸棍的制作

  (1)老师演示作法:①沿报纸最长的边将报纸裁成宽为3~4 cm的长条;②沿对角线从一角将纸棍搓实,接口用胶水粘牢(图6)

  图6

  (2)学生分组练习,每组4人,老师辅导,使学生尽快掌握搓纸棍的方法、技巧,要求每组准备纸棍80根。

  老师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将材料准备好,为编制作品做好准备,对做得好的组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一、平面造型:杯垫制作(图7)

  图7 图8

  基本编织方法:“经纬交错”编织法(图8)老师演示、讲解

  二、立体造型:笔筒编制

  步骤:(1)先编底部:“经纬交错”方法(纸棍要选的长一些);

  (2)编好底部后,再把多余的纸棍直立起来做基础,然后继续用经纬交错的方法向上编织,可用小夹子帮忙固定或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直至添加到所需高度(图9);

  图9

  (3)最后收口,将高出的报纸棍折进笔筒内部插牢,多余的剪掉即可(老师演示讲解后辅导学生制作,选几个技法掌握好的学生到组内指导)。

  三、留意生活中可用于编织的物品造型,在这一节课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快领会编织要领能认真去制作

  老师根据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鼓励他们要耐心、细致地去做,失败了总结经验重来不要灰心。

  第三课时:

  一、创作练习: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展示创意作品(图10-12)

  图10-12

  二、引导学生观察笔筒造型,思考可在哪几部分进行变化改变其造型结构

  总结:(1)改变笔筒的长、宽、高比例,如花瓶;(2)改变筒口、底部形状,如储物筐;(3)在筒口及侧面加一些造型,如篮子;(4)模仿设计(船、拖鞋、靴子等)。

  三、学生实践创作,老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图13-16)

  图13-16

  本课题小结:

  学生在本次活动中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认真,基本编织技法掌握较快,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收获。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废旧报纸的巧妙利用”这一课题的开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一项编织技法,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变废为宝”的快乐和意义,从而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善于动脑、善于发现、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让幼儿练习爬、滚、跳等动作,这也是中班领域目标的基本动作要求。但单独练习一种动作,有的幼儿动了一会儿就不爱动了,为了吸中班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我利用废旧的大红布,综合幼儿练习各种基本动作,设计了这个体育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爬、滚、跳、钻等基本动作。

  2.增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废旧的大红布。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伴随着儿歌做各种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基本动作练习。

  师出示大红布):看,老师前面有什么呀?这是我们平常在街上看到的标语布,现在没用了,我拿过来给小朋友玩一玩。你们想怎么玩都可以,去试一试。

  让幼儿在红布上尝试走、爬、跳等不同的玩法,自由玩红布。

  师:我们刚才尝试了不同的玩法,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教师带领幼儿尝试各种玩法。

  爬红布。

  将红布铺在地上,请幼儿在红布上练习爬。师:我们一起爬一爬,小朋友觉得像什么动物?(小乌龟、小花猫等)请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红布上爬一爬。

  滚红布。

  可爱的小动物们爬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伸伸懒腰,晒晒太阳,打一个滚儿。幼儿在红布上练习侧滚的动作。

  走红布。

  师:小朋友可以在红布上学一学小动物是怎样走的。(红布可以相应的变窄)你们看红布像不像一座独木桥?走一走,小心掉到水里哟。幼儿在红布上练习走平衡木的动作。

  跳红布。

  师:什么动物喜欢跳来跳去呀?(小白兔、小青蛙、袋鼠等)那我们来学一学、比一比,看谁跳得高、跳得远。

  两人牵着红布做绳子,请幼儿跳过绳子。不会跳的幼儿可以先观察别的小朋友的动作,教师在一旁指导。

  (3)师生一起探索红布的其他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在红布上面玩,如果把红布拿起来,还可以怎样玩呢?

  游戏:小老鼠钻山洞。

  两人拉着红布两头,让长长的红布做山洞,幼儿学小老鼠在红布下面钻来钻去。

  一位老师扮演猫,猫来了,小朋友迅速躲到红布下面。没有躲到红布下面的,被猫捉到后就会取消游戏资格。

  三、放松活动。

  师:小朋友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伸伸手臂,捏捏小腿。其实红布还有很多很多玩法,我们下一次再一起来玩。

  师生一起抬着红布回教室。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活动准备:

  动物排队课件,水果、火车图片若干,果园、火车站背景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今天有一些动物朋友来到了这里,看看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动物排队课件,学习5以内的序数。

  a、请幼儿观察排队顺序,数一数共有几个小动物。

  b、出示箭头,说一说从箭头方向数过去,XX小动物排在第几或者排在第几的是哪种小动物。

  c、变换箭头方向,说说动物们的排列次序。

  2、出示果园背景图,帮助动物把水果装上火车"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原来他们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运上火车呢!"要求:按任务卡的要求把水果装入车厢。

  3、出示火车站背景图,请完成任务的小火车开上轨道请幼儿欣赏水果列车,说说XX水果在第几节车厢,第几节车厢装的是什么水果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 "开火车"离开。

  活动反思:

  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双手,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3、体会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片、图画纸,水彩笔

  开始部分:引出课题

  (1)教师带幼儿玩"请你照我这样做"的模仿游戏,最后把双手放在背后。

  (2)启发诱导,你们把什么放在背后去啦?告诉幼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

  基本部分:

  一、观察手的外形特征:

  ①数手指及手指的名称。

  ②比较手指的长短及粗细。

  ③观察手指上长着什么?(指甲)并教育幼儿指甲长了要剪,进行卫生教育。

  ④引导幼儿再观察,每只手除了有手指外,还有什么?(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合起来就是手掌。

  教育幼儿手脏了要洗干净,洗手时,要把手心、手背、手指都要洗干净。

  ⑤巩固练习:发给每人一个花片,教师分别说用手指把花先拿起来,把花片放在手心、手背上。

  二、认识手的功能:

  我们都有一双手,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的小手会做什么?(让幼儿自己说)你用小手都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用自己的小手做了很多的事情,以后,我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穿衣服、穿鞋袜、洗脸、刷牙还要帮助别人做事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画手的图形画:老师把手放在纸上花出手的轮廓。幼儿也画出自己的手的轮廓画。?

  结束部分:小朋友的画和老师的比一比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活动延伸: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手花变成其他的东西,看老师的把它变成了手套·······小朋友可以自己想象变化自己的画,可以添画可以加画。

  活动反思:

  《认识手》是幼儿园中班的认识内容,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是直观形象,而且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幼儿能够通过伸出自己的双手来认识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从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好习惯。又结合教育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还要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和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认识手》人人都有一双手,幼儿能通过从自身的认识,幼儿对自己的手既熟悉,又直观形象,幼儿容易接受。

中班教案 篇5

  内容与要求: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有感情地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鼓、彩色米粒

  指导要点: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x x x xx x

  (1) 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拍打节奏)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小鼓还会怎样唱呢?请个别小朋友来敲鼓,大家一起学

  二、欣赏音乐,感受欢快的情绪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说说这音乐的感觉?(活泼、欢快)听了这音乐你想干吗?

  2、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音乐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今天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

  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注意强弱)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听听。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请小鼓听听我们唱的怎么样。”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用腿做鼓面,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七、游戏:鼓和米粒

  老师敲鼓,小朋友做米粒,请幼儿排好队,听鼓声的快慢、高低走路,最后随鼓声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2、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热闹的工地”图片。

  【活动过程】

  1、引题谈话——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建筑工人建造的。

  提问:你们看见过建筑工人造房子吗?

  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今天我们一起到“热闹的工地”上去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建造房子的。

  2、结合“热闹的工地”图片,认识建筑工地。

  (1)观察有安全网、挂着红色横幅工地场景的图片。

  提问: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高高的房子外层包着安全网,还拉着红色的横幅)

  安全网有什么作用?(有了安全网,就可以防止砸伤、摔伤,保证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的安全)

  红色横幅告诉大家什么?(红色横幅有的写着建筑工人造好房子的决心和口号,有的告诉大家他们建造的房子既漂亮又坚实)

  (2)观察有各种大型建筑工具的图片。

  提问:这些建筑工具的名称叫什么?

  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大吊车可以搬运很重的东西到很高的地方;搅拌机能快速而均匀地把水泥和砂石拌在一块;翻斗车便于搬运沙石、砖块等建筑材料)

  (3)欣赏工人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等图片。

  提问:建筑工人在做什么?(建筑工人在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

  3、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劳动。

  (1)热闹的工地是建筑工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你觉得建筑工人辛苦吗?

  (2)小结:建筑工人辛苦的工作,为我们建造了许许多多的房子,我们才有舒适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说:谢谢建筑工人,建筑工人辛苦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词汇,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理解和丰富词语、句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形成有逻辑的口语表达。

  3、通过看图说话,鼓励幼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自主表达的的习惯。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5、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使幼儿在故事中体会爱的情感,感受友谊的温暖。同时使幼儿明白:我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为什么伤心,为什么高兴。

  教学准备:

  1、录有小鸟欢快叫声的U盘。

  2、手绘挂图6幅,牵牛花图片一张,小鸟图片一张。

  3、舒缓、温馨的音乐(U盘)。

  4、下列头饰各一:小鸟 牵牛花 小鸟 凤仙花。

  5、小草头饰若干 小花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好朋友,他也要向大家打招呼。(放小鸟的叫声,呈现小鸟图片。)小鸟的叫声为什么这样欢畅哪?哦,原来他最好的朋友也在这里呀。(牵牛花的图片)看牵牛花 什么样的?象小喇叭呀。牵牛花还有一个特点,他会爬树。小鸟和牵牛花之间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看。

2、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手绘,了解故事梗概。同时把故事中的问题渗透出来。

  3、教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小鸟住在哪里?他每天为什么这么开心?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凤仙花为什么脸红了?小草弟弟怎么回答小鸟的请求的?小鸟为什么伤心?你伤心的时候会怎么做?请做一个伤心的表情--哦。牵牛花是怎么到小鸟家的?看到了好朋友,小鸟的心情怎样?如果你生病了,好朋友来看你,你会怎么样?做一个开心的表情吧。

  5、引导幼儿看图讲故事。

  6、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引导幼儿注意不同角色不同心情下的语言特点。在故事表演的结尾加入礼仪教育中的三字儿歌:"小伙伴,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好朋友,齐欢喜。"

  延伸活动:

  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找一找向上爬的植物都有哪些,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并进行描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