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6-02 11:08:22 作者:

有关小班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班教案范文集合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感受音乐的节奏。

  2、学习跟着音乐做动作。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请一大班幼儿饰兔姐姐。

  2、小兔头饰13只。

  3、萝卜若干。

  4、用玩具围成篱笆。

  5、录音磁带。

  6、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漱口

  1.太阳升起来了,小兔们醒来吧,我们该起床啦。一起先来漱漱口吧!

  2.牙齿里还有一些虫子没有钻出来,我们再来一次认真些漱口,把虫子全都赶出来。

  二、学习小兔跳

  1.小兔们跟着妈妈一起去锻炼身体,好吗?

  2.小兔们先把耳朵竖起来,一个跟着一个神气地跳。小眼睛、小耳朵要找到妈妈。妈妈要是跳得慢,小兔也要慢;妈妈要是快起来小兔也要快一些。而且要轻轻跳,不让大灰狼听到。

  (中间加上语言节奏:小兔小兔跳跳,跟着妈妈跳跳,一二一二跳跳跳,一二一二跳跳跳,大家一起来锻炼,蹦蹦跳跳身体好。

  三、感受音乐,学习听音乐做动作

  1.嘘!小兔们快听是什么声音 第一遍欣赏

  2.原来是一段音乐声,会是谁来了呢? 第二遍欣赏 大班幼儿饰兔姐姐听音乐兔跳。

  3.原来是兔姐姐来了,它跳得真好,我们一起来为它拍拍手吧! 边欣赏边拍手

  4.小兔,你们会象兔姐姐一样跳舞吗?一起轻轻地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加上语言节奏)听音乐兔跳两遍

  5.哎呀,跳着跳着肚子饿了,小兔们排着队跟着妈妈边跳边找找东西吃吧听音乐兔跳一遍

  6.你们瞧,这里有许多胡萝卜,去拔萝卜吃吧!噫,是谁在说话呢?小篱笆:我是小篱笆我想看你们跳舞,好吗?(录音)原来是小篱笆想来看我们跳舞,你们愿意吗?听音乐兔跳一遍

  7.小篱笆:小兔你们跳得真好,请进来吃箩卜吧!好了,现在我们去拔萝卜吧!听音乐吃萝卜

  8.小兔,我们该回家了!兔跳回家。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谁会跳”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小班教案 篇2

  [游戏背景]

  每人一个大皮球。

  地上画有长线(离墙的距离适当)。

  教师拿着皮球对着墙边滚动边说:“我的小球跑得快,碰到墙壁滚回来。跑回来我再滚,看看谁的滚得快。”

  教师:“小朋友,不会的要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

  教师:“真棒!小球在你们手上真听话。”

  [幼儿游戏表现]

  幼儿拿着球也来到划好的线后,开始对墙滚球,个个兴趣很高。

  他们有的双手推滚球,有的单手拨滚,有的抛滚,玩得很投入。

  有的幼儿球滚歪了,他马上去捡回来重新滚。

  有的幼儿球滚不出去,就看看别人是如何滚的。

  只听李恣章、李聆韬喊道:“我的球滚回来了!”

  杨凯也说:“我的球先弹回来了。”

  [游戏目标与幼儿发展分析]

  滚球是小班幼儿最喜欢,也是幼儿最常见的运动游戏,它能发展幼儿双手协调能力和视觉运动能力。

  幼儿不同的滚球动作表明幼儿各自具备的能力与习惯,老师没有要求动作统一,且鼓励幼儿尝试采用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努力之后的成功使幼儿越来越有兴趣。

小班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观察与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其明显的花纹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模式】

  感知体验式

  【运用策略】

  情境贯穿策略,音画结合策略。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

  本次活动是小班教研实践活动的第三研,在前两研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发现问题为:部分幼儿对点状和块状花纹的辨认度有困难;第三环节中动物舞会出现提供动物过多,幼儿挑选有难度等现象。因此作以下调整:

  (1) 将舞蹈音乐进行创编修改:歌词内容为可替换的“我们穿着点点衣,快来跳个舞”,以歌词引导幼儿进行辨别,指向明确。

  (2) 调整第二环节的重点提问等,突出“点点”“块状”“条纹”三种花纹的比较观察。

  (3) 对部分动物的花纹进行更清晰的呈现,突出块状与点状的不同。

  (4) 第三环节中提供与前环节不同的动物每人一份,增加层次性和挑战度,是活动的进一步验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动物花花衣

  2、小动物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

  1、情境导入:

  导入语: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小结:想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可真多,有老虎、猎豹、斑点狗等。

  二、邀请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纹的动物参加舞会。

  将邀请函和动物连接。

  尝试用较完整的句子邀请动物朋友:xxx,你有花花衣,请你来跳舞。

  2、区分花花衣

  (1)点状花纹:

  1)重点提问:舞台比较拥挤,这次请穿着小小的,一点一点衣服的朋友来跳舞,该请谁?

  (斑点狗、猎豹)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一点一点真可爱。

  (2)条状花纹

  1)重点提问:斑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谁的`花纹和斑马的一样?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马和老虎穿着条纹的衣服,一条一条真神气!

  (3)块状花纹:

  1)重点提问:还剩下两个动物朋友,它们的衣服和点点的衣服有点像,但是不一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观察比较

  3)小结:原来,奶牛和长颈鹿的花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穿着块块衣服真特别!

  (4)小结: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真漂亮,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奶牛和长颈鹿穿着块块花纹的衣服,老虎和斑马穿着条纹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热闹。

  三、参加舞会

  1、还有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朋友也赶来参加舞会啦,看看有谁,它穿着什么衣服?

  2、播放音乐,幼儿辨析花纹特征进行舞蹈。

  要求:听清楚要请穿着什么衣服的动物朋友来跳舞。

  3、幼儿参加舞会。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幼儿园中树的多种多样,初步了解树的基本组成。

  2.能用多种感官探究幼儿园的树的外形特征,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3.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在观察幼儿园不同树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说说已经认识的树,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今天到小山坡来上课,你觉得在这里上课感觉怎么样?小山坡上有好多树,你认识哪些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教师通过追问来帮助幼儿完善)

  师生小结:小山坡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树。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来到户外观察。(观察树的组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那是不是每一种树都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从树的大小、粗细、高矮去发现树的不同)

  (2)介绍记录表,幼儿带着记录表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其中。

  (3)分享观察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树是什么样的,都一样吗?

  (4)幼儿根据记录表分享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几种大树,它们的树干有粗细不同、大小不同、高矮也不同。有一根粗粗的树干,个子高高的,有细细的树枝,树枝上有树叶,这种树叫乔木。还有一些树(如金边黄杨),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个子矮矮的,那些是灌木。

  3.我与小树做朋友

  (1)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寻找几种我认识的树。

  (2)与大树拥抱,说说悄悄话,与小树做朋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天天洗脚的原因和洗脚的好处。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使幼儿掌握一些洗脚生活基本常识。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核心要素:每天走 好辛苦 洗洗它 真舒服

  天天洗 不懒惰 洗干净 再休息

  活动准备:水盆、香皂、香皂盒、毛巾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在家里,你们每天都洗脚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脚吗?洗完脚后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洗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二) 关键步骤

  1. 教师提问:“洗脚需要哪些用品?用什么水温洗脚?你自己会洗脚吗?怎么洗?”

  2. 示范洗脚的方法:幼儿观察后进行描述。

  (三) 结束部分:

  改编歌曲《洗手》,将“洗手”的歌词改为“洗脚”。

  反思: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在游戏中萌发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认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摸、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小百科;脚,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学会长大,凡事不总依赖父母

  2.让小朋友从小有树立榜样的信念,自己做事,并且也要帮助别人。

  活动重点:

  故事内容的把握,提得问题小朋友能够接受并且能理解

  活动难点:

  把握故事的内容,提得问题明确具体

  活动准备:

  故事书。

  活动过程: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鸡蛋哥哥呢?

  小朋友们:记得

  老师:今天呢,我们要讲一个鸡蛋哥哥学会长大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加油,鸡蛋哥哥”。(讲述故事,并且在其中穿插问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小朋友们也会像鸡蛋弟弟妹妹一样地喜欢缠着妈妈嘛?

  小朋友们:不会

  老师:哇,小朋友们都好棒呀。

  问题二:鸡蛋哥哥为什么不想长大呢,想要回到蛋壳里呢

  小朋友们:因为妈妈很暖和,很好闻。

  老师:对的,因为鸡蛋哥哥也想像弟弟妹妹们,喜欢妈妈的怀抱,对吧。那么,小朋友们是不是也会像鸡蛋哥哥一样呢,想赖在妈妈的怀抱里呢。

  小朋友们:不会

  问题三:小朋友也想像鸡蛋哥哥一样不想长大嘛

  小朋友们:不想,我想长大,变得和妈妈、爸爸一样。

  想,我想回到妈妈的怀抱里。

  问题四: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学会长大的鸡蛋哥哥学习呢?给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做个好榜样。

  小朋友:是的。

  复述第二遍故事,加深一下小朋友的印象。

  活动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讲故事,本来我觉得我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是很强。所以虽然是一篇短短的故事,但对于我挑战还是蛮大的,首先要有感情地说出故事内容,然后提出一些具体有实质意义的问题,帮助小朋友对于故事更好的了解。

  在活动正式的过程中,边讲故事边提出一些问题,一开始小朋友还是很乐意积极参与活动当中的,但是小朋友的耐心和兴趣都是有限的,当故事进行到一大半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兴致缺缺了。当我把整个故事讲完,还是有一大半的小朋友并没有好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当我坚持又讲了一遍故事后,王老师提议,让小朋友表演节目了。

  讲故事的时间,我应该更好的把握好,时间太长以至于小朋友都无法投入到故事的氛围之中,然后,我应该充分利用故事书中的图片,试着让小朋友猜想故事后面的情节发展,这样也让小朋友们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只听老师的讲述,还有对于故事讲述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应更加地形象具体,应把它当做一个舞台剧来表演。

  调整思路 当活动进行不下去时,应勇敢地改变活动策略,重新激发起小朋友的兴趣与注意力。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观察画面,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2.在生活中乐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草地上有一间蘑菇房,我们猜猜是谁的家?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有顺序的观看课件

  1.今天天气多好呀,谁来找小兔玩了?(根据课件点出相应的动物,并学学动物叫声)

  师:小猫、小羊、小鸭、小鸡想找小兔玩,他们来到小兔家门口。(我们跟小动物打个招呼。)

  2.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说一说可小兔家的门是关着的,你会怎么办呢?

  3.看看小动物想了什么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棒,那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

  (1)小猫想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喵喵喵我来用力把门锤。"

  (2)小羊想了什么办法?

  说一说,学一学:"咩咩咩我来用力把门踢"

  (3)小鸭想了什么办法?

  根据幼儿的观察自由讲述。说一说,学一学:"嘎嘎嘎我来用力大声喊。"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对了,小兔和小朋友想的是一样的,"他们太吵了,没礼貌。"所以呀,小猫使劲把门锤,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小羊用力把门踢,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呀?小鸭用力大声喊,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

  (4)想想小鸡会怎么敲门,怎么做呢?

  为什么听到小鸡轻轻的敲门声音,小兔就出来开门了?(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有礼貌的敲门声)4.现在你们明白了,故事中谁的主意好?那我们把故事《谁的主意好》一起讲一遍

  三、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那生活中你是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小班教案 篇8

  目标:

  1、理解画面的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

  2、能够大胆想象、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挂图第6号;曾经在下雨是带孩子看过雨景;会唱歌曲“雨点沙沙”

  过程:

  1、表演唱“雨点沙沙”,引出课题。

  2、看图讲述

  (1)逐幅出示挂图,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讲述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

  (2)老师提问引导幼儿讲述重点指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内容,并学习使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调皮情形。

  (3)完整讲述

  3、续编作品。

  师: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儿呢?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