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旅游景点的作文

旅游景点的作文

发布于:2022-03-18 20:44:49 作者:

实用的旅游景点的作文合集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景点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旅游景点的作文合集4篇

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1

  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我和爸爸一块儿游览了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马鞍山采石矶。那一天我们玩得非常高兴。

  采石矶是长江边的一座山。我们进入景区,爸爸说:“李白一生多次登览这座山,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好诗。”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美景。我们先在山脚下观赏了茂密的竹林,一棵棵竹子直插云天,虽然粗,却很嫩,江南的风景真醉人哪!山上树木茂盛,林子里的鸟儿欢快地叫着,山真高呀!爬到半山腰我就出汗了。登上山顶,我向下一看,吓得浑身发抖,山真陡哇!简直是直上直下。只见远处的山隐隐约约,马鞍山市区高楼林立,山脚下的长江水弯弯曲曲,流向远方。沿着石阶下山,途中,我们又瞻仰了李白墓。下了山,在靠近长江水的一座楼阁里,我看到一尊菩萨,就跪在地上拜了几下。爸爸说:“这尊菩萨离长江水很近,寄托着古代过江人对平安的追求。”

  后来,我们到李白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里面有许多书画作品。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看到李白的木雕,李白迎风起舞,飘飘欲仙,真是太有风度了!

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2

  我去过很多地方游玩。我最喜欢的地方还要数西岳华山。

  因为那亚洲第一大索道;那雄伟的北峰;那神奇的道观;那又陡峭又壮丽的南峰;那迷人的仰天池;那奇怪的古代建筑——下棋亭;那怪异的鹞子翻身;那充满回忆的金天宫;那莲花似的西峰;那看日出的仙掌崖;那挂满锁的金锁关,和那长长的天梯……

  我站在高处,看来往的游人像一条巨大的龙在动。

  爬山后,我们沿原路回宾馆。下山时,我买了一把写有“华山论剑”的木剑,它和我一起坐飞机回家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西岳华山,真的忘不了。

  

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3

  大家好!欢迎来到东龙古村参观。

  像赣南所有古村一样,四面环山,中有大明堂,都为山间盆地,溪河穿盆而过。东龙也是标准的.风水宝地,是赣南风水的杰出典范。村庄规划以东北面的东龙岭为祖山来龙,以东南面以的南桥岭为望山来龙,一溪穿过明堂,东水西流,出水口及水口塔在西方。整个村庄分为五片功能区,建筑全布置在山麓缓坡处,北面是坐北朝南的祖宗祠堂区、西面是休娱园区,东、南、西南是居住区。

  孝思堂门前有一照壁,形制为中原地区古制,壁有两株高直伟岸的杉树,一古一新,古杉超过500年,胸径近米,新杉不足百年。祠堂大门高悬“都阃府”新匾,此匾原为赐建南京兵马指挥使(此祠后人)府邸门匾。为荣耀李氏祠堂复制新做一块悬挂于此。孝思堂得名于兴建此堂的李思常(东山公)及其后人。李思常为该祠开山基祖李太郎的十七世孙,他及子孙倾其家财从明正统九年(1444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历时48年修建而成。 此堂最值得看的是原木框架结构,用了75根原木,采用榫卯连接方式完成整个建筑结构框架,将墙体镶嵌于木结构之间,这样结构的好处在于即使墙倒,房子也依然耸立。孝思堂历经500多年,至今完好如初。

  再值得看点就是建筑风水,特别是天井处理,采用了“四水归堂”形制,下水道只有一出口,开口东南方,用了株钱成串网格图案。

  “东里一望”建筑群,又称“百间大屋”。或“仁方公祠”。由李氏下祠(长房这支)二十七世李泰恕,又名李仁方建造。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峻工于乾隆二年(1737年)。该建筑类似客家围屋。

  百间大屋的布局很有意思,与坐北朝南、对称规整的客家祠堂形制不同,因地处东南面的南桥岭山麓,考虑了风水朝向,将大门转向东面,而大部分主体建筑轴线是平行山体走向,所以建筑群平面布置组合上灵活多变,看上去很有审美感。

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4

  我练习书法已经有三年了,在学校也参加过几次书法比赛,但结果都不是特别理想。爸妈为了能让我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趁假期带我到绍兴参观兰亭景区,去观摩书圣王羲之留下的笔迹。

  来到景区,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步入庭院,径直走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旁,这就是景区最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相传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1位名人雅士在此参加聚会,大家围坐在曲水边,然后在酒杯里倒上酒,从小溪的上游让酒杯沿着曲水缓缓往下漂,当酒杯停在谁的面前就由谁临场做诗一首,要是作不出就得罚酒三杯。聚会结束,41位宾客总共成诗37首,然后汇集成册编成了《兰亭集》,最后大家又推荐王羲之为此集作序,王羲之借着酒兴,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写出了让世人敬仰竞相仿效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进入景区博物馆仔细观摩《兰亭集序》,虽然序的内容我还看不太懂,但是好多字却很熟悉,原来我平时临摹的字帖里的字都是从这里出的,比如永、和、之字。看王羲之的字柔中带刚,千变万化,文中总共21个“之”字,每个“之”字的写法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韵味,可见王羲之深厚的笔墨技巧及高深的文化底蕴,真是不得不让人敬佩。

  走出景区,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练习书法是枯燥的,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坚持不懈勤加练习,认真写好每一笔每一划,总有一天我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旅行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