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发布于:2022-01-15 06:11:06 作者:

摆渡人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集锦15篇

摆渡人读后感1

  从昨天早上翻开书以后,就一直看到停不下来,这本书描写画面细致真实,代入感极强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经历了整个动人的故事。

  这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乔纳斯,是一个个战争的牺牲品,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或许根本不是一个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内心中一个梦想……他幻化你喜欢的样子带你击退魔鬼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当然我们也是保护灵魂的摆渡人,在爱一个人的时,我们强大,担负责任,安慰着爱人的灵魂,引导他做一个全新的自己。那时的我们如同崔斯坦般,是温柔的模样,却有宽大的臂膀。

  也许我们还是荒原中湖水里漂浮的魔鬼,侵蚀那些不够坚强脆弱的灵魂,我们伸手去抓ta,让他也堕进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么的富于变化,看书时我时而恐惧,恐惧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堕落;时而温暖,因为我知道总有我的摆渡人会保护我;也时而激奋,因为我就是引导爱人的摆渡人,是ta生命中的一束光。

  当然,书的结局就正如初阳一般晴朗,引导无数的摆渡人,也是被灵魂们渡化,感知着美好人世间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摆渡人读后感2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所写的《摆渡人》一书。它可以反映出这本书的内容,我读完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生活让她感到十分痛苦,与母亲无话可说,被同学捉弄,唯一的好友也转学了,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去在路上遭遇交通事故,迪伦拼命逃脱后遇到了一个男孩—崔斯坦。他带领迪伦离开事故现场,而在这路上,迪伦发现了整件事情的秘密。

  我一直不相信天堂,但在克莱儿笔下,天堂是存在的,并且灵魂只有穿过自己脑海中创造的荒原,才能抵达天堂。迪伦原以为自己是列车上唯一的幸存者,可崔斯坦遗憾地告诉她,其是你是唯一的遇难者,你现在在荒原上,我是你的摆渡人,保护你不被荒原上的魔鬼所抓。迪伦听到后十分冷静,这使我很佩服她,她没有哭闹,而是选择跟着崔斯坦前往天堂,为了崔斯坦的安危,她到达天堂后又返回了危机重重的荒原。她机智、果断、勇敢,可她只是15岁的女孩,比我大不了几岁,我做不到她那样,所以我很佩服她。

  《摆渡人》这本书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力,塑造了两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并且写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让读者知呼过瘾,这本书也让我收获颇多,我很喜欢这本书。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人生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将是你的摆渡人?

  我以为故事的发展大致就是,在知道自己失去生命以后,摆渡人会引导迪伦反思自己的人生,去理解父母;或者也会想念下自己的小伙伴,思考下校园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或者换条新思路,讲述下摆渡人荒诞的工作和经历也不失为一条有趣的故事线。

  尽管都不是,但还是吸引我的,只是没有写的那么神圣--心灵治愈小说。我就当看言情小说了。

  这本书从男女主人公的经历道出对幸福的追求,有些东西要勇敢去试才知道,试过了或许就能达到真正的重生。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刻骨铭心和轰轰烈烈了。上帝是公平的,它允许迪伦逃出死亡,允许摆渡人逃离荒原,它从不会阻止你,拦截你,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足够坚定的心。

  心里所想的,最终也会真正反映出来。就像迪伦的心情会影响天气的变化一样,毕竟存在即合理。

  只是也有吐槽点啊,明明只要在安全屋待几天就会等到崔斯坦的到来,硬要写一个历经万难提前与男主会面的情节。想要见面的急切心情我也能理解,爱情的力量吧。只是明明看到崔斯坦已经快要互送另一个灵魂到安全屋了,可是迪伦竟然吃醋叫了崔斯坦一声,导致他放开了另一个灵魂的手,最终那个灵魂被恶魔抓走,心疼她一秒钟。炮灰了。

  感动于: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继续看第二部。

摆渡人读后感4

  今天突然想写一篇读后感了。《摆渡人》是我上大学以后我读的一本书,算是我挺喜欢的书了,其实这本书内容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小女孩死而复生的故事,她也复活了她的摆渡人。

  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再来回味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模糊了。不过我记得我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小女孩迪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了寻父,踏上火车,遇到了事故,从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小女孩缺乏安全感,也缺乏亲情、爱情,她的感情世界是比较模糊的,而男孩送走了那么多人另一个世界到达,他的感情也已经麻木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经历分离,遭遇险阻。终于在一起了,书里面有很多的小故事,那些阻挡他们前进步伐的恶魔,在我眼中,就是现实生活中困难的映射。

  说了一堆内容,我最深刻的是小女孩与男孩到达终点分离的那瞬间,真的很难受,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不过小女孩变得很勇敢,她为了自己的爱情敢于去冒险,我很佩服她的果敢。最终他们都活过来了,作者给了他们美好的结局,我是比较喜欢美满的结局的,悲剧的话我会很难受。

  还有送给大家这本书最后的一段话:

  “嗨。”他喃喃地说,伸出一只手轻柔的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最后我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5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令我非常感动的书——《摆渡人》,文中善良的迪伦以及舍身救人的崔斯坦触动我的心弦。

  《摆渡人》主要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故事。迪伦发生车祸死亡而来到“荒原”,准备开始生命新的轮回。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崔斯坦是摆渡人,帮助她渡过荒原,保护她不被恶魔捉走。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灵魂居住的地方后,迪伦却开始想念崔斯坦,最终成功与崔斯坦复活并重回人类世界。

  我忘不了书中那一幕——迪伦在得知自己曾经死亡后,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伤心、自暴自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刚强地承受了一切痛苦,以笑容面对他人,以乐观面对生活!难道这不令人震惊吗?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用如此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似乎没有什么能伤害她的心灵。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她使往昔冰冷的崔斯坦不再没有任何表情,而是变得阳光温暖、积极向上,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难道这些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回想自己,在三年级的一次语文考试中,语文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我竟然只考了80。5分。当时,我一度情绪低落。妈妈鼓励我说:“宝贝,不要泄气,只要认真复习,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听了,乐观起来,更加认真学习。接下来的考试,我果然考了全班第一。这一切,多亏了妈妈的鼓励,多亏了我乐观向上的心态。

  不要让昨天的泪水挡住今天的阳光。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微笑面对它们,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6

  畅销书,灵魂震颤,心灵治愈小说,五个大奖……

  为了这些闪光的东西,我努力着读完了全本。从神话小说看,人死的过程太过单调,没有中国传统故事中的黑白无常,奈何桥,迷糊汤……以及那么多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精彩。

  出窍的灵魂需要摆渡至天堂。

  迪伦从事故中逃了出来,碰到了摆渡人崔斯坦,当她以为自己是幸存者时,事实上她只是灵魂出窍。荒原,沼泽,高山,峡谷,恶湖无处不在的魔鬼撕心裂肺,步步惊心中每个安全屋的独处让两个灵魂相爱了。爱情从荒原和天堂的分界线上达到了高潮,似乎也意味着戛然而止,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单纯勇敢的女孩迪伦从来就没想到放弃,回去,见到崔斯坦成了她心中的天堂,为了爱情,她宁愿魂飞魄散永不翻身。

  没有了摆渡人的帮助重新走一遍来时的路,只有爱情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她竟然成功了,见到了崔斯坦。在史无前例的对传统的挑战面前,崔斯坦退缩着,像个男人一样理智的认为不可能。爱情支撑下的女孩迪伦变成了摆渡人的摆渡人,辩驳,鼓励,用爱去化解崔斯坦的顾虑,终于他们修成正果。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回到这个冰冷的主题。亲情离散,爱情是苍凉人生路边的野花,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摆渡人带给你的是庸俗和平凡,自己淌出来的才是精彩人生……

摆渡人读后感7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等待,有人等待爱情,有人等待友情,有人等待事业的高升,有人等待佳人一起组建家庭。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东西什么时候能来,所以,总要有一段时间是要独自一个人,学会跟自己相处,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相信吗?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才是自我增值最好的时期。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是一个非常懂得独处的人。

  他有自己的家庭,但总会给自己安排独处的时光,一个人去旅行,找一个地方,自己待一段时间,不受任何的干扰,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去生活,只做最纯粹的自己。

  一个人独处,可以放弃无效的社交,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太多的社交只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徒增烦恼。有人精简自己的社交圈,踏实地制定计划,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慢慢按照计划执行,时间一长,会发现自己完成了很多事情。

  作家格拉德维尔在《异类》这本书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们的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能够真正践行一万小时定律的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帮助你,要让自己变好,就要自己享受这一孤独的过程。

  作家连岳说过,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独处的时候变得更加强大,然后遇见更好的自己,真正地做属于自己孤独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8

  “尽人事,听天命”,所有的努力,注定会有回报。

  在一座禅院里,老和尚在打坐,小和尚在种花。小和尚说:“师傅,我的花种,都被鸟儿吃了,该如何是好?”

  老和尚说:“哦,那是因为鸟儿们真的饿了。你别介意,下次多撒一些花种就好了。”

  过了几天,小和尚非常生气地说:“师傅,我的花种,又被鸟儿们偷吃了。”

  老和尚说:“别急,最近几天,天气晴朗。过几天,下雨了,就好了。”

  老和尚似乎是答非所问,小和尚很不解。

  过了几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小和尚冒雨去撒花种,他忽然发现,原来的花种没有被鸟儿们吃完,还有一些花种已经发芽了。

  小和尚大声说:“师傅,你真的料事如神,花种还在。”

  夏天来了,小和尚的花圃里,开了很多的花朵。忽然一夜暴雨,花圃被水冲毁了。

  小和尚哭了:“忙活了几个月,真的白忙活了。”

  从此,小和尚再也不种花了,懒得去看花圃了。到了秋天,老和尚在花圃旁边忙碌着。

  小和尚很好奇:“师傅,你在干嘛?”

  老和尚说:“我在采集花种。”

  原来,小和尚忙碌了几个月,并没有白忙,还有几株花,躲过了贪吃的鸟儿,从夏天的暴雨中逃脱了,努力开花结果,到了秋天,有了果实。

  原来,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不管回报多少,都令人欣喜的,都是收获了快乐。因此,当你身处低谷的时候,你就努力读书,尽管做最好的自己。你默默耕耘,努力改变人生,是否成功,就交给老天爷吧,相信老天爷,一定会帮你。

  如果你没有得到老天爷的帮助,别着急,也别抱怨,那是因为你努力不够。再努力一点点,再逼自己一把,你就靠近了梦想的彼岸,你就成为了自己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9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我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我此刻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我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异常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可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终,我为自我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终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此刻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向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期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以往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向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我。

  看完后会反思自我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我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我的“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10

  我说一下我看这本书的感觉,都知道我看书从来不看简介,不看评论,只想通过自己的视角读出自己的感觉。

  我感觉这本书不错,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简简单单通过普通家庭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但是看到迪伦(女主角)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起,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随之紧张起来,我一路牵挂着她与崔斯坦(男主)。

  在书看到一半的时候,迪伦和崔斯坦的旅程也快到终点了,我就想作者是怎样完成下半本书的,我以为作者会另取别的故事,我以为迪伦和崔斯坦从此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谁知道迪伦又找到了回去的方法,上帝似乎格外偏袒她。

  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就令我有一丝不耐烦了,像其他小说一样,该书中的男女主也不同常人似的被上帝眷顾,被所有不寻常的一切眷顾,让我感觉很俗套。我所说的完美结局,意思是说男女主最后美好的突破一切在一起了。

  并不是说故事完美大结局不好,但是我发现了,其实有时候故事里的不完美才让读者更喜欢幻想,对故事更深刻,在自己的想象中更加渴望故事的完美大结局,其实是很美妙的事情,然而作者又编造了一些有悖于故事中常理的事情的故事,完美结局。

  我再次强调,并不是说故事不好,只是并不那么另人诚服。不过美好的大结局又让我想到,他们悖于常理的结局会不会以后被惩罚,还是不得善终。

  唉,故事毕竟是故事,打发时间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还是自己体会。

  我只能说,我看了本书。

摆渡人读后感11

  原来最后的最后,还是该回到那里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提醒这本书上架后迫不及待的就看上了,中间停了几天,因为害怕看完就没有了。一直在想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崔斯坦和迪伦会不会又分开了,事实表明温暖的书总有温暖的结局。或许没有办法十全十美,但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不啻一个完美的结局。长大了总会有和父母分离的一天,但是只要心中有爱,足够的爱会让你发现迟早你们都会再见面。

  看完了三部曲,迪伦真是让人又烦又爱。是的,他面对糟糕的事情时会大喊大叫,会不顾一切大声喊叫,不考虑他人感受,小脾气严重,任性无比。但是好在在后面作者将迪伦人设给拉了回来,让她美好的品质再次绽放。是的,她有让人讨厌的一面,但她也有一颗善良和坚定无比的心,也正是这颗心,拯救了所有人。

  至于杰克和苏珊娜,苏珊娜从杰克那里学会了勇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勇气,幸亏苏珊娜的勇气去找回杰克并发现了让恶鬼变回原来样子的方法。杰克从苏珊娜那里学会了爱并磨平了自己糟糕的脾气,也幸亏杰克喜欢打破固定思维的性格,让最后四人有了完美的结局。

  迪伦给天堂里的人带去了新的希望,一轮又一轮的人开始满揣着爱踏上救赎亲人的路。

  所谓 的恶鬼只不过是在等待被爱唤醒的迷失了的灵魂。

  这个世间,爱真的能够照亮一切,愿你愿我,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

摆渡人读后感12

  结局的启示很有深意,教我们不要顺应规则,而是制造游戏规则,这是勇敢者的游戏。胆小的人服从规则的安排,而有想法的人却敢于挑战元规则,也许结果是浴火重生,也许结果是毁灭你我。主人公与一心追求顺应规则的大众不同,抱着自己爱的欲望把彼此带入危险的深渊并实现了最终想要的结果,也许你会觉得结局荒诞,罗曼蒂克,太过于理想,但现实不也是这样吗?

  你的每一天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无畏的前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和挑战的人结果不外乎成功或失败,难道与目前境地不符成功就不能被接受吗?如同日本电视剧昼颜中讲述的那样以一段不论之恋的开始追求的是自我的爱情归属,可欲火焚身的努力之后是对彼此幸福的保全,难以评价对爱的追求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爱是占有那么不仅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还失去了自己本有的骄傲,如果爱是成全,那每个主人公都是爱情的受益者。

  本文作者不仅把一个初恋女孩的心理变化描写的细致入微使人仿佛回到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的羞涩心境,而且写出每一个初恋女生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坚持和奋不顾身的付出以及对于未来的迷惘和憧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华丽的语句却带来豪华的画面感!太喜欢了,想起初恋的人以及为之努力的点点滴滴,那些让自己成熟坚强的瞬间!

摆渡人读后感13

  读着开始觉得揪心的地方是叫苏珊娜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迪伦和崔斯坦逃离了荒原,又崇慕崔斯坦,也想要逃离荒原,为此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从苏珊娜进入世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迪伦担忧。

  而当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他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甚至崔斯坦都无法动弹,审判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

  在命运的判决前,迪伦保护了她的摆渡人,杰克放弃了他的摆渡人。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而在判决后的尾声,苏珊娜和杰克被发配到真正的荒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了无比后悔,从某种层面说,审判官也是苏珊娜的摆渡人,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恶劣造成的后果。

  同时,迪伦的父母重归于好,这一切怕是要归功于迪伦,而从第一部开头孤独寻找父亲的迪伦,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褪去了孤独怯懦排外,因为她有了崔斯坦这个灵魂伴侣。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摆渡人》封面上的这句话直戳内心,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都要经历生命中的那片孤独,也终会遇到自己的那位摆渡人,带你走过黑暗与痛苦,迎接温暖与新生。而同时,自己也会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摆渡人。就像迪伦,不仅是摆渡人崔斯坦引领的亡魂,也是崔斯坦命运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4

  新华书店的一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摆渡人这本书,而在听到好友对它的评价后更是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迫切地想要读这本书。几天后,书到了,我也立刻开始了书中遨游。

  书中讲的是一位叫迪伦的倔强小姑娘在火车上意外身亡,于是开始了从人间通往冥界的旅途。而在这途中保护她的是帅气而又冷若冰霜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途中,他们坠入了爱河,而在迪伦走到终点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见到崔斯坦了,于是,她冒着灵魂被毁的危险,重返荒原,踏上了寻找崔斯坦的旅程。最终,迪伦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带着他一起来到人间,变成了真实的人。

  文中的崔斯坦是个很典型的形象,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这种人。他们冷若冰霜,不容他人靠近他们的情感半分,使人不由得想远离。但是这种人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多数都是因为之后情感的培养或受了较大的心灵创伤才会这样。文中的崔斯坦便是如此,开始时他会尽力去安慰死者,同情死者,但是每当这些灵魂死去或者离开,他就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失去一部分,之后便不再去同情他们了。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文中的女主人公——迪伦便给了崔斯坦这心药。她不像其他死者,得知自己死后放声大哭或是抱怨一定是哪里出错了,而是坚强地忍了下来,反而对崔斯坦之前的经历而同情,对他不是一个“人”而难过。她把崔斯坦过去对死者的感情通过爱的方式还给了崔斯坦,用爱把崔斯坦的内心填满,感化了崔斯坦,从而使崔斯坦最终也像人一样学会了去爱。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人更是要去爱别人,用爱感化他人,因为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心药。

摆渡人读后感15

  看见名字感觉是篇恐怖小说,后来看到迪伦在家的生活以为是篇主要讲述迪伦大变身或者是变为摆渡人的故事,直到崔斯坦出现,我仍旧以为迪伦是误打误撞的到了摆渡人的世界,会成为摆渡人中的一员,可是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女孩已经去世了,跟着崔斯坦的不过是个灵魂,是个弱小的灵魂,很容易就会被魔鬼抓到并沦为魔鬼,她(他)们历尽困难穿过荒原。

  其实我一直幻想荒原那边会不会是及其适合迪伦的另一片世界,可是现实却是无止境的等待,等待家人,亲戚,慢慢的到来,并见上,仿佛在人间一样,被崔斯坦迷住了的迪伦自然不会这样,不愿这样,于是她返回了,返回了自己内心映射出来的那片荒原,与崔斯坦执手,再次回到了人间。返回的过程中,很显然,迪伦的整颗心都不一样了,她的内心多了一些希望,与刚开始来荒原时候的对无知的恐惧相比,这样的心态很好,也隐约让我觉得,她(他)们最终一定会成功,果然,她们成功了,成功的回到了人间,迪伦终于又是有人陪伴的了,只是,这此后的故事会如何,还是像之前一样么,由于两人都怀抱希望,即便内心有荒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切都会过去,这样吗?希望如此。寻找爱情与温暖的迪伦,终于变得有人的气息的崔斯坦,加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