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2-02 08:59:26 作者: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活动反思: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当天还参加了户外的植树体验活动,在植树、捡树叶、挂树牌、和给树木浇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良好的习惯。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拟人化的语气描述树在四季中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2、能仔细观察图片,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图片内容。

  3、喜欢看图讲述活动,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4、探索、发现生活中树的特征。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一颗有表情的树的图片。

  2、挂图《快乐树》。

  活动重难点:

  能仔细观察图片,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图片内容。

  学习用拟人化的语气描述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活动。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幼儿根据树的表情,说说这是一棵快乐的树。

  (2)这棵快乐的树要告诉我们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出示挂图一,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1)这是什么季节,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树上开了什么样的花?

  (2)小鸟为什么都飞来停在树上?它们在干什么?

  (3)你觉得树快乐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教师示范用树的口吻讲述挂图一的内容。

  3、教师逐一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1)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学习用拟人的语气描述树在四季中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2)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感受树的心里活动。

  4、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四幅图的内容,其余幼儿补充。

  5、创编活动。

  (1)引导幼儿以《快乐的树》例,学习用拟人手法讲述其他的植物或动物在四季中的变化。

  (2)幼儿分组活动,各组先确定要讲述的对象,再讨论该种植物或动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尝试用拟人手法讲述。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一棵树在四季中的变化为主线,内容很丰富,而且也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开心与不开的时候,幼儿已有了这些宝贵的回忆,很自然地就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个有趣的讲述故事。

  在观察第一张图时,引导幼儿用拟人化的语气描述树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第二、三、四张图,老师通过设疑,突出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会。

《快乐的树》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随节奏完成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1.根据绘本谈话:西西他们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东西,一双双能干的小手给弄脏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附:玩法一(双人游戏):

  1—2×8:蹦跳步16次,双臂上举一拍一次折腕;

  3×8:1—4拍双脚大八字,双手肩前一拍一次向内抖手腕,同时胯左右各2次;

  5—8拍2人猜拳;

  4×8:1—4拍输家小碎步,双手半握拳于脸前模仿哭;赢家小碎步双手上举模仿笑;

  5—8拍输家模仿洗手搓手背;赢家双手前平位竖大拇指(似夸奖)

  5—8×8:动作同1—4×8

  间奏:幼儿自由玩吹泡泡、玩水等动作第二遍音乐幼儿换游戏伙伴再次玩游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