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2-02-02 09:41:58 作者:

【精华】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制作安装说明书及游戏竞赛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盘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圆珠笔。

  2、课件(圆珠笔零件图片,安装组装图。)3、幼儿人手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盘子。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师:请说说你带的圆珠笔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圆珠笔,相互比一比,说说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绿的、紫色的,它们的形状也不同,有长短、有圆圆、方方的。它的笔杆、笔芯等部件的材质、形状和色彩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 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师:圆珠笔里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引导幼儿拆开圆珠笔)提出拆圆珠笔的要求:拆时要轻轻的,不要太用力,还要注意看拆下来的零件在什么位置,并且把每个零件放在自己的盆子里。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先拆好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小朋友拆好后就让他们会座位。)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圆珠笔部件名称的图片。

  师: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我们一一看。(带领幼儿读一读部件名称。)教师:刚才小朋友拆时发现了笔心、笔头、笔帽、笔杆、弹簧这些东西,那你们能把它再装起来吗?

  幼:能。

  师:那赶快行动吧!

  三、 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好多小朋友都装成功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若幼儿说的不连贯可以让该幼儿到前面来演示,教师辅助他一起说。)师:谁有不同装法?

  教师:看来要把圆珠笔装好要两个条件:1、所有零件要齐全。2、按照正确的顺序来装。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成功,听了人家的介绍,现在会装了吧,成功的小朋友想不想用别人的好办法去试一试。(幼儿再次拆装。)师:先想一想,先装什么,后装什么。

  师:这次小朋友都装成功了,但有些小朋友还不会装,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画安装说明书。)四、画一画——制作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四、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换笔芯)怎样换笔芯?怎样选择笔芯?

  五、 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让全体幼儿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比赛,然后选出前五名与后面的老师进行比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大胆地发挥想象,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幼儿能够大胆的运用完整语言表达,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能够在创意中感受拼图带来的乐趣,及交流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七巧板

  三、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们班请来新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表演吧!

  教师操作让这些图形变各种姿势和小朋友打招呼。

  2、欣赏新朋友变出的各种造型。

  3、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给我们的新朋友变造型,激发幼儿对创意感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创意的能力。

  4、老师:你们看看这些漂亮的图案是什么变的(玩具)

  5、幼儿操作活动

  ①教师结合实物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材质的玩具。

  ②请幼儿选取自己的'玩具,让他们动手拼一拼。

  ③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拼出的事什么?

  ④幼儿合作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6、游戏活动:玩具找朋友

  ①教师从玩具中拿出其中一个形状(如圆珠)请小朋友找到相同的形状并举起来。

  ②把幼儿分成小组,请他们以组为单位玩玩具找朋友的游戏。

  7、教师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2、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 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教案准备:

  1、录音机、录象机、幻灯机各一台,磁带、录像带、幻灯片等;

  2、世界地图一张,地球仪一个;

  3、各类动物、植物图片若干。

  教案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地球)

  二、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地球仪就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三、通过听、看,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请幼儿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回答)

  2、听录音——[地球的自白]:我是地球,我的身体可大啦,而且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上面有不同的颜色,蓝色的部分代表水,黄色的部分代表山,绿色部分代表陆地。我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还生活着许多动物,有凶猛的老虎和狮子;顽皮的小猴、可爱的小兔;还有ji、鸭、鱼、虾等等。哎!对啦,你们人也生活在我身上,有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小孩......

  总之,我身上的东西多得很,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等有时间,我再向你们详细介绍好吗?

  3、游戏:“送图片回家”。

  请幼儿从盒子里任意取一张图片,然后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如:小鱼贴在代表水的蓝色处;......

  4、看录像——“世界各地”,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情况。

  小结:地球上有许多人、动物和植物,而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5、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

  四、结合幻灯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地球生病了》,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生病了?怎样给地球治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五、延伸活动:

  “我为地球扫卫生”——清出白色垃圾。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19个、影子的ppt、手影视频。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影子: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在一起,有时跟在前,有时跟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猜猜这是谁?

  2、以谈话的形式说一说:我知道的影子

  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影子?

  都见到过哪些影子?

  3、观看影子的ppt,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影子长什么样子?

  4、探索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大屏幕一边,让幼儿看看屏幕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为什么教室里没有影子

  师:请小朋友自己想想,我们的教师怎么没有影子,

  幼:因为没有光。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室里会马上出现影子。

  老师拉上窗帘,打开灯在请小朋友找一找影子,,当小朋友玩的兴致勃勃时将灯关掉,问:影子哪里去了,为什么?

  老师小结:有光不管是什么光,都会有影子出现,例如:在阳光下有影子,月光下有影子等。

  5、自由探索影子

  出示手电筒

  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在轻松氛围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

  请幼儿进行操作: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变化的形状来观察。

  自由讨论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教师也可以进行操作演示。

  老师总结出:1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2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也变了。3物体的姿态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6、观看手影视频简单了解手影。

  师:影子很神奇,手影爱会跟我们做游戏呢,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手影能变成哪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幼儿观看视频。

  7、结束活动:学习手影,到户外玩手影游戏

  老师教小朋友简单的手影动作,我们一起到阳光下看看会变成哪些有趣的小动物。(户外寻找影子)

  活动反思

  这节科学课会变化的影子,我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探索影子的变化,在选择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应该对影子不熟悉,而且他们对影子的变化用语言表达时,不会很清楚,这是自己的预设情况,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我反思了一下,对自己预设的情况和实际的操作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总结出以下几点:

  1、老师的引导

  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最为重要,特别是当孩子在探索影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操作一下,对于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提前考虑周到,这样才能针对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探索影子的长短、大小问题上,教师可以自己操作一下,把自己演示的过程提上一个环节,先演示在让孩子探索,这样他们会在探索的时候对比着来操作,不至于其他小朋友乱操作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孩子们在感觉影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在大屏幕前做一做手影,这样手的影子会立刻呈现在屏幕上,老师不用再用更多的语言进行描述了,所以老师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引导不正确或是不到位会导致孩子的操作出现问题。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科学探索课老师应该做足准备工作,应该为孩子提供很多的工具供孩子操作,我为了让他们探索影子,为孩子们准备了18个手电筒,这样两个孩子一组,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一个活动,除了探索影子的秘密,我想让孩子在这个环节中学会互相合作,由于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了在取放物品时很乱,没有任何的秩序,孩子们不排队而且不知道礼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考虑问题在周到些,准备工作在到位些,让孩子在有序些。

  3、孩子的进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前期经验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当我在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影子时,郭志贤的回答让老师太意外了,她说:"除了有阳光,还要有人,"是的,影子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得有光,然后再是物体的遮挡,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老师没有想到的,所以说孩子进步了,其实不光她自己,全班孩子在探索影子时,都发现了影子的不同变化,而且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语言不是很准确,但是能讲出影子的变化,这说明孩子进步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他们会发现物体的变化,也能自己探索,真的为孩子们提高的感到高兴。

  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值得老师去反思思考,我会根据自己的反思经验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让孩子们更喜欢自己的教学课堂。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纸绳力量大》是一节生成活动。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开始增强,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探索,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类型的纸,让幼儿尝试进行折、卷、撕、捏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纸的特性和玩法。顺应《纲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的要求,《纸绳力量大》通过设疑、实践,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反复实验、动手操作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发现卫生纸里存在“纤维”这一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活动重点是探索、感受纸绳的承重力。

  难点是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设计理念

  在玩纸时,一个孩子偶然做成的纸绳拉不断,引起了同伴的关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机,生成了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鼓励幼儿学习做有力量的纸绳,并进行拎水桶的尝试,在游戏操作中感受纸绳力量大。

  设计思路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发现。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卫生纸”和“水桶”,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如撕面条比赛、制作有力量的纸绳、纸绳拎一个水桶、纸绳拎两个水桶、合作用纸绳拎水桶等),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正方形卫生纸若干,篮子若干,装满水的小油桶16个。

  活动过程

  1.玩“撕面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卫生纸)卫生纸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们用卫生纸来玩“撕面条”的游戏,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快行动起来吧! (幼儿操作)

  (3)听好哦,时间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

  (4)小结: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条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卫生纸上藏着的小秘密吧。

  2.观察卫生纸的纹路,再次尝试玩“撕面条”。

  (1)请你们拿一张卫生纸看一看、找一找,发现了吗?这一条一条线就是卫生纸的纹路。试着用手摸一摸它的纹路,然后放回篮子里。(教师巡视检查)

  (2)好,谁来帮我找到这张卫生纸的纹路?画一画,按照这个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细又长的面条了吗?换个方向再试试,把上面的纹路撕断。

  (3)出示两张画好纹路的纸,让幼儿明白竖线方向不容易撕,横线方向容易撕。

  (4)幼儿重新拿一张卫生纸“撕面条”。

  3.玩“纸绳拎水桶”的游戏,初步体验纸绳力量大。

  (1)刚才我们用卫生纸玩了撕面条游戏,我还想把它变成纸绳来玩游戏呢,你们会把它变成纸绳吗?谁来试试?(请一幼儿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卫生纸变成了纸绳的?(先卷后拧)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3)(出示油桶)卫生纸做成的纸绳能拎起这桶水吗?

  (4)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5)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将卫生

  纸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来试一试了!将两边的水桶拎到中间。

  4.讨论纸绳的秘密。

  (1)请拎起水桶纸绳没有断的小朋友站这边,纸绳断了的小朋友站那边。

  (2)我给你们准备的是同样的卫生纸,为什么有的纸绳没有断,有的纸绳却断了呢?

  拿两根松紧不同的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一下。谁来说说?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两组幼儿手中各拿一个纸绳)

  (5)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两根纸绳(一根没有断,一根断的)。

  (6)我们试着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断的纸绳撕一撕,怎样?这样做成的纸绳,看,1、2、3,纸绳断了。

  没有断的纸绳撕一撕,没有断。这样做成的纸绳怎样?不容易断。

  原来,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容易断,不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不容易断。

  (7)现在你们会做有力量的纸绳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再次巩固)

  (8)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记住,找准方向,拧得越紧纸绳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纸绳是不是够力量。如果纸绳断了,赶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请幼儿用有力量的纸绳把水桶拎到活动室的两边。)

  5.尝试拎两桶水。

  (1)小小纸绳可神气啦!它说还能拎起两桶水呢!行不行?谁来试试?

  (2)一幼儿用一根纸绳拎两桶水。(如果没断,说明纸绳力量大;如果断了,说明什么?)

  小结:是啊,一根纸绳的力量有限,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会更大!

  6.经验拓展,玩“运水桶”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队,运水桶接力比赛。

  可以增加难度——合作运水桶。(找一个好朋友,把两根纸绳变成一根,两人合作运两桶水。)

  7.活动延伸。

  师:纸绳虽小,它的力量却很大!我们带它到外面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东西,好吗?

  带上你的篮子,捡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发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新的《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我设计的这个小火箭的科学活动就重在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箭上天,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在获得大量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及操作活动基础上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作用,积极思考动脑,自主的加以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与掌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基础——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小火箭及发射器人手一个;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体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让火箭上天的?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游戏。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2、把瓶盖盖起来现在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1、请两位幼儿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请幼儿操作,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填写好记录表。

  3、小结:拍瓶子力气用得大,火箭飞得高;力气小,火箭也就飞得低。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最好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最好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 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

  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一、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谁的力量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

  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六、注意事项

  1.盛玻璃弹子的容器不宜太小,以便盛更多的玻璃弹子。

  2.纸条不宜裁得太宽,以方便观察。

  3.木棍可用筷子或铅笔代替。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