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2-02-15 03:28:17 作者: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19个、影子的ppt、手影视频。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影子: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在一起,有时跟在前,有时跟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猜猜这是谁?

  2、以谈话的形式说一说:我知道的影子

  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影子?

  都见到过哪些影子?

  3、观看影子的ppt,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影子长什么样子?

  4、探索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大屏幕一边,让幼儿看看屏幕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为什么教室里没有影子

  师:请小朋友自己想想,我们的教师怎么没有影子,

  幼:因为没有光。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室里会马上出现影子。

  老师拉上窗帘,打开灯在请小朋友找一找影子,,当小朋友玩的兴致勃勃时将灯关掉,问:影子哪里去了,为什么?

  老师小结:有光不管是什么光,都会有影子出现,例如:在阳光下有影子,月光下有影子等。

  5、自由探索影子

  出示手电筒

  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在轻松氛围中,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

  请幼儿进行操作: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变化的形状来观察。

  自由讨论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教师也可以进行操作演示。

  老师总结出:1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2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也变了。3物体的姿态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6、观看手影视频简单了解手影。

  师:影子很神奇,手影爱会跟我们做游戏呢,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手影能变成哪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幼儿观看视频。

  7、结束活动:学习手影,到户外玩手影游戏

  老师教小朋友简单的手影动作,我们一起到阳光下看看会变成哪些有趣的小动物。(户外寻找影子)

  活动反思

  这节科学课会变化的影子,我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探索影子的变化,在选择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应该对影子不熟悉,而且他们对影子的变化用语言表达时,不会很清楚,这是自己的预设情况,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我反思了一下,对自己预设的情况和实际的操作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总结出以下几点:

  1、老师的引导

  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最为重要,特别是当孩子在探索影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操作一下,对于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提前考虑周到,这样才能针对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探索影子的长短、大小问题上,教师可以自己操作一下,把自己演示的过程提上一个环节,先演示在让孩子探索,这样他们会在探索的时候对比着来操作,不至于其他小朋友乱操作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孩子们在感觉影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在大屏幕前做一做手影,这样手的影子会立刻呈现在屏幕上,老师不用再用更多的语言进行描述了,所以老师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引导不正确或是不到位会导致孩子的操作出现问题。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科学探索课老师应该做足准备工作,应该为孩子提供很多的工具供孩子操作,我为了让他们探索影子,为孩子们准备了18个手电筒,这样两个孩子一组,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一个活动,除了探索影子的秘密,我想让孩子在这个环节中学会互相合作,由于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了在取放物品时很乱,没有任何的秩序,孩子们不排队而且不知道礼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考虑问题在周到些,准备工作在到位些,让孩子在有序些。

  3、孩子的进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前期经验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当我在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影子时,郭志贤的回答让老师太意外了,她说:"除了有阳光,还要有人,"是的,影子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得有光,然后再是物体的遮挡,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老师没有想到的,所以说孩子进步了,其实不光她自己,全班孩子在探索影子时,都发现了影子的不同变化,而且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语言不是很准确,但是能讲出影子的变化,这说明孩子进步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他们会发现物体的变化,也能自己探索,真的为孩子们提高的感到高兴。

  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值得老师去反思思考,我会根据自己的反思经验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让孩子们更喜欢自己的教学课堂。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标: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一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一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二、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一份。

  三、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一、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一。

  二、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一。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三、“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一、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 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 、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三、在视频上“跳”出一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 蛋宝宝”上来。 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四、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一声,鸡蛋掉了、破了! 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一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一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一层蜡、泥土、网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 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五、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一、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二、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三、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一、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三、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班是我园种植活动的实验班,在进行观察记录活动时,幼儿对蔬菜叶子的形状、蔬菜的生长过程记录,在概念上不是很理解,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叶子的认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观察中,体验植物变化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知识探求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叶子具有的光合作用,能理解光合作用对大自然的意义。

  3.知道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能用手势表现叶子不同形状和生长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参与、观察了种植活动的全过程

  2.几种植物叶子实物若干,白菜、萝卜.茄子.玉米头饰若干

  3.多媒体课件(课件一:叶子的结构 课件二:光合作用 课件三:叶子的生长方式)

  4.录音机一台,磁带歌曲《叶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叶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长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叶子实物)

  2.提问:这是什么叶子?长的什么样子呢?(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后使用正确的词语,尖尖的、长长的、大大的、圆圆的……,并完整的回答)

  3.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各种各样叶子,在叶子的身体里,还有几位好朋友藏在里面,我们现在就去把它们找出来。

  二认识叶子的基本结构(播放多媒体课件一)

  1.师:第一个朋友在叶子的边线叫叶缘;第二个朋友是叶片上的细线叫叶脉;第三个朋友在叶片的底部叫叶片基部;第四个朋友叫叶柄。(请幼儿拿着实物说出叶子结构正确的名称)

  2.师:认识了叶子这么多的朋友,请小朋友来做一下呼吸的动作,我们来放松一下。(做深呼吸二次并配上手势)。

  3,提问:

  (1)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吗?(氧气)

  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呢?(二氧化碳)

  (2)我们人体时刻要呼吸,我们人体需要的氧气是从那里来的呢?

  三了解叶子的光合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二)

  1.叶子的光和作用:叶子利用太阳光的照射,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身体里,再做成氧气放出来。(图一)

  2.呼吸的作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叶子释放的氧气,同时把没有用处的气体二氧化碳呼出来。(图二)

  3.叶子的作用:叶子不停地把二氧化碳吸进自己的身体里制作氧气,然后放出来让大自然吸收。(图三)

  4.师小结:叶子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制作氧气,叶子的身体是制作氧气的工厂,叶子的朋友是工厂的工人。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这些叶子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四 了解叶子的生长方式(播放课件三)

  1.师:组织幼儿观察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

  2.请小朋友描述三种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并能用手势演示。

  3.教师小结:一片一片叶子向上长的叫互生;两片叶对着向上长的叫对生;三片叶或更多的叶子一起向上长的叫轮生。

  4.师:请全体幼儿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

  一手在下,一手在上手指并拢,做互生叶状;

  双手手碗靠拢,手指伸直,表示两片叶,做对生叶状;

  两人或多个幼儿一起做,一幼儿双手手腕靠拢,表示两片叶,另一幼儿伸出手表示第三片、第四片……叶子,做轮生状。

  5.师总结:小朋友认识了叶子是各种各样的,知道了叶子的光合作用,了解了叶子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果在户外发现了奇异的叶子,可以收藏好,带到幼儿园,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它。

  五 结束部分(播放磁带《叶子》)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蔬菜叶子头饰,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跟着音乐《叶子》,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第一段:表演叶子的形状。第二段: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第三段:表演呼吸新鲜空气。)

  活动延伸

  可让幼儿到户外去找不同形状的树叶,开拓视野,巩固学习效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和幼儿讨论虫虫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用不同的图形标志,来表示虫虫分类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类虫虫的模型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给这些虫虫分类,让同一类的在一起?幼儿讨论后回答。

  请幼儿分组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 按好的虫虫和坏的虫虫分。

  范进祥:好虫虫叫益虫,坏虫虫叫害虫,应该是按照益虫和害虫分类。(崔童同意,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同意这个分法。)

  于江茗:我想按照白天活动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泽:有长的大的和长的小的虫虫,可以按大小来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样来分,有的用嘴吃东西,有的用吸管样的针来吃东西。

  张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没有翅膀的来分。

  刘嘉露:可以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分。

  郅媛: 按有退的和无腿的虫虫来分。

  范进祥:有水里的虫虫,是蜻蜓的幼虫叫水泵子,可以按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虫虫来分。

  三、教师总结出好的分类方法。

  幼儿动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给虫虫分类。并用图来表示分类的方法。

  活动反思:

  这是虫虫联欢会中给虫虫分类的一次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为老师没有事先给与明确的方法和答案,幼儿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所以他们的思路开阔,想出了很多的分类方法,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有的按会飞的,不会飞的;发声和不发声的;有腿的,没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虫,害虫;昆虫、非昆虫;白天活动的,晚上活动的由此可见,没有局限的问题答案,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分类的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看幼儿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操作的环节,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给虫虫进行分类,大部分幼儿都采用了画认识的虫虫时的方法,将一张纸对折分成两块,按折痕画上中线,一边表示一种。但是在表示分类结果时,一部分幼儿说不会画,这时,我看到江茗在两块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我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动的虫虫分的。太阳表示白天活动的虫虫,月亮表示晚上活动的虫虫。刘嘉璐是按会飞的和不回飞的虫虫分类,她在表示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表示不会飞的虫虫时画了个翅膀后又画了个,这种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既好看又好画。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图,如:按有腿的和无腿的分,有腿就画上腿,无腿画上Ⅹ;会跳的不会跳的;有翅膀无翅膀的操作、分类,设计表示图活动,为我们的制作虫虫书《我给虫虫分类》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视频、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认识气象标识:

  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它能让我们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和气温。)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天气符号。哪些是天气符号?哪里会出现天气符号呢?

  我们来记录一下,这段录象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符号。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看到哪个图案有出现,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

  播放视频,幼儿操作。同伴之间,相互看看。

  大张,汇总。(我们的祖国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种不同的天气。)

  2.师生一同认识各种常见的气象符号。(PPT)这里的有不认识的吗?一起认读一次。

  3.现在我们来学学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分两组进行。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好吧,天气预报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

  四、游戏活动:(下雨,热天,下雪。)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工具运的水量是不同的,探索哪个工具运的水最多,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2.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在运水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材料准备

  透明的杯子(上面贴有一段一段的即时贴),海绵,吸管,网状小盆,小勺子,水,大盆子

  指导要点

  1.了解不同工具的用法。

  2.在实验中发现海绵的吸水性与其他工具不同。

  实施步骤

  1.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将袖子卷起,注意不要弄湿袖子。

  2.介绍每种工具的用法以及玩法

  3.每个幼儿拿一种材料将大盆子里的水用海绵、吸管等工具运到透明的杯子中。

  3.规定运送的次数,每个幼儿用一种工具一起运5次水,放在一起比一比谁运的水最多。若5次看不出运水的多少,那再进行新的一轮,再运5次水。

  4.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吸水性,知道与其他工具不同。

  5.将透明杯子里的水倒入大盆子中,与边上的幼儿交换工具,再进行一次游戏。

  6.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反思分析

  玩水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游戏项目,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这个区域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我让孩子们数好5次然后比一比,但是有很少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大部分孩子都只顾自己玩水,没有去发现运水过程中不同工具运水量的不同,但是有些孩子还是能够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