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20 10:44:47 作者:

【精品】中班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中班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抓握游戏,使幼儿粗略知道抓握数量与手的大小、物体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抓握物体的数量,学习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海洋球、乒乓球、玻璃弹子,人手一只篮子。

  2、记录纸、水笔,1—10的数字,粘贴板一块,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五门开开”的游戏,好吗?

  2、提问:谁知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来玩游戏的呀?

  3、师:对,手除了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就想用我的一只手来抓乒乓球,可是,只能抓一次,而且抓得要多,你们来教教我,有什么好办法?

  幼:五个手指张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空中抓两次)看准了——123——抓

  二、第一次操作。

  1、师:(示范)看准了,123,抓一把(放入篮中)——你们教我的方法真好,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好,那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要注意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小朋友只能用一只手去抓乒乓球,看准了抓一把,放在小篮子里,数一数自己抓了几个,把数量记在心里。然后再把乒乓球倒回篮筐中。听明白了吗?如果有人还想玩第二次怎么办?(记得把第一次抓的乒乓球倒回去)好,游戏开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刚才抓了几个球?用数字几表示?找到数字贴上去。(3、4)

  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你也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吗?

  4、看板:小朋友抓了3个或4个,那你们来看看钱老师最多能抓几个?一起数,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和小朋友谁抓得多?为什么?比一比手。

  5、:同样是乒乓球,老师的手大就抓得多,小朋友的手小就抓得少。

  三、第二次操作。

  1、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抓握的数量记住,应该怎样来记录呢?老师这儿就有一张记录表格,你们看看上面有什么?

  2、师:这三个圆形分别代表了三样不同的物体,你们根据桌上的材料来认一认,乒乓球对应哪个圆形?同意吗?前面的大圆表示什么?小圆呢?我们把抓握数量记录在哪里?老师刚才抓了5个乒乓球,谁来帮我记录?他是用XX记录的,你们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3、师: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可真多,那接下来,我就请你们再去玩一次抓握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不变,只不过表格上有三样物体,你们要把每一样都抓到,然后把数出来的数量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记录表格开始操作。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小朋友,都记录好了吗?那就请你先跟旁边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记录表。

  (2)谁愿意面前用响亮的声音来介绍你的记录表。

  (3)请你来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

  (4)把你的记录表看看(海洋球抓了几个?乒乓球抓了几个?玻璃弹子抓了几个?一起数。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你们再看看他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5)你的记录表让大家看看,你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6)小朋友,我们都看看自己的记录表,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哎,我不明白了,为什么弹子抓得最多而海洋球抓得最少?(请个别幼儿讲述)

  6、: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哦,你们都发现了,原来同样用一只手去抓,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同,抓握出来的数量也是不同的。物体大的,抓得就少;物体小的,反而抓得多。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垫子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体育器具,在幼儿对垫子渐渐失去兴趣时,利用垫子的不同摆放方式来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的基本动作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垫子进行爬的技能练习。

  2、能积极探索垫子的不同摆放方式及玩法,增进创造性运动思维。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大海绵垫子每人一块

  2、节奏明快、柔和的音乐各一段

  3、垫子集中铺在场地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共同听着明快的音乐在草地上和垫子上做热身操,并交流在垫上运动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玩平铺的垫子

  (1)探索在平铺垫子上的各种爬的方法

  (2)幼儿交流玩法

  (3)幼儿讨论商议后进行动作练习

  2、玩竖放的垫子

  幼儿探索各种玩法并交流、练习

  3、玩交互叠放的垫子

  幼儿探索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爬过垫子

  4、游戏:小小特警员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三组用各种爬的方式爬过垫子

  三、结束部分

  师生一起躺在垫子上随着优美的音乐做身体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贪玩、好动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引发幼儿尝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整个活动自然化、生活化,提升了幼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的能力,并让幼儿从中体验与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家人与自己相互间的亲密关系。

  2、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学会帮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使幼儿学会感恩,懂得孝敬老人和爱护家人。学会勇于承担,

  有责任心。

  二:活动准备

  音乐 道具(杯子,板凳)头饰四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调动幼儿的活动情绪使其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有所理

  解,有较深刻的记忆,并能引导幼儿将活动中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准确引导幼儿做一个生活中有孝心,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四:活动过程

  1、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

  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爸爸妈妈怎么夸奖他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大家听。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

  3、引导幼儿为歌词创编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出来。幼

  儿做动作时,教师不做,以免幼儿模仿,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4、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歌表演。

  (1)教师和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扮“爷爷”“奶奶”,在

  唱前两段歌词中的第一句时,也可让其他幼儿帮忙唱。另请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唱两段中的第二句,边唱边做动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儿齐唱。

  (2)教师和全班幼儿表演,表演方法与上相同。

  (3)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让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

  师适当给予帮助。

  (4)按小组分角色表演。每组五人,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五个角

  色。幼儿扮演时,教师轮流到各组参与活动,和某一幼儿

  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

  (5)将头饰分别给四个小朋友带上,让他们扮演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

  (6)儿歌练习,老师带着一起朗读儿歌,再分组朗读,比一比

  哪一组读得最好记得最快。

  5、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辛苦啦,我们休息一下

  吧。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 也像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一样,做一个孝敬老人,有礼貌,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内容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通过情景游戏的

  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和感受,加强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达到活动的目标。活动时间合理,老师的语言表述应精简要加强幼儿将活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个好孩子。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主动,只是语言表达没有热情。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色子的秘密,知道色子上下两个面的点子数合起来是7的规律。

  2.两两合作制作色子并玩猜色子游戏,能说出制作及猜测原理。

  3.探索以及协商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并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色子,并玩过。

  2.物质材料准备:教师:大色子1个、大记录表、水笔;幼儿:色子若干、水笔、记录纸、正方体若干、正方形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色子,讲述色子特性。

  1.观察色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色子的6个面都有什么?每个面上各有几个小圆点呢?

  2.小结:色子上有6个面,每个面上都有圆点,圆点数量分别为1—6。

  二、猜点数,发现色子秘密。

  1.师幼共玩抛色子游戏。

  (1)色子可以怎样玩?

  (2)学习记录

  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什么,可以怎样记?

  2.幼儿自主玩抛色子游戏。

  你们想玩抛色子游戏吗?请在桌子上轻轻抛,你把抛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有几个点子记录下来?不要重复记录。试一试,能抛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3.观察记录表发现色子秘密。

  讨论并记录抛色子的不同方法

  小结:色子一共可以抛出6种不同的方法,而且抛出来的上下两个面的点子数量合起来都是7。

  三、做色子,尝试协商合作。

  1.讨论学习制作色子方法。

  2.交代制作要求.

  (1)两人合作一起制作一个色子。

  (2)记住色子上下两面点子数合起来是7,制作时先画上面点子,再画下面点子,小圆点画得整齐又好看。

  (3)把六个面都贴好,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色子,如果不小心画错了,可以重拿一张纸重画后再贴。

  (4)小纸片上的双面胶撕下来放在小白盒里,不能到处扔。

  3.根据发现规律制作色子。

  4.展示色子讲述制作原理。

  四、玩色子,体验游戏乐趣。

  色子做好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点子”游戏:我来投,你来猜。两两合作一起玩,两个人商量好,谁投谁猜。

  五、活动延伸:创意玩色子。

  其实,色子还有很多玩法,课后我们可以再来一起探索一下,色子还可以怎么玩?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技能:大胆布局画面,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会将感受的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

  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纸、笔、油画棒、反映秋天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动中观察过园内、园外的秋景。

  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引起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 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索秋天是什么样的?

  师提问:这些画都是画家们心中的秋天,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大胆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师引导幼儿从秋天的颜色、果实、植物的变化谈起。

  (1)提问:如果请你来画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绍自己的作品,和互相学习。

  幼儿:秋天幼儿:秋天的颜色好看幼儿:菊花 银杏树通过对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树林等的学习幼儿对于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观看请幼儿自己来发现秋天的不同,可以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但不需过多干涉幼儿独特的想法。

中班教案 篇6

  中班健康教案:小小通气孔

  教学名称:小小通气孔

  教学目标:1、了解鼻子的功能,知道不能往鼻子里塞东西

  2、学习保护鼻子的方法

  3、帮助班上XXX小朋友改掉抠鼻子的毛病

  教学准备:谜语 鼻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1、教师稳定幼儿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2、教师说谜语,让幼儿猜,引出新课内容

  谜语:一座小山在中间,两个山洞通里边,

  火车汽车通不过,传送空气保平安。

  (谜底:鼻子)

  3、幼儿猜谜语,提示幼儿谜底出自自己身体上的一个器官

  4、教师出示鼻子图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出示汉字卡片“鼻子”教幼儿认读

  5、教师结合谜语内容,让幼儿互相观察鼻子的特征

  提问:两个山洞指的是什么?它是怎样传送空气的?

  6、幼儿讨论:没有鼻子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尝试捏住鼻子憋住气教师,直到

  憋不住了,感受不通气的难受。

  7、教师介绍鼻子的功能,让幼儿知道人要生存,身体里时时刻刻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排出废气。鼻子就是为我们体内输送新鲜空气的窗口。鼻子中有鼻毛,可以过滤空气,把病菌挡在外面。这

  样我们就不爱生病了。人的鼻子这么重要,我们应该爱护它。可是我们班有的小朋友不爱护鼻子,总抠鼻子

  ,你们说这个习惯好吗?

  8、教师讲故事《拉拉种花生》

  提问:拉拉为什么哭?花生塞到鼻子里会怎样?

  9、教师归纳保护鼻子的方法(适当地请有抠鼻子毛病的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结束: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情况,并结合本班情况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牢记心里头》

  耳朵不要掏,眼睛不要揉,

  牙齿不要剔,鼻孔不要抠,

  饭前洗洗手,饭后漱漱口,

  卫生好习惯,牢记心里头。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轮唱。

  教学方法:游戏活动激趣法、听唱及视唱法、教师示范引领法、学生合作体验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的轮奏的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感受和体验描绘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人要爱护动物的道理。

  3、通过唱歌、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音乐的愿望。

  4、通过学习法国歌曲《两只老虎》,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音乐风格。

  5、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及轮唱歌曲带来的立体饱满、层次感的不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各项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包括说节奏、轮唱等)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展开听、说、唱等多元自主实践活动,感知速度、力度变化所塑造出不同的音乐情境及传递出的情感变化及轮唱歌曲带来的立体饱满、层次感的不同感受。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有不同的速度、力度等形式演唱歌曲,展开对歌曲情境的想象。

  2、能够准确地拍击二声部的节奏,增强合作意识。

  3、能准确地唱出唱名。

  4、学习巩固轮唱方法

  二、课前准备:

  课堂口号(音乐课堂,歌声飞扬,音乐无限,快乐无限。Yes!) a、语言卡农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做个游戏,叫语言卡农。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学会用耳朵聆听别人控制自己,要懂得默契配合,能做到吗?

  生:能!

  师:静静观察教师里有什么东西?默默地记在心中。

  师:(过一分钟)请同学们把看到的一一说出来,声音不要太大,注意语速。 提问:为什么会乱?(没有节奏,没有指挥,没有一起开始。)

  师:现在由老师指挥,老师指到什么大家读什么,加上节奏,大家按节奏拍手。师:(总结)学会聆听别人,控制自己,培养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和配合要默契。

  2、语言卡农

  师:这次老师先开始,等老师读到第二个词时你们在开始读,要重复同样的内容。(试一试,强调聆听,控制。)

  生练习语言卡农,加上节奏,教师指挥。

  3、总结:真了不起孩子们,这种轮读的方式会出现什么情况?注意到了吗?(置疑)生:不能一起结束。师:那大家想想为什么?

  三、导入新课:

  学习卡农式二声部歌曲<两只老虎>。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页,仔细观察,在<两只老虎>这首卡农式二声部轮唱歌曲中找出答案。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齐唱,加上表演,注意表情和形象,唱时注意

  强弱对比。

  2、这次我们唱旋律家表演,边唱边观察答案,默记在心里。(学生观察第一声部)

  3、学生唱二声部再观察。

  4、提问:观察到了吗?怎么办?与以前的歌曲相比记谱方式有什么不同?小组可以互相交流。

  5、教师讲解不同之处。

  四、体验歌曲,学会简单的二声部唱法―――轮唱。

  在这一环节我们目的不仅局限于让孩子回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而且我们还力求渗透两点。

  (1)、让孩子知道歌曲有很多演唱形式,比如现在接触到了齐唱、轮唱。

  (2)、让学生初步体验声部之间和谐之美,为今后和声部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让孩子感受到音乐魅力。

  1、解决难点

  二声部开始空四拍

  一声部结尾重复一次真奇怪

  2、学习轮唱

  要求:配合默契,节奏准确,声音不要太大。

  3、拓展:加入三只老虎,四只老虎轮唱。

  4。两拍后跟进轮唱。

  5。加入节奏数板旁白。

  五、师总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2、在了解国外音乐法国民歌<还要睡吗>和法国童谣<两只老虎>的对比表现中,我们知道了在相同旋律不同速度力度下所表达的不同情绪。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相同旋律下相同歌词下,独唱,齐唱,还有我们刚学的轮唱在听觉上有什么不同?

  生:轮唱形式听起来更加立体饱满有层次感。

  师:这种轮唱形式要求大家学会什么?

  生:聆听别人控制自己,默契配合,团结。

  六、总结:

  歌曲演唱的方法有很多,为了增加歌曲气氛可以加入很多种形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共同学习。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