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2-04-15 18:30:14 作者: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大与小的运用,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盘子、汽车、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扣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大猫小猫来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图片与模具)哪一只是大猫?哪一只是小猫呢?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二、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帽子,引导幼儿分别用目测法、重叠法进行比较大小后,按大小分别送给两只猫。

  2.出示小球,用目测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3.出示小汽车,用重叠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三、巩固练习

  给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较大小(扣子、毛球儿、药瓶儿)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小班科学《大与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三维目标均能完成。首先我利用大猫和小猫去小兔家做客导入活动,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让他们认识了大小;接着通过帽子、皮球、汽车等让幼儿来比较大小;最后用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品进行巩固。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来看,我发现孩子们很乐意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操作,活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我提供的材料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另一方面,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感知和操作。只是在制作教具的时候,我如果把用“重叠法”来比较的几组物体大小差距做得再小一点,挑战性增强,效果应该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一辆。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一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①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一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幼儿)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未充气的气球(与幼儿数量相等)、已充气的气球一个、水、馒头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一、探索“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出示充气的气球

  问: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3.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圆鼓鼓的,像小朋友吃饱饭的肚子;一个瘪瘪的,像小朋友饿了的肚子)

  4.怎样能让这个瘪瘪的气球鼓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东西,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东西让气球鼓起来。

  (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索)

  6.你们的气球宝宝鼓起来了吗?你给它吃的什么?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小朋友想了好的办法,可是老师没有准备打气筒,我们试着用吹的办法来试一试)

  二、用吹气的办法吹气球

  1.请一个幼儿用吹气的办法尝试吹气球。

  2.你们想不想让气球鼓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吹的办法。

  3.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你在里面吹了什么东西?

  三、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小朋友把你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蛋,慢慢的把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四、放飞气球

  1.气球宝宝今天很高兴认识这么多的小朋友,它要给大家跳个舞(老师示范放气球)

  2.小朋友,也让你的气球宝宝来跳舞吧。

  活动延伸:

  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谁给了气球宝宝的力量?

  活动反思: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活泼、好动,同时对有趣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还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与现象的探索欲。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气球。每次放学我都看见,幼儿园门口卖气球的叔叔阿姨身边,总有许多的小朋友拉着大人给买气球;他们也会拿着气球到幼儿园,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吹着,玩着,很高兴。我在想:孩子们是会玩气球,知道吹气球、拍气球、让气球飞起来。可是,孩子们并没有去想: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为什么会瘪瘪的?从这一点,我就设计了《气球吃什么》这一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动手操作,进行探索,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初步培养对科学的探究。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气球变鼓和瘪了的原因,并引导孩子们寻求使气球鼓起来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活动中,我用气球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几个环节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给予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活动结束后,发现也有不足之处,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好。活动后半部分,孩子有些乱,不听指挥,这是我自身的组织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向资深的老教师学习经验,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生态平衡的浅显道理,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动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2、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食物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讲故事、看动画,使幼儿初步知道生态平衡的浅显道理。

  1、问:辛巴是谁?(狮子王国的大王)问:那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狮子王国有什么?(想)播放《狮子王》片段,感受狮子王国的美丽,引起幼儿的兴趣。问:狮子王国美丽吗?狮子王国里都有什么?(请把你看到的说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幼儿充分讨论回答(山、水、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2、问:发生了什么事?播放动画讲故事。

  羊妈妈被狼杀死——狮子王发怒——狼全被杀光——羊不停生宝宝——吃光草原上所有的植物——草原不再美丽——羊全部饿死。

  二、通过讨论,初步感受动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

  1、问:教师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想一想,草原上的草被谁吃光了?(羊)问:羊为什么会吃光草?(因为羊越来越多)(该部分幼儿边看片子边随机回答)

  2、问:羊是吃草的动物,那狼是吃什么的动物?(吃肉的动物)羊会老老实实等着狼来抓它吗?(不会)它会怎样?(会跑)那狼吃掉的是什么样的小动物?(老弱的、生病的、没有力气的)(该部分请幼儿随机回答)

  3、问:你认为狼该不该人杀光?为什么?(幼儿充分讨论)。

  师小结:狼是吃肉的动物,它吃的小动物,大多是老弱、有病的、没有力气的、如果狼全被杀光了,吃草的小动物们就会越来越多,植物被吃光了,环境被破坏了,大自然就不美丽了,所以狼是不能全杀光的。因为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相互联系,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小朋友们看到的,狼会吃掉羊,羊会吃掉草,那小朋友你们看三、通过介绍食物链,进一步巩固了解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1、问:在这里谁吃了谁?(请幼儿边看图边议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一条链子或一个圆圈一样。

  2、问:在这幅图上谁会吃掉谁?小兔子会吃掉——(请幼儿边看图边回答)

  3、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大自然中谁会吃掉谁?请把你知道的也像一条链或一个圆圈那样说出来(幼儿充分讨论回答)。

  四、做游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先来讲一下这个游戏怎么玩?小鹦鹉会先来提问问题,请小朋友从3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操作电脑,点击鼠标,如果你选对了,就会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如果选错了,就会听到难听的声音"。

  如:小鹦鹉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当中谁会吃掉鱼?3个答案,谁来选一下。(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游戏,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

  五、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知道了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就像一条链子或一个圆圈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大自然才会越来越美丽。小朋友们在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中应当怎样做?(幼儿园讨论后请各位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对了小朋友说的都很对,只有每个朋友都这样做了,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3、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4、《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互相交流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那里去了?

  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

  3、请幼儿看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实物或照片,忍一忍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来及也可以放入那种垃圾箱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来讨论垃圾的用处时,个别孩子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就显得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法,往后再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水平,当然在活动中旧的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纸,在活动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难点:根据纸的用途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环境及物质准备:各种手工纸、广告纸、餐巾纸、报纸等及纸工作品供幼儿操作。

  2、经验准备: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纸让幼儿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漂亮的纸袋,这是什么?可以放什么?

  2、老师在纸袋里放了小朋友认识的纸宝宝,请你上来摸一摸把纸宝宝请出来?

  二、自由发现,讨论分享经验。

  (一)、探索餐巾纸

  1、餐巾纸有什么用?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鼻涕的?擦过的餐巾纸发放哪里?

  2、除了装成小包的餐巾纸,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餐巾纸?(盒装的、袋装的)

  3、一包包的餐巾纸和盒装的餐巾纸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4、出示手帕餐巾纸让幼儿欣赏。

  (二)、探索手工纸

  1、手工纸为什么很漂亮?它有什么颜色?

  2、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剪、撕)

  3、出示折纸作品让幼儿欣赏。

  4、你还认识哪些手工纸(皱纸、色卡纸)

  (三)探索广告纸

  1、么地方的广告纸?超市的广告纸为什么花花绿绿?它有什么用?

  2、儿上来自由发现、认说广告纸上的各种物品。

  (四)、探索报纸

  1、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新闻)

  2、你的家里有哪些报纸?爸爸妈妈看哪些报纸?(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现代金报、宁波日报等)

  3、纸有什么用?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

  三、游戏分类、整理经验。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纸宝宝朋友,请小朋友把这些纸宝宝整理一下送到各自的家里去。幼儿上来操作分类。

  四、废纸利用、动作感知。

  1、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出示纸球,告诉幼儿这是用旧报纸做的玩具。

  2、幼儿捏一捏、团一团、用力捏做纸球,比一比谁的球儿最结实。

  3、幼儿玩纸球:踢、滚、抛报纸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匹配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小司机”主题活动的进行,我发现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车很感兴趣,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玩开车、停车的游戏,但是仅限于给车辆随意排队,没有按照一定的标记匹配停车,比较简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尝试运用常见的汽车图片、地垫,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作为停车场,让幼儿根据车子的特征(大小和颜色)来匹配相应的车位,从而帮助幼儿学习匹配这一数学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活动分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幼儿观察不同大小和颜色的车子,感知发现车子的不同特征,为后面的匹配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第二环节,幼儿通过碰碰车游戏来感受一个维度(大小或颜色)的匹配。

  第三环节,幼儿了解和学习两个维度(大小和颜色)的匹配。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上的标记和自己车子之间的关系后再停车,接着让幼儿在讨论、分享中反思、检查自己的车子是否符合停车的要求,引导幼儿自我发现和纠错。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幼儿在贴近生活的游戏情景中积极思考,建构关于匹配的经验,学习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标:

  1.观察感知车子的不同特征,尝试根据车子的某个特征(大小或颜色)来匹配相应的车位。

  2.在开车和停车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不同大小的黄色、蓝色地垫若干,汽车玩具及用汽车图片做的胸牌若千。

  过程:

  一、寻找汽车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汽车。

  (1)出示两辆车:大的蓝色车和小的蓝色车。 师:这两辆车有什么不一样?你怎么知道它们大小不一样?

  (2)出示第三辆车:小的黄色车。

  师:看看这辆车子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和其他车不一样?

  (3)出示第四辆车:大的黄色车。

  师:这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师(小结):原来汽车的大小和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二、玩碰碰车游戏

  师幼一起戴上汽车胸牌,扮演司机,模拟在马路上开汽车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我是快乐的小司机,开着汽车做游戏,找一辆汽车碰一碰,大车碰大车,小车碰小车,黄车碰黄车,蓝车碰蓝车。(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小结):我们都碰到了和自己大小或颜色一样的汽车,真开心!

  三、玩找车位的游戏

  教师展示停车场,引导幼儿寻找合适的车位停车。

  师:下班了,各种各样的车辆都要回家了。小司机们,你们能帮自己的车子找到停车位,把车停好吗?

  师:停车场的车位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车位大小、颜色不一样。)

  师:哪个车位适合停自己的车?

  师:请你们按照自己车子的大小和颜色,找到合适的车位把车停好。

  师:请你们检查一下,大家都停得合适吗?哪几辆车停得不合适?为什么?怎么停才合适?

  师(小结):停车场的车位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汽车要选择合适的车位停车。

  师:小司机们,现在请你们换一辆车,再来做一次游戏。(幼儿互换不同的胸牌再次游戏。)

  延伸活动:

  可在活动区创设更复杂的“停车场”环境,投放更多维度的“车辆”,供幼儿玩匹配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