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2-05-19 10:55:01 作者: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培养儿童从小热爱科学,通过学习本课,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妈妈的好帮手。培养设计意识。

  难点:能找出中心内容,把自己设计的内容绘画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出学生们带来的玩具机器人,师生共同参观。着重观看机器人的造型、结构、色彩、功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选讲一段机器人帮助人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讲解什么是机器人。指出机器人是人类想象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可以代替常人工作的智能活动机械。机器人能为人类干很多有益的事,例如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搬运重物等等。机器人的形象大致为方型或圆型的躯干,能活动的四肢则是方与圆等几何体的组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从报刊、电视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讲述出来。

  2.想象与设计的任务。教师提出本课要求:大家都来当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能帮助人类做有益事情的机器人,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生活和科研工作对机器人的要求及需求量将会加大。教师要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设计出各种适用于海陆空等各种环境需要的机器人来。

  3.想象(设计)画画法;先构思所要画的机器人的形象、功能和环境,然后用线条把整个机器人的外形画下来,接着再从机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件开始,细致描画,直至完成,但要注意表现出机器人正进行着的工作,必要时可添加环境、道具,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生作业:用铅笔勾画己设计的机器人形象的草稿,留待下一节课继续细画,着色,直至完成。

  四、:教师对设计新颖、大胆构思的作业,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彩笔等绘画用具。

  第二节

  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一、为机器人添画环境。要表现机器人在为人类干什么事情,除了画出它的动作外,还需加上环境气氛的描绘。如;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太空探险必须画上太空的环境特点;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在海洋里工作,则应画上海底景物。又如表现机器人烧饭、做菜,为妈妈洗碗、擦锅等等,也应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和道具。

  二、着色。教师可列举几组对比色,如:红与绿,紫与黄,橙与蓝等两色的配合使用,能使画面表现出鲜明、强烈而又神秘的效果。

  一、讲评。表扬、鼓励想象奉富的学生作品,挑选两至三个学生谈谈自己对好作品的。

美术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

  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3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课后反思:学生各自都有收获,能根据自己吹出来的画,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听课时比平时都认真。看到游戏活动给大家带

  来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顿时被孩子们的童真和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感动了。我觉得课堂还给学生,望学生来做主,是真正体现民主自由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滑稽可笑的动作给人带来的乐趣。

  2.与同伴合作游戏,能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不干胶制作的西瓜标志、毛线若干,泡沫板若干,两队两只成人鞋盒,制作一至六名的纸制奖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比赛

  1.我们已经听过、做过各种滑稽的事儿,今天,我们来开一个滑稽运动会,

  2.组队:确定数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挑选自己的队员,每队六人左右。

  3,起队名:为自己的队取一个队名,如滑稽队、丑八怪。

  4.口号:为自己的队设计一句口号,如:“滑稽人队最厉害”等。比赛时,可以喊口号加油。

  5.选择事宜的时机,交待活动规则。(设计意图:幼儿进行组队,起队名,提口号。)

  (二)开始比赛

  1.巨人的脚步:教师下令开始,各队的第一个参赛者套上大人的鞋盒,装扮成巨人的脚。幼儿出发,跨过场地中代表房子的障碍,向终点迈进。到达终点后,沿场地上的曲线返回。鞋盒交第二个幼儿套上,继续出发,先走完的队伍获胜。

  2.胡子大王。游戏分两次进行,每次约两分钟。每个幼儿在鼻子和上唇之间夹一段约20厘米唱的毛线。幼儿在场地中互相追逐,尽力去拔掉别人的胡子,并抓在手里,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胡子不被别人拔走。被拔胡子的人退出游戏。

  3.猪八戒抢西瓜:每个幼儿在自己肚子前塞个小皮球,用手抱住,装扮成猪八戒。在场地中画圈多个,每个圈里站个幼儿。音乐响起时,站在权利的两名幼儿用大肚子将对方挤出圈外,被挤出者为输者,胜者获得用不干胶剪的西瓜标志一枚。按各组获得西瓜标志的多少决定名次。

  (设计意图:幼儿参加各项比赛(巨人的脚步、胡子大王、猪八戒抢西瓜)。)

  (三)颁奖

  1.按竞赛中获得的名次计分

  2.位参赛者颁奖

  3.幼儿互相握手致敬。

美术教案 篇5

  学 科: 初二年级美术课

  课 题: 《平面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

  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与骨格图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

  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平面构成

  基本要素-点、线、面

  基本形

  构成方式1. 2. 3. 4. 5.

  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

  十、作业要求

  1. 2.

  3. 4.

  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四、教学用具:

  中国画范图、中国画用具。

  五、学生用具:

  中国画用具。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松石图》。

  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

  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觉?

  (1)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2)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2、学生自己欣赏作品。

  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教师为学生示范一幅松树图的画法,步骤和技法要领。

  4、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局部。

  5、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

  6、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喜欢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不同技巧难度的临摹作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临摹。教师应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7、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由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画由两棵松树组合的画面,在复习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内容。

  2、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和规律。(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3、出示山石的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山石的基本用笔、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

  4、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5、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小班美术教案

下一篇:大班美术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