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发布于:2022-03-27 20:37:44 作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

  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举在手里

  4、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四)、教师组织幼儿看书上的图,完成练习。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取幼儿游戏中常玩的“圈圈”为题材,鼓励幼儿探索圈圈的不同玩法,进而练习边跳边转身的方法。而且对幼儿的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跳圈方法。但活动中只一对一传授幼儿转身办法,可以让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转身,加大幼儿转身跳的难度,让幼儿都试一下转身跳。活动中对于部分能力弱的幼儿还应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

  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

  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幼儿操作任意排

  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认识厚薄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中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鸭子头饰、图形卡片实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讨论两个半圆形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手中随机出示图形卡片,请幼儿迅速站到地板相同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课后反思:

  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踩石头”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课件

  2、学具:幼儿自制的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1DD12的数字头饰2套,分针时针各2根,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索法、操作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帮助老师修好了钟表,老师可真高兴,谢谢你们,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不知到时间而发愁了,只要看看表我就知道是几点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时间吗?

  评析: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2、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1、2DD12)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谁转得快?谁转得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时钟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师:小朋友发现了时钟这么多的小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连小叮当也在称赞小朋友呢,来,大家和小叮当打个招呼吧。小叮当想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下面请小朋友带小叮当一起出发,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好吗?

  3、学习看整点。

  (1)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小朋友,告诉小叮当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2)(课件演示)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大家呢。

  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评析: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4、通过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和小叮当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这个游戏名称是《时针分针转转转》,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听小叮当的口令,小叮当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小叮当说的时间表示出来,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取胜的小队小叮当会奖给他们一张小叮当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取胜的信心?这里有1D12的数字头饰,和时针、分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好,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评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5、创作《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根据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评析:多样的作业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竟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6、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按数量卡片分类和按数量排序,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2、了解小树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数字1―4,有初步目测4以内数的经验。

  2、学具:相册模板16个,相应图片16套;教具:相册、照片范例。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树妈妈给树宝宝拍了许多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我们来看看,它都给小树拍了哪些照片。

  (2)出示小树相片,幼儿感受照片上小树的不同数量和不同的生长阶段。

  ①出示“小芽”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的照片吗?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小的时候它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芽)

  师:这是小树在小芽时候的照片,是几个小芽?(目测小芽的数量)

  ②出示“种子”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它们还是树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躺在泥土里的时候的照片。有几颗种子?

  ③出示“大树”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是几颗大树的照片?

  ④出示“小树苗”的照片。

  师:那这个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叫什么?

  师:是几颗小树苗?

  ⑤幼儿目测其余照片的数量。

  2、按数量分类整理相册。

  (1)观察相册,准确认识数字1、2、3、4。

  师:树宝宝拍了这么多的照片,大树妈妈觉得有点乱,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照片一起整理到漂亮的小树成长相册里。你们想不想帮助大树妈妈啊?

  (2)出示数字1―4,理解数物匹配。

  师:我们帮她整理到这样一个成长相册里。(出示成长相册)

  师:我们看小树苗有单人照,有双人照(两个小数宝宝的),还有更多小树宝宝的,你们觉得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么?怎么表示?

  师:那一颗小树苗可以用几来表示?幼:1。(出示数字1)

  师:两个小数的合影呢?幼:2。(出示数字2)

  (同样方法引出数字3)

  师:4怎么表示,表示几个小树宝宝的合影?幼:4个。(出示数字4)

  (3)鼓励幼儿找出所有与数字1相同的照片。

  师:相册里有了1、2、3、4,那后面呢还要插几张相片。就要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到底在1后面放哪些树宝宝的照片更合适。

  师:待会汇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小的成长相册,请你们呢把1后面合适放哪些照片插 进去。

  (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请小朋友上来再大相册上摆摆你是怎么排照片的?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

  师:还可以怎么排?你为什么这么排?

  师:她们谁排的更合适?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讲解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1颗种子、1颗嫩芽、1颗小树苗,1颗大树,那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师:原来1可以表示许许多多都是1个的物体。

  (5)请一个幼儿尝试排列数量2.

  师: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放的啊?(出示从小到大的标记)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大树妈妈觉得你们这样放真好,她很高兴!待会请你轻轻地到前面来把你的成长相册拿回去,先把数字1后面的相册调整好,再把它排完。整理好后把成长相册给客人老师看一看,看看他们会不会满意,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请你再调整一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

  内容分析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特别是来源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即注重让幼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此活动《多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本身的设计,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大胆改良,培养了孩子大胆想象的能力,而且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箱子一个、图形示范几张、图形拼插玩具每人一份、带有图形的纸张每人一份、彩笔。

  活动流程

  1、导入:听音乐“找朋友”入场。

  2、授课:游戏“奇妙箱”。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阿?

  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图形(圆形):这是什么呀?幼儿:圆形。

  教师接着把此“圆形”粘贴在黑板上,讨论:那你还看着是什么?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苹果、太阳等。

  B、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图形后,如同上进行讨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师:咱们再来玩个“超级魔术师”的游戏。

  拿起一张圆形,变变变,“变出不同的脸”,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学会添画,变成另外的图形)

  4、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不想象魔术师一样来变魔术呢?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图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开始设计、创造。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5、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析,鼓励幼儿的设计。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进行,幼儿对图形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图形就能立即能说出该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对拼图添画很感兴趣,想象的丰富,能把想象的某个物体说出是什么图形,拼图完成的较好,添画有的幼儿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见图一、二),符号“=”、“≠”各1个。

  学具第一、二组:点图(见图三),等号、不等号印章各6个,印泥4盒,操作卡片24;第三组:看图计数卡(见12课题图二),数字印章,印泥2盒,操作卡片23;第四组: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人手1份,点子印章6个,印泥2盒;第五组:数卡(见图四),回形针若干个;第六组:6根粗细不同的毛线棒(去尖头,6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感知数量。

  出示图一,“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呢?“(都是10个点子)

  (2)认识等号。

  “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红点和绿点一样多呢?”出示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二条线一样长,二条线间距离一样宽)“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就表示一样多、相等的意思。)“现在我把等号放在红点和绿点的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呢?”(10个红点和10个绿点一样多)“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10个红点等于10个绿点)

  (3)认识“≠”。

  去掉1个绿点,“现在还能用等号吗?为什么不能?”(不一样多,9点不等于10点)“不一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出示“≠”,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不等号它和等号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条斜线)“不等号放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10个红点和9个绿点不一样多)“怎么读”(10不等于9)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填符号。

  “先看清前后各几个点子,再想想中间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第三组,看图接标记记录。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四组,印比10个少的点子。

  第五组,看数字穿回形针。

  “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洞里穿几个回形针。”

  第六组,给小棍排队。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的棍子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排队?”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提醒幼儿做好后读一读结果。

  3、活动评价。

  请一名幼儿展示第一活动小组的活动材料,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印这一符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简便的标记有序地记录多次剥豌豆的数量。

  2、在数豌豆这一生活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豌豆荚一袋,每人一个盘子、分类盒;

  2、白纸、黑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由豌豆引发活动,观察、了解豌豆的特征。

  (1)出示装豌豆的袋子:猜猜这里装的是什么?

  请几个小朋友摸摸、猜猜,然后将豌豆分发到每桌的箩筐里。

  (2)轻轻地摸摸、看看,豌豆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交流。

  二、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记录豌豆荚内豌豆粒的数量。

  (1)提问:豌豆荚里藏着什么呢?猜猜里面有几颗豆豆?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里面有几颗豆?

  (请一位幼儿来剥豌豆,然后大家一起数一数)。

  (2)讨论:豆豆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可以怎么记录呢?

  教师用幼儿说到的不同标记类型进行记录(如小星星、小短线、小点点等)

  讨论:你们觉得哪些标记记起来又快又清楚?

  小结: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挑选容易的标记,记得又快又清楚。

  三、幼儿剥豌豆,探索如何有序、清晰地依次记录。

  (1)现在要请大家来剥豌豆了,而且要将每次剥了几颗豆用标记记录下来。每位小朋友面前有一张纸,想一想怎样才能清楚的记下每次剥了几颗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第一次剥了几颗,第二次剥了几颗……

  (2)提出操作要求:每一次剥好的豆豆放在桌子中间的盆子里,豆壳放在箩筐里,剥一次记一次,用最快最清楚的方法来记录,音乐声响,就停止剥豆。

  (3)幼儿剥豌豆并探索在白纸上有序记录的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记录方法,提醒幼儿让自己和别人看得清第几次剥了几颗豆。

  三、交流记录结果,介绍自己所剥豌豆情况。

  1、你剥了几次豌豆?

  2、每一次剥了几颗,你是怎么记录的?请5—8位幼儿讲述记录方法,并将记录单呈现在白板上。

  3、记录单让我们看明白了每一次剥了几颗豆。你最多一次剥了几颗,最少一次剥了几颗?

  四、总结提升,体验思维与劳动的成果。

  1、今天我们剥了这么多豌豆,知道了不同豆荚里豌豆粒的数量都不相同,还而且把大家剥的豌豆放在一起有一大盆了,大家真能干,人多力量大哪!

  提问:剥出来的豌豆有什么用?怎么吃呢?

  2、了解豌豆的多种做法

  出示豌豆糕、炒豌豆、豌豆饭等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豌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幼儿无法比)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师问:你们谁搭得高,谁搭得矮?幼儿:一样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教师:看看谁插得高,谁插得矮?幼儿:一样高)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师:哪个高,哪个矮?幼儿: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高。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矮呢?幼儿:拿走两块红圆柱体积木,或加上两块绿圆柱体积木就行了)

  演示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戏。(教师用小鸡的口吻说我小鸡高,你小鸭矮。教师然后又用小鸭的口吻说:不,我小鸭高,你小鸡矮)

  2、教师请幼儿判断一下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幼儿可能回答一样高,因为它们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从头部看是一样高的)

  3、教师揭去遮盖的布,幼儿看到小鸡站在小椅子上,小鸭站在地上。再请他们想一想,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教师可边说边把小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动:

  1、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2、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评析:

  1、设计中将高与矮比较中的相应性、相对性、可变性巧妙地渗透在集体活动和分组操作中。在演示游戏和延伸活动中,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体比高矮时,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幼儿仔细观察、多做比较。

  2、设计中的各环节注意动静交替,既有拍气球时的向上跳跃等活动性比高矮设计,又有桌面组合、摆弄操作材料等安静性比高矮设计。幼儿不仅人人有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去的机会,同时还有思考、判断、应用和再创造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1、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

  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师敲铃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问幼儿两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几?哪一次少些?少几?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3

  活动过程:

  一、尝试按自己的意愿分一分

  1、你知道送奶工是干什么的吗?对,今天,我们就要当送奶工,给小动物们送牛奶,好吗?

  2、(出示牛奶)瞧,这里有这么多的牛奶,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这么多牛奶混在一起,送起来可真不方便,把他们分在两个盒子里吧,怎么分比较好呢?

  4、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奶箱,你把牛奶分在两个格子里好吗?

  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1、检验,提问:你刚才是怎么分的?把什么样的放在一起?

  2、刚才我们都分得很对,现在我们再来分一次,这次,老师有个要求,你要分的和上一次不一样

  3、幼儿再次操作

  4、检验,提问:你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是按什么分的?

  三、根据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1、牛奶分好了,小动物们都期待着我们送牛奶给他们呢!有些谁在等我们呢?

  2、熊猫喜欢什么样的牛奶呢?(根据标志说出小动物喜欢的类型)

  3、谁来试试看,把自己的牛奶送给小动物?(请个别幼儿示范)

  4、那我们一起来给小动物们送牛奶把!

  四、在给图片分类的基础上,学习给图形进行分类

  1、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吗?不对,还差一点点,我们的奶箱还没有放好呢!奶箱可不能随便放的,瞧,我们的奶箱上都有一个标志,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看,你们的标志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小、颜色、形状)

  2、不同的奶箱要送回不同的家里,这是谁的家?(蓝色圆形、蓝色三角形、绿色圆形、绿色三角形)

  3、幼儿依次送图形盒子回家。

  五、今天的任务完成啦,你们都是很棒的送奶工!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外形等不同特征,进行从一维到二维、从图片到图形的分类。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牛奶瓶若干2、大篮子4个,分类用盒子子人手一个3、动物头像4个4、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若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学习7以内数的正逆排序。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并能正确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教具高矮不等的贴绒娃娃6个(见图一)I,教育挂图4。

  学具第一组:6套高矮不等的娃娃卡片6张,操作卡片20;第二组:大小不一的7个圆片、空折纸条人手1套,浆糊2盒;第三组:填空格纸(见图二),铅笔6支,操作卡片14;第四组:8或9的数字口袋,实物条等;第五组:依样接画纸(见图三),彩笔6支。

  活动过程:

  1、给娃娃排队。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5个,“谁来了?”(娃娃)“有几个娃娃?”“这5个娃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高有矮)“谁来给娃娃排队?”请一名幼儿来排队,排完后请他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娃娃排队。

  “想想除了绒板上的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给娃娃排队?”

  第二组,给圆形片排队。

  “你们每人有几个圆片,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然后给它们排队,排好后再把圆片贴在纸条上,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填空格。

  第四组,给数字口袋送礼物。

  第五组,依样接画。

  “这三组我们以前都做过,今天做完以后,要说说怎样做的,再检查一下。”

  教师重点指导第二活动小组的活动,提醒幼儿先排序,再粘贴,并收集几张排列方法不同的作业。

  3、活动评价。

  展示参加第二活动小组活动幼儿的作业,请幼儿说说纸条上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排的。表扬能整理材料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科目:

  数学

  二、活动内容:

  《小熊请客》。

  三、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数数,能将数字符号与具体数量相对应。

  2、提高幼儿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四、活动准备

  1、小熊、猫、小鸡、兔子图片各一。

  2、图:三条鱼、四条虫、两个红萝卜。

  3、1~6数字卡片三份及教学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教学课件:

  1)我是小熊笨笨,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请我的好朋友!

  2)我要先去请小猫。

  3)我要去请小鸡。

  4)我要去请小白兔。

  5)小熊给自己的好朋友准备了好吃的分别是鱼、毛毛虫、红萝卜。

  6)笨笨要所有的小朋友来和他的好朋友玩游戏,你们也会有小礼物的!看看我给朋友准备的食物分别是多少?

  7)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教学课件。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教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2)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表扬及奖励。

  六、活动结束

  小朋友太聪明了,那这下和我的朋友一起看看你们的礼物是什么?让老师带我们去教室看看吧!

  活动小结:

  八、活动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