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发布于:2022-03-27 18:19:05 作者: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方向》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同学分成四组,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引入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南通市要建“奥林匹克广场”啦!这个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用手指一指。

  (同学纷纷用手指南)

  师:哦!大家都知道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么,除了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还有北。

  生:还有东、西。

  二、展开

  师: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们怎样区分方向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我看太阳认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向东,背后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一起学一下。

  (同学纷纷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对!早晨可用这个方法。下午,面向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后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师:对!黄昏与早晨的情况正相反。要是阴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针,指南针的箭头一端总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认方向,房屋的大门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们晒衣服,搭衣服的晒架总是装在房屋南边阳台上的。

  生:冬天,积雪几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评析:调度同学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让同学自身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同学都个性化地学会识别方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识别方向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确定你们组在教室中处在什么方向。

  生:我们组在东边,因为太阳从我们这边升起。

  生:我们组在东的对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们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这边。

  生:我们组在北边,在南的对面。

  师:(把南通电视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间)现在,南通电视塔就耸立在我们的中间。谁能说说电视塔与你们组的方向位置关系?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东边,我们组在电视塔西边。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西边,我们组在电视塔东边。

  评析:同学被置于生动、实际的生活空间,运用各自的方法识别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南通电视塔一直在我们的中间,位置没有变,怎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又在北呢?

  生:因为我们在不同位置看电视塔。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电视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师:对!方向总是以一个地方为规范相比较而确定的,与不同的规范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评析:抓住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故作曲解,使同学生发方向的相对性意识。

  师:(不经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现在,同学们在东、南、西、北各占了一个方向。可是朱老师呢?朱老师站在这里,是什么方向呀?

  生:朱老师站在西南方。

  师:为什么说这是西南方了

  生:因为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叉的地方。

  生:因为你站的地方是西边偏南、南边又偏西。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也定了一个方向,叫西南。现在,请同学们往四周看看。猜猜,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同学环顾教室,讨论交流)

  生:(指东南方)这又东又南的方向是东南。

  生:(指西北方)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东南与西北是相对看的。

  生:(指东北方)这又东又北的方向是东北。东北与朱老师站的西南也是相对看的。

  评析:从西南方向的确定开始,再让同学通过“往四周看看”的空间观察,凭借已有的主观体验,发现东南、西北、东北等复合方向和其相对关系,同学享受着自身发现的胜利喜悦,衍生出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身体验出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上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

  (生居中介绍略)

  评析:用刚刚学习的八个方向介绍复杂、多元的教室空间并非易事。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小组学习,可以使同学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借助数学语言(方位词)表达和交流教室内的空间方位,可以认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师:现在,让我们到“市民广场”逛逛。(出示“市民广场”平面图)这是“市民广场”一带的平面图。这图上的方向怎样认呢?

  生:平面图上总有一个十字样的标志,是表示方向的。

  师:对!这叫十字指向标,它指示着图上的方向。谁知道指向标向上的箭头指示什么方向?

  生:箭头指向北,表示图的上方是北。

  师:那么,下方就是——

  生:(齐)南!

  师:平面图上的方向总是上北下南。哪面是西,哪面是东呢?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面向北站着,左边是——

  生:西。

  师:右边是——

  生:东。

  师:所以图上也是——

  生:左西右东。

  生:所以,图上的方向只要根据十字指向标,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行了。

  评析:在平面图这一虚拟的空间中,引导同学观察、定向、体验,对比生活经验进行想像、识别方向,培养了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

  三、练习

  师:现在,谁能说说图上“少儿书店”、“南通电影院”、“南通中学”、“文峰大世界”各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

  生:“少儿书店”在“市民广场”的西边。

  生:“南通电影院”在“市民广场”的东边。

  生:“南通中学”在“市民广场”的北边。

  生:“文峰大世界”在“市民广场”的南边。

  师: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谁来指一下?

  生: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西北方。

  师:再请看,“南通师范二和小”、“人民公园”、“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 向?

  生:“南通师范二和小”在“市民广场”的东北方。

  生:“人民公园”在“市民广场”的东南方。

  生:“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西南方。

  师:说起“奥林匹克广场”,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我为广场献一计”的活动。现在,请大家做个小设计师,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一张平面图,在广场上什么方向设计个什么馆、场、所……

  (同学设计,画成平面创意图)

  师:同学们都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了些什么呀?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介绍时要用上今天学过的方位词,说明各场地、设施的方向位置。

  (生交流略)

  评析:练习突破了过去“技能操练”的陈规,而变为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只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略)

  总评:教学目标的定位,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指向同学的全面发展,并且贯串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结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示和反映,培养了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观察、操作、猜测、想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同学有序考虑的意识,发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使同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胜利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示为同学的自主探索习得。教师为同学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同学经历从实际到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实践、猜想、想像、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 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 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㈠、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⒈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

  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

  (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分成两个梯形;

  ③分成三个三角形。

  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

  2.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

  ⒊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

  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

  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

  (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突出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把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得到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2、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先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师交待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会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或动手操作等方法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师交代学习目标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会什么。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展开

  提出活动要求: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

  1、教师做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必须沿着棱剪;第二:正方体的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剪得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交流剪出的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4、全班交流: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一个正方体,剪法不同得到的展开图也不同,共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活动二折叠

  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1、同桌各自交换展开图,动手折一折。

  2、找规律。(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师:观察这11种展开图,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预设

  生1:有6种中间是4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1个正方形,形状不同。

  生2:有3种中间是3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和1个正方形。

  生3:有1种中间是2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正方形。

  生4:有1种两行各有3个正方形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8times;0.5= 4times;0.25= 1.6+0.38=

  0.15divide;0.5= 1-0.75= 0.48+0.03=

  (二)计算

  21divide;3= 15divide;3= 12divide;3= 10divide;3=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7

  例7 10divide;3

  1.列竖式计算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所以10divide;3=3.33……

  (二)教学例 8

  例8 计算58.6divide;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所以58.6divide;11=5.32727……

  3.观察比较 10divide;3=3.33…… 58.6divide;11=5.3272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可以写作 ;

  5.32727……可以写作

  6.练习

  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

  1.5353…… 0.19292…… 8.4666……

  (三)教学例9

  例9 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 .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130divide;6=21.666……

  asymp;21.67(十克)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2.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3.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28divide;18 2.29divide;1.1 153divide;7.2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divide;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divide;9 14.2divide;11 5divide;8 10divide;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 0.0183838……

  0.4444…… 7.275275……

  四、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9.4divide;6 38.2divide;2.7 204divide;6.6 6.64divide;3.3

  (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