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水教案

水教案

发布于:2022-04-11 09:08:26 作者:

水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品质,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红井图片,课文插图,画像图片、生词卡片若干、小黑板。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背面生字的星星卡片若干。

  (2)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路,激趣导入

  1、展示“红井” 导入新课

  (1)出示“红井”图片,说说“井”的作用。板书“井” , 学生识记,交流方法,扩词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读题质疑,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认识“忘、挖”,说说识记的方法。

  (2)设疑激趣。师: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一:挖井人是谁?预设二:吃水人是谁?预设三:为什么要带领战士给乡亲们挖井?)

  二、带疑读文,识记生字,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读文。

  2、反复读文,解决学生质疑,随文识字。

  (1)解决预设一:挖井人是谁?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教师出示的画像,介绍,随机解决“领导”“革命”两个词。

  (2)解决预设二:吃水人是谁? 学生可能答出乡亲们,教师追问:哪里的乡亲们?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3)解决预设三:为什么要带领战士给乡亲们挖井? 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a、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b、补白想象:如果让你走很远的路,还挑着水,你会感觉如何? 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呢,雪天呢,又会怎么样呢?

  C、感悟朗读: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来感受一下乡亲们吃水的艰难。

  三、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巩固生词

  1、识词游戏:摘星星。

  (1)师示范:摘星——读字——组词)(生字星星卡背面)

  (2)学生游戏 面 忘 革 井 席 挖 乡 志 刻 解 战 命

  2、指名读词,体验乐趣。

  二、总结全文,提升拓展

  1、问题入手,回顾前两个自然段

  (1)教师出示立有石碑的红井图片

  (2)教师提问:这块石碑是谁立的?为什么要立这块碑呢?(生交流作答)。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碑文。

  2、拓展想象,引导感悟

  (1)师: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站在碑前,他们会怎么说呢?出示插图

  (2)启发学生以乡亲、主席、士兵、参观的小学生等身份去想象,指导说话。

  3、赛读碑文,体会情感。

  4、回顾全文,学会感恩

  (1)、开火车读全文。

  (2)、小结、拓展。 师:这节课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对无私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就是“饮水思源”的道理。(板书:饮水思源)想想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哪些人呢?试着用下面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 不忘 ) 生讨论作答。(如穿衣不忘做衣人,吃饭不忘种田人,成才不忘父母和老师等)

  三、自主辨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六个生字(田字格)。

  2、学生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乡”。

  4、扩词练习

  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请你乘坐扩词快车。

  2、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实践活动

  你还知道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的故事吗?搜集起来,班级里开个“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打井人

  饮水思源

   带领 挖井

  乡亲们 立碑 刻字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我和水妈妈一起带着水宝宝来到了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

  2、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5、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6、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7、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xxxx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干湿地区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活动具体思路:

  1.安排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开始增多,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与减少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控制的范围;降水量减少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

  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安排学生按照图中所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

水教案 篇5

  一、活动设计意图: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课题之一,但是幼儿对水却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幼儿明白我们喝的水是从江河中、地下开采水等过滤而来的,并结合身边的资源:太湖水数年饱受蓝藻的侵袭,已严重威胁周边水域的用水安全,教育幼儿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从我做起珍惜水资源,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或幼稚园单方面能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本次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紧紧依靠家长的力量,亲子参与环保,以家庭带动社区,使环保活动在家庭和社区间互动起来。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谁来源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面的水,了解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得经过工厂的加工、过滤等程序,才能饮用。

  3、通过体验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水资源;家、园、社区携手环保。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家长配合采集水样;显微镜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揭示活动

  1、师提问: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的?

  幼儿两人互相讨论,集体交流

  2、师指出:水可以从天上的雨水落下来,也可以从江河中、湖水中来……

  3、谈话:这些江水、湖水、雨水可以直接喝吗?我们今天来进行观察和学习。

  (二)、观察实践,开展活动

  1、出示湖水样本,供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

  指出:水中含有的一些微生物和细菌,对我们人体有害,不能直接饮用,得经过过滤。

  2、师谈话:我们请某自来水厂的技术员阿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喝的水”

  3、多媒体播放某自来水净化和输送水的影片资料,组织幼儿观看

  4、师幼交流:通过影片的观看,你知道江河里的水、天上的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饮用呢?

  幼儿讲述刚才获取的间接经验。

  5、师小结: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把这些江河里的水经过加工、过滤使水变得干净,再传输到地下水管中,水龙头就和这些水管连接着,通过水龙头我们就能用这些干净的水了。

  6、幼儿用显微镜比较河水、自来水两种水样。

  (三)、互动体验、深入活动

  1、师谈话:我们附近的太湖,远近闻名,让我们去看看。多媒体播放太湖美丽风景。

  幼儿交流:景色美、湖水蓝、闪闪的……

  2、出示太湖水水样,幼儿体验:看一看、闻一闻、蘸一蘸,说一说

  交流:太湖水臭臭的、粘粘的、黑乎乎的颜色

  3、提问:这样的水我们能喝吗?

  4、师讲述:以前的太湖风景秀丽,鱼虾成群,现在的太湖受到污染,经常大规模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

  5、多媒体播放:夏季太湖水爆发,无锡地区缺水的各种情景,没有洗澡水、喝的水靠外地输送……

  6、师幼互动讨论:让太湖水变干净,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让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7、师总结:节约用水、不往河里扔垃圾、工厂不排放污水、进行漂流物的打捞……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做出努力。

  四、家园倡议、延伸活动

  幼儿回家和父母共同起草保护水资源倡议书,教师修改后张贴在幼儿园、社区公告栏里。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词语7个;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提示,先想后读再表演课文 。

  3、初步懂得“流水不腐”的道理,感受“不能满足现状,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得到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与同伴分角色朗读溪水和池水的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初步懂得“流水不腐”的道理,感受“人不能只贪图安 逸、享受,只有不停地前进,生活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1——4节,认识生字4个,学习部首火字旁。 2与同伴分角色朗读溪水和池水的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对话的 语气。 一、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动画:溪水从远处奔来] (板书:溪水) 齐读“溪水”。

  2、师:你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 [出示句子]溪水快乐地唱着歌,哗哗地奔向大海。 师:谁来快乐地读读这句句子,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指名读句子 学生字:奔 “奔”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去、往哪里”时读第 四声,齐读 感情齐读句子。

  3、 师:这里还有一个水妈妈的孩子,他是谁呀?[图画:池水] (板书:池水)

  4、师:溪水和池水都那样快乐,那样清澈,可是后来,你们看,池水变了,池水由干净变得又黑又臭,这是为什么呢? 带疑,揭示课题(板书:8、溪水和池水)

  二、感知课文

  1、 师: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边听边试着完成这样一个填空。 因为溪水 ,所以后来 。 因为池水 ,所以后来 。

  2、指名回答:任选一个说,连起来说,同桌互说。

  3、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对,深入学习了课文,我们会 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初,小溪水奔向大海的路上,碰到了他的姐妹,池水,它们说了些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1-4小节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1-4小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用“ ”划出溪水说的话,用“ ”划出池水说的话。 (注:自读1-4小节后和同桌合作读1-4小节,互相点评奖励小水滴或帮助其纠正错误)。

  2、检查交流

  (1)指名学生分小节读1-4小节 。

  (2)指名分角色读所划的溪水和池水的对话,师读旁白并指出: A、要划说的话,是划上引号和下引号中间的部分。 B、要求是用直线划溪水说的话,曲线划池水说的话。 正确的奖励再读所划句子,有错的下次要学会认真审题,改正,再读。

  3、师:老师听到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朗读不仅正确、流利,而且 还很有感情,告诉老师,当时,溪水邀请池水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它从池子身旁流过时,热情地说:“小兄弟,别躺在 这儿睡觉啦,快跟我们一起到大海里去锻炼吧!”

  (1)出示词语:锻炼 学生字:炼 三拼音 学习“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2)师:想一想当时溪水说话时的态度怎样?

  (3)师:谁来做做溪水,热情地邀请邀请池水? 指名感情读,愿做溪水的小朋友感情齐读。

  4、师:溪水那么热情,可池水却怎样呢? 出示;池水听了,睁开眼睛说:“你们走吧,我在这里生活得很舒服,很安静。” 指名读出语气。

  5、溪水又怎么劝池水?池水态度有改变吗?(分2组读句子) 出示: 溪水又说:“唉!小兄弟,如果你老是躺着不动,会生病的 。”池水不理睬溪水,它又睡着了 。清清的溪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又唱着歌儿流走了。 出示词语:不理睬 教学生字:睬 平舌音 换部首:踩 菜 彩 理解: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 谁再来做溪水,找你的好朋友做池水,读读演演他们的对话? 指名找好朋友读读演演,指导读出溪水热情、关心的语气和池水懒惰、不乐意的语气。

  6、男女生分角色读1-4小节

  (二)师:你们刚才读得真棒,几个词语也要跳出来表扬你们。 游戏复习生字。

  课时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5-7小节 2说话练习,初步懂得“流水不腐”的道理,感受“不能满足现状,只有不断进 取,才能得到进步”的道理。

  2.指名读溪水和池水的2组对话。

  教学过程:

  1、学习第5小节

  (1)指名读(板书:锻炼 结结实实),做做“结结实实”的样子。

  (2)指名边读边演,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3)师:你们看,它还能托起巨大的船舰,帮助他迅速前行,他还 能帮助别人呢。如果你是小溪的话,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4)带着高兴而自豪的语气起立齐读本小节。

  2、学习第6小节

  (1)师:溪水终于像他想的那样,来到了大海,锻炼了自己,可池水…… 指名读(板书:不动 又黑又臭)。

  (2)大声读本节,思考:此时,池水后悔莫及,它会说些什么呢?

  总结复习:

  1、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是谁呀? 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要向溪水学习,努力学习,锻炼自己,不停前进。

  2、师:小朋友们,溪水听到你们那么喜欢他,还要向他学习,他呀, 要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大海游玩,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变成37滴快乐的小水滴出发吧!不过,小溪水现在开始就要考验考验你们,所以啊,一路上,它设置了几道难关,我们闯过了关口才能到达大海,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波浪滚滚读词语 第二关:词语对对碰

  师:让我们和溪水一起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快乐地游玩,快乐地歌唱!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丹江口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有关导游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地考查,讨论等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 、德育目标:使学生体验到家乡风景优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山水,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活动准备:

  1 .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自愿组合并讨论具体的行动计划,写出行动计划书。

  3 学生用多种方式收集一些资料,如:丹江各景点的图片、景点介绍等。

  活动工具:卡纸、胶水、木棍、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师:老师听说最近中央电视台在开展《完美假期,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的评选活动,全国各地的观众都积极参加,为自己的家乡设计旅游路线,现在咱们一起去看看,今天向我们展播的是一条什么路线?(放画面)

  看完这个片子,有什么想法?

  生:(旅游路线设计有吸引力)、(导游员解说清楚)、(我真想去那儿玩)、(我觉得丹江的景色很美,也可以设计一条路线送去展播)

  师: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不错!是个热爱家乡的小市民!

  咱们要想给丹江口设计旅游路线,首先得弄清楚丹江口市有哪些风景区?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是怎么收集的资料?

  生:我知道武当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最高峰是天柱峰 1612 米,其余山峰都朝向主峰,形成 72 峰朝大顶的壮丽景象。我是从我家一本书上查到的。

  生:我想了解净乐宫,我除了上网查阅,还亲自去游玩了一趟。我知道它是八宫之首,典型的皇家建筑,房屋全是中轴对称。

  二、设计“旅游路线”

  师:从大家流利的介绍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可见大家前期工作准备的非常充分。

  这样吧,咱们现在在我们班开展一次“水都风情”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板书)比赛结束后我们将评选出“一个精品线路奖,一个最佳创意奖,二个最佳导游员,二个最佳合作奖”,(边说边贴)有信心吗?(有)

  师:谁知道咱们设计旅游线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我认为设计的要有特色,让别人一听也想去玩才行。

  生:我觉得要画出旅游线路图,别人一看,一目了然

  生:我认为不仅要让游客玩好,还要考虑他们吃饭呀,住宿呀等问题。

  生:我们想给旅行社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1. 线路有特色,有吸引力

  2. 安排好行程,画旅游线路图

  3. 考虑好游客吃、住、行等问题。

  4. 给旅行社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考虑的很周到。大家在动手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大屏幕出示)

  A. 今天的活动分六个小组进行,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团结合作,共同设计一条旅游路线

  B.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解说员解说自己小组设计的路线,一名导游员介绍景点,可以介绍一个或多个景点。

  导游员的评选标准:

  ①对介绍的景点要有充分的了解

  ②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③面向游客,举止大方,讲解生动,态度亲切。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现在可以开始设计了。

  (学生动手设计)

  三、展示作品:

  师:各小组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 1 组代表上场。

  1 组:(武当仙山一日游)

  师:多么精彩的解说!有请第 2 组代表闪亮登场。

  2 组:(市内周末二日游)

  师:作为一名丹江人,我们是多么自豪呀!瞧!第 3 组已经等不及了

  3 组:(净乐宫,净乐湖野炊自助游)

  师: 即可以锻炼身体,欣赏到美景,还能吃到美味的野餐,真是一举三得呀!想参加的举手!看来挺受欢迎呀!掌声欢迎第 4 组同学上场!

  4 组:(银梦湖野外宿营二日游)

  师:风景真是太优美了!有空我一定要去体验一下野外生活的乐趣,请最后一组上场!

  5 组:(略)

  四、全班交流,评奖

  师:周密的策划,精彩的解说,真是看得人目不瑕接,我们 5 个组的同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设计出了如此杰出的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下面进行的是“好作品,大家评”活动,请大家评一评,你认为哪个小组设计路线最有特色?哪个小组的导游员解说得最清楚?哪个小组的路线有待改进?

  生:我认为第三小组画的线路图色彩不够鲜艳。

  生:我认为第四小组设计的线路最有特色,因为在这里白天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晚上还可以在野外宿营,举行篝火晚会,体验野外生活的乐趣。

  生:我觉得第 2 小组的导游员非常优秀,他不仅声音洪亮,亲和力强,而且对景点也介绍得很清楚,一定能吸引很多游客。

  生:我觉得第一小组的行程安排非常合理,和他们一起游玩武当山一定非常愉快。

  师:同学们果然火眼金睛,观察得非常认真!根据大家的评议,现在我宣布评比结果:

  XX 组精品路线奖 XX 组最佳合作奖

  XX 组最佳导游员 XX 组最佳创意奖

  五、活动总结,形成课题报告

  1 、这节活动课,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谈一谈,你有何收获?

  A 、我学会了怎样上网查阅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B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从同学们身上汲取了许多闪光点,而且小组内的同学一定要团结一心,分工协作。

  C 、我学会了怎样设计旅游线路图,要设计得有特色,能吸引游客,行程要安排合理,考虑周全。

  D 、我对丹江口更加了解,更加热爱丹江口

  E 、家乡的风景这么优美,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宣传它,让中国水都走向全国

  2 、在你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实地考查过程中,你认为丹江口市的旅游还存在什么问题?

  (开发力度、宣传力度、旅游素质)

  师:这次活动课同学们都能密切地配合,大胆地创造,设计出了有水都特色的旅游线路,相信有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丹江口市一定走向全国。

  3 、形成一份课题报告:

  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份课程总结报告,请大家认真填好,马上要召开人大代表会议,可以把我们的建议收集起来,写成一个提案交上去,为丹江口市的旅游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课题总结报告

  姓名: 第—小组 组 长: 参加此次活动的情感态度

  我做过哪些事情

  我的收获

  我存在的问题

  我的建议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