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安全教案

安全教案

发布于:2022-02-07 11:04:38 作者:

【精品】安全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安全教案三篇

安全教案 篇1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游戏“找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①教师: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班级的门在哪里?

  ②教师:他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③教师:想一想,家里的门是什么样子的?和幼儿园里的门一样吗?

  (2)观看dvd,引导幼儿观察片中小朋友使用门时的各种行为.

  ①教师:大家要仔细看看片中都出现了什么样式的门?

  ②教师:小朋友是怎么关门的?手放在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③教师:片中的小男孩在玩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玩着玩着,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危险?

  (3)交流讨论,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使用门的注意事项.

  ①教师:开关门的时候,手放在门缝处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②教师:随便推拉摆弄门玩对不对?这样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2.概念学习

  (1)观看动画,了解使用门时一些安全与不安全的行为.

  教师:使用门时,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来看一段动画吧.

  (2)交流并学习安全使用门的方法,知道不安全地使用门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①教师:用力地开关玻璃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②教师:开门时要注意什么?

  ③教师:为什么不能爬到门上或把自己挂在门上玩?(会撞到别人.会摔伤......)

  ④教师:大家再想一想,除了这些,使用门的时候还有那些安全要注意?(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其他关于门的使用安全,教师可及时提示,如:不在门后玩耍等.)

  3.教师小结.

  4.教师:开关门动作轻,慢推拉静无声,不攀爬不掉挂,不在门后玩游戏.家里的门有很多不同的式样,在使用这些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伤,也不会伤害到别人.

安全教案 篇2

  一 课题: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中加减法(一)中的《乘车》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掌握这三种运算的算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车这一情境,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过程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做数学”。在“乘车”中要讲秩序,自觉排队,主动让座,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独立列出式子,掌握运算顺序,进行具体计算,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运算方法的掌握。

  三 学时:两个学时

  四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该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数与代数”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多个加数相加、多个减数相减、加减混合。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是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低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故事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以及能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 教具: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若干,教师的PPT

  六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

  为了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整堂课以淘气和笑笑去动物园玩为线索,吸引

  学生注意力,同时PPT中展示大量图片及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由情境抽象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过程

  (2)教法设计

  本教学设计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借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啊,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要去动物园玩,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呢?但是啊,他们家离动物园比较远,于是要乘车去,小朋友们平时乘过车吗?乘车的时候是不是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啊?那我们来看看淘气他们乘的车吧。

  (二)探索新知

  1(展示PPT:一辆车上有2个小朋友,车的旁边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2个小朋友)

  那小朋友们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会观察,可是笨笨熊有个问题,希望孩子们能帮帮他,你们愿意帮笨笨熊吗?孩子们真是乐于助人,那问题就是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同桌间相互讨论)

  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我是用加法加起来的下面有2+3=5个再加上车上的两个就是5+2=7个;我是用小棒摆的

  恩,孩子们真会思考,懂得用以前的知识。一个一个数太麻烦了,用加法是不是要简便些?老师现在给大家变个魔术。老师能把2+3=5和5+2=7变成一个式子?(学生可能会疑惑)可看清楚老师怎么变的哦。(展示2+3+2=7)同学们前后两桌一组讨论讨论这个式子怎么得出来的?(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孩子们真厉害,看穿了老师的魔术,老师用车上的两个小朋友加上前面的3个小朋友再加上后面的两个小朋友于是就是2+3+2=7。孩子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就当场解决)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式子,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众说纷纭)嗯,你们真会观察,我们发现比以前多了一个加号也多了一个数字,是三个数相加,数学王国里把这种多个数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孩子们明白了没? 2 (展示第二张PPT,车到站,上了两人,下了3人)

  车子继续前行,唔唔唔,到站啦,我们听听小小乘务员怎么说的?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把小小乘务员的话再说一遍?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他们是不是都很有秩序啊?那小朋友是不是在乘车中也要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不插队,还要尊老爱幼啊?那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问看你们能不能解决?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呢?孩子们独立思考(然后让生说自己的想法,生可能会出现混合运算的做法)嗯,大家的答案真多,那哪种更简便呢?(出示7+2-3和7-3+2)

  7+2-3 7-3+2 这叫做加减混合运算。我们来说说这式子怎么得来的?是不是这两个都是对的?(让生来说,教师补充)那我们怎么算呢?(让生来说)我们是不是按顺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正确的。

  3(展示第三章三张PPT 车到动物园,车上原来有6人,先下了4人后下了2人) 车子又到站了,我们听听小小乘务员怎么说的,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那你们能解决他的问题吗?大家独立思考,想出来的就告诉老师。(生众说纷纭)嗯,大家真能干,那老师就给大家讲讲你们很少见的这个式子。6-4-2,有没有人告诉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的?(让生来说,师补充)是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式子很像?哪里像?(生发表意见)你们真会比较,我们把这个式子叫做连减。那现在你们来算算等于多少?(生说自己怎么算的)

  3 (展示动物园画面)

  经过重重困难我们终于到动物园门口啦,孩子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进动物园大门先过我这一关)还要过关,孩子们有信心吗?(出示5+2-3 7-2-3 4+1+5 8-3+4 让生计算,并问他们怎么算的)孩子们终于攻克难关了,为自己鼓掌,你们真棒(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然后出示小鸟的图片,有8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窝里还剩多少只?出示小马的图片,先来了4匹又来了5匹,阿姨说太多了,于是走了3匹,那图上还有多少匹马?出示刺猬和气球的图片。有5个气球,刺猬先刺破了2只然后又刺破了2只,那图上还有几个气球呢?让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三) 游戏巩固

  孩子们今天表现真好,那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开火车的游戏,每12个人一组,一人当司机,决定车往哪里开。一人来当乘务员说上下车的人数,组员按照乘务员说的做,乘务员要记录上下车的人数,在游戏中每组要分别列出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个式子并计算,游戏完了每组汇报情况,把式子及答案展现给大家)

  (四)总结回顾

  好了,大家在游戏中表现得不错,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说说今天的收获?(生各抒己见)是啊,我们今天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时要按顺序算先算前面再算后面。小朋友回家后要多观察,看看哪里能用得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八 板书设计

  乘车

  连加 2+3+2=7

  加减混合7-3+2=67+2-3=6

  连减 6-4-2=0

  九 教学反思

  我以淘气和笑笑乘车到动物园看表演的故事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有同学问我为什么要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起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然后我就想可能学生的思维与我们不一样,我试讲过这部分内容,在仿真课堂中,由于我们都是成人的思维模式,我们的答案可能会与真正的小学生有出入。比如一辆车上有2个小朋友,车的旁边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2个小朋友,以我们的思维可能直接看到车下面有5个,然后直接是2+5=7.但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是看到车上2人,车下前面3人后面2人。这是10以内的数,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直接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换成一辆火车的上下车人数,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来数,既然四则运算贯穿整个数与代数中,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加减来计算这样的问题呢,这样既简便又合理。

  学科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数学的教学首先应了解数学的学科结构。《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基本理念和数学大纲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的数学学科具有生活性、实践性、逻辑性、思维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比如这个教学设计我就设

  计了具体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原型。在该课中我让学生摆小棒、摆圆片、做开火车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主要知识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数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同时,在课中多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学科三要素。学科三要素即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方法。首先是学科知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掌握这三种运算的算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科能力,这节课体现的数学学科能力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能力。学科思想方法。本节课以乘车的情境贯穿整堂课,学生在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教师要做的是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多个数的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在整堂课中让学生感悟这三种运算的意义、算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通过比较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找出本节课知识的不同点,加以重点说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放学时给爸爸妈妈讲讲今天所学的知识,并能加以应用。

  学科结构。学科结构分为实质结构、句法结构和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即知识结构,主要指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模型。本节课的实质结构可概括为加法——连加——加法与减法——加减混合——减法——连减,三种新运算的意义和算法。句法结构即学科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就学科学习方法而言根据建构主义,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和“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建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而架桥铺路。教师的角色如同建材超市的经理,为学生提供各种建筑材料,帮助他们设计草图,开办训练班,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建造”自己的房子。而不是房地产销售者,先让工人盖好房子,再卖给学生。皮亚杰一般学习过程模式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使学生保持“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以驱动他们去探究、发现周围世界,从而不断组织、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独立思维和操作能力与在他人协助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的任务在于思考如何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对儿童的学习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与支持。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划

安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及生活场景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3、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2、图片:(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过期的食物。腐烂变质的食物。假冒、劣质的食物。没洗干净的食物)

  3、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4、一个铁制五角星、120急救录音、一段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播放120急救录音,教师紧张提问:发生什么事啦?(幼儿相互猜测)

  2、教师出示一个小小的铁制五角星,故作神秘:“要想知道发生什么事?还要从这个小小的铁制五角星说起。”

  二、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进入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喘不气来,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叫来医院的急救车,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2、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3、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4、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教师感慨: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三、观看课件、情景表演深入

  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教师和幼儿一边观看一边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教师参与发言: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分析比较: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教师与幼儿配合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孩子共同总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四、游戏“判断对错”渐入

  分组进行游戏:

  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用课件显示动画的儿童专家提醒:)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用课件显示动画的儿童专家提醒:)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3、夏天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用课件显示动画的儿童专家提醒:)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也尽量少吃雪糕,因为雪糕太凉容易让胃宝宝难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用课件显示动画的儿童专家提醒:)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五、操作活动巩固

  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做得不正确的图片挑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喝水,容易呛到。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主动操作。

  六、师幼共同布置“不乱吃东西”主题墙

  1、教师快速在主题墙画出笑脸和哭脸,幼儿把活动后的不正确的图片张贴在主题墙的哭脸中,正确的图片张贴在主题墙的笑脸中。(配上轻音乐)

  2、教师在一旁鼓励幼儿,把其他不能吃的东西添画在主题墙上。

  3、教师鼓励幼儿继续发挥想象和创意,设计“不乱吃东西”的家园互动小标语。

  4、教师整理幼儿语言,一边读一边书写到主题墙上。

  如:请家长、小朋友配合老师晨间一摸、二看、三查、四问。

  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小朋友的安全。

  小朋友不带危险东西入园。

  午睡前,兜里无异物。

  小朋友少吃冷饮,果冻,不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中班音乐教案

下一篇:小班音乐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