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力的教案

力的教案

发布于:2022-03-22 09:33:20 作者:

关于力的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力的教案模板6篇

力的教案 篇1

  一、故事引题

  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生:喜欢。

  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你们会唱卖报歌吗?

  生1:生表演。

  生2:唱卖报歌。

  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

  (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李秉哲的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这种卖法,中国近百年的卖报史中还没有发现,虽然没有必要学习李秉哲的这种方法,但孩子们完全能够理解李秉哲从小就善于动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这种特殊的卖报的方法),这也许是这一课应该让每个孩子懂得的。从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故事把全体学生吸引过来了,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惊讶,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感觉他们感触到了李秉哲卖报的聪明智慧。这是笔者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敲的第一次锣声]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没有孩子们自由的读,就没有孩子独立的获取。通过学生自由式的多读课文,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相信。许多老师这一步骤教学是不放手让孩子自由读的,不给学生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如此阅读,语文教学的意义也不大,这是笔者实践得出的。而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时间多是被许多阅读花样占据,的确看得出十分热闹,其实好多学生,特别那些特困生是难以受益的。所以,笔者坚持放手让每个孩子自由读,而我也利用这一时间重点地指导那些特困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还有哪些获得能够共享……]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生练切)

  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的苹果),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他们明白了“拦腰切”的腰应该指的是什么地方。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笔者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是在苹果高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让孩子动手绘制也是给学生敲的第二声锣]

  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体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没有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师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师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生读自悟)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让任何一个同学来说自己的理解,因为我想让孩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理解的秘密。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孩子们阅读几遍后不需要老师的讲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写的这句话,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让每个研究起来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力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实验报告单。

  2、教师准备:拉力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老师请二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1、拉拉力器

  (1)谁的气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生:弹簧的长度)

  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吗?(生:不能)

  (2)聪明的人们利用弹簧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1、 学生分组观察

  2、 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针:(在“0”刻度左右)指示弹簧伸长了多少,结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方便读出力的大小

  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用伸缩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别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弹簧,增大拉力,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3、慢慢减小拉力,看弹簧的长度又有什么变化

  4、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实验三:你还发现了什么

  1、介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应用读数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同学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2、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3、估力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求:

  (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

  物体的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一个钩码

  一个钢球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4、分析数据

  小组

  测量物体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1)师:为什么测量同一种物体时,各小组的数据会出现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没调零;读数时没平视指针;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准;测量物体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板书设计: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

  弹性限度内,

  受力大,伸长长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弹簧 弹簧测力计

  1N≈100克力

  注意:调零、平视、估力

力的教案 篇3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进行新课

  一、共点力的概念: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

  A、两分力同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引导学生理解。

  B.两分力反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引导学生理解。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

  演示实验:先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强调: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是两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点)

  例题:力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用作图法解:

  ①选择标度,用1 cm代表15 N。

  ②用三角板作出两个力的图示。

  ③作出和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线,完成平行四边形。

  ④连接两力之间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

  ⑤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⑥通过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夹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与45 N力的夹角是53°。

  注意事项:

  1.实线、虚线要分清。

  2、合力、分力要共点

  3.同一图,合力与分力用同一标度画出

  4.力的图示箭头不能忘。

  小结并板书:

  一、几个概念:

  1、合力、分力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义: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两分力的合力

  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

  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后感:

  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决矢量问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畅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的教案 篇4

  物理教案-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颜色、形状的特征寻找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学习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粘贴有大小相同红绿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2、粘贴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3、每人学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卡片上有什么?

  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红圆片—绿圆片—红圆片—绿圆片┉┉方形—圆形—方形—圆形┉┉

  二、制作彩带

  1、提出制作的要求

  2、分组活动:

  ①一组幼儿做红绿圆形间隔排序的彩带,另一组幼儿做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彩带。②两组幼儿交换进行③指导个别幼儿学会间隔排序粘贴图形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3个物体的间隔排序。三、展示幼儿作品1、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操作材料应不一样,教师的范例可换成其它颜色或形状,只做图示这样幼儿就有推理能力的发散。2、幼儿能观察出以排好的排序规律,但不了解实质,对3个物体间隔排序较困难。可用其它内容的范例作暗示。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我发现,我奇怪实施日期04.4.1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艺术活动:染花布调整

  活动目标:1、尝试印染画,体验印染的乐趣。2、学习用宣纸蘸色进行印染的技能。3、感受色彩的美,发现颜色相互混合后会产生变化。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2、宣纸若干,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印染,发现宣纸吸水的奥秘;1、介绍宣纸:a、看,这是什么?b、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纸有什么不一样?2、了解操作方法。3、自由探索4、表达自己的发现:a、你是怎么玩的?b、你发现了什么?二、印花布1、教师示范印染宣纸2、提出操作要求。3、幼儿印染。a、幼儿印染,教师指导。b、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染。c、教师随机根据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互相混合后会产生变化。三、展示作品打开宣纸也是一个较难的步骤,也应有相应的要求。第二大点中的“c”点由于操作中不明显,故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放到其它的玩色活动中较好。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虫虫乐园实施日期04.6、2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调整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书了解图中人物表情变化,感受、理解图片内容。2、学会用完整话描述图书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时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蚂蚁飞上天》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图片上有谁?2、小蚂蚁有什么本领?3、你听过蚂蚁飞上天吗?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呢,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二、幼儿自由翻阅图书:1、要求幼儿用正确方法翻阅图书。2、初步了解图书内容。三、阅读讨论:1、小蚂蚁抬头看什么?2、它心理怎么想?3、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6、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该做些什么?7、小蚂蚁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四、讨论主题:1、提问: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蝴蝶,把蒲公英给了蝴蝶,使蝴蝶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3、如果你看到同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清洁宝宝实施日期5、2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健康活动:难受的大拇指调整

  活动目标:1、知道吮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2、能克服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了解手的用处,并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活动准备:制作痛苦和高兴表情的、相同服饰的大拇指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出示痛苦表情的指偶,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以纸偶口吻自述:我叫大拇指,本来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现在我病了,病得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我,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2、谈话:大拇指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做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帮助大拇指?二、师幼讨论:1、手指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吸吮大拇指?2、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吸吮手指时你怎么办?三、出示高兴表情的手指。1、猜一猜,现在大拇指为什么笑了?2、讲师大拇指现在的待遇和感受。(小朋友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帮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四、互相看看小手,说说自己的手指是否漂亮、干净。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8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仿编儿歌《圆、圆、圆》调整

  活动目标: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仿编出新的儿歌。2、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看看更多的圆形物体。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3、常见圆形物体图标若干,《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一、朗诵儿歌,激发兴趣1、出示《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看,图上有什么?2、你能把它变成一首儿歌吗?3、请个别幼儿朗诵儿歌《圆、圆、圆》。4、集体朗诵。二、仿编儿歌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2、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图标,覆盖原有儿歌图标(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3、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三、朗诵仿编儿歌1、展示仿编的图标,请幼儿朗诵。2、集体朗诵创编的儿歌。3、反复创编四、延伸幼儿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继续仿编儿歌,请家长记录后,带回园与同伴交流。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1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方脸盘和圆脸蛋调整

  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物体感兴趣。2、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3、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是**形状的。

  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2、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人物,并为人物取名。二、引发思考:1、方脸公公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2、圆脸婆婆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3、有一天,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进行了找圆形和方形物体比赛,到底谁赢呢?让我们来听故事吧!三、完整讲述故事: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遍。提问: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找到了哪些东西?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桌子、录音机是什么形状的?果汁瓶、门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延伸:课后请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和方形的,哪些东西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分也分不开的。

力的教案 篇6

  目的:

  1、能简单地画小兔头部的不同姿势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仔细的观察能力。

  准备:纸、彩笔、记号笔、实物:气球、灯笼、萝卜

  过程:

  1、师复述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四情节并尝试把小兔不同的姿态画下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连环画的方法把刚才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1)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兔来到采地里它看见什么?(萝卜)谁来把小兔看见萝卜的情景画下来?幼儿个别尝试。

  (2)小兔看见右边上方有个红气球,那小兔的头是怎么样的呢?谁来做做看,然后谁来尝试怎样画呢?小兔的耳朵应画在哪里呢?幼儿个别尝试。

  (3)反过来,看见左边上方的灯笼,小兔的耳朵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幼儿上前尝试。

  (4)最后小兔看见了太阳又是怎样呢?我们可自己想想。

  下面我们一起把小兔的故事画下来,可只有一张纸怎么把故事画下来呢?(启发幼儿用记号笔画格子表示出来)

  3、幼儿作业,师提醒幼儿碰到困难向别人请教。

  4、幼儿作品展览,看看你喜欢哪幅画,还可把你喜欢的画想你朋友介绍,同时一起讲小兔的故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美术教案

下一篇:健康教育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