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发布于:2022-02-07 13:59:48 作者:

【推荐】《窃读记》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窃读记》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窃读记》教案4篇

《窃读记》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窃读记》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相信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并从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刚开始上新学期的第一课,似乎还有点找不着感觉。今天和孩子们学的是《窃读记》第二课时。

  我用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所写的快乐与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主线,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且读出感受。设计似乎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总觉得很生硬,又怕讲多了,又怕学生读少了,有点太想把新学期第一课讲好了那个意思。我看到个别学生有点心不在焉了。

  我最怕的就是课堂没感觉。

  高潮是在白日梦那小节起来的。学生读白日梦很舒服,我说:白日梦好舒服啊,可是,现实呢?学生接读下文。我说:但我为了读书,却宁愿放弃白日梦那样的舒服。有个学生说:那是因为她没有钱。我接着说:如果作者有钱,她会买书还是会买面条呢?大家都说当然是书。我追问为什么这么认为?学生们都纷纷举例说作者如何爱书,一定会买书,更加体会出了作者林海音的爱书情怀。

  我开玩笑的说:我想,如果她口袋里有钱,说不定会买上一碗面条,一边吃一边读,不过,更要躲着书店老板了。大家笑。

  后来又有个孩子说:作者真是爱书啊,为了书,她不惜放弃一切。我觉得有点空洞,让他坐下了,接下来却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说作者放弃了一切也有道理,你看,她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玩就是一切啊!哈哈,众笑。

  直到下课,还是有很多同学举手想说自己的体会。真好。

  通过这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体会到,课的设计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课的感觉,一种共鸣的感觉,一种类似上头、来劲那样的感觉。

《窃读记》教案 篇2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小案例

  师:鲁迅笔下的迂腐文人孔已己曾经狡辩说“窃书不算偷”,现在我们也来讨论一下“窃读”算“偷”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自己的依据。

  生:我觉得应该算吧。因为书店就是卖书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生:我觉得不算偷,虽然作者收获了很多,但书店并没有损失什么。

  生:那她为什么还要隐藏起来,感到惧怕不安呢?

  生:因为有些书店里服务的人对没有钱买书的顾客不欢迎。而作者只是一个真正爱读书,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并没有偷书店的什么。

  师:同学们辩论得很热烈。而实际上她和其他读者不一样,只读不买,窃书读。她曾说:“但我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的辛酸。

《窃读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 一般含义;

  (2) 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窃读记》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

  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窃读”?

  2、关于林海音,你还知道什么?

  3、师生共同交流作者资料。

  一、自主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学习这些字词。

  2、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工作者 《名师测控》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三、展示归纳

  1、全班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请你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学生交流完毕,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读写一下这些字词。

  2、请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拓展练习

  1、抄写易错易混的生词新词。

  2、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读书感受的语句,用铅笔划下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