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13 13:05:26 作者: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汇总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插花中渗透数的组成,使数的概念得到具体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 通过插花艺术,帮助幼儿积累感知7的分和的经验。

  2. 观察,感受艺术插花的造型美。

  3. 能用语言清楚地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插花泥(橡皮泥代替) 记录纸笔,每人准备好一朵做好的花,蜡笔,视频仪。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看我们的教师真漂亮,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的花,今天我们也来学做花吧。花是怎么做的呢?桌子上每人有一朵花你们可以拆开来看看,看看花到底是怎么做的,等回儿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小朋友探索花的做法,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情况)

  评析:“花是怎么做的?”为引出主题作铺垫,提升了幼儿的好奇性,按排幼儿拆花的过程,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插花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达到求知欲和操作欲都达到了极点,为下面的插花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 你们发现花是怎么做的?

  幼儿A:用了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的。

  幼儿B:用长方形的皱纹纸捏起来塞进吸管。

  幼儿C:发现有的皱纹纸的边是锯齿形的。

  师:谁已经看懂了花是怎样做的?上来给小朋友看(请一位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口述)取一张长方形的皱纹纸用手捏成一朵花,下面要捏的特别紧。然后把捏紧的插到吸管里,一多花就做好了。

  师:小朋友做花时按老师的要求,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做成7朵花做好后也来插一盆好看的花。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观察了解幼儿的插花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评析: 让幼儿讲述自己在拆花过程中的发现,既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是对插花知识条理性的总结。

  师:插好的小朋友休息一下,也可以去看看别人插的花,互相介绍一下。

  3、交流:

  师:小朋友插的花真好看,谁来介绍介绍?

  幼儿A:我插了4朵红色的,3朵黄色的。

  幼儿B:我 插了5朵大的,2朵小的。

  幼儿C:我插了1朵红色的,6朵不是红色的。

  师:现在老师还要请你们把你们的一盆好看的花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卡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卡,你们会怎样记录呢?(请小朋友示范)

  课后反思:

  活动设计来源于自主游戏中,幼儿提出的花店,由此而想到的。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7的分和。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娱乐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插花所需要的多种材料,让幼儿在选择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极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次活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本活动既注重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加强了幼儿对美术的感性认识。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插花过程,既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也使枯燥的数的组成变得丰富,有趣,数学知识面很自然的得到了推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借生日》讲述了: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也送给妈妈。故事体现了母女间的真挚情感。我希望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母女间浓浓的爱,从而唤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学会关心体贴妈妈,培养爱他人的情感。

  《借生日》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设计整个活动时,我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通过“借生日”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从疑问“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到找到原因,到再次疑问“你们记得妈妈的生日吗”,到提升“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悟与生活经验融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活动也拓展了故事的意蕴,幼儿在情感教育的感召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2.通过对故事的解析,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过生日和妈妈怀孕、生产的短片。

  2.《借生日》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幼儿过生日的短片,幼儿随乐曲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预设提问:

  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吗?爸爸妈妈是怎么为你们过生日的?

  二、观看《借生日》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1)让幼儿倾听故事,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进行合理推测:小云为什么要“借生日”给妈妈。

  (2)借助动画情景,唤起幼儿想听、想说的愿望。

  2.为故事配音。

  三、解析故事

  预设提问:

  1.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

  2.妈妈真的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吗?

  3.妈妈为什么记得小云的生日,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呢?

  4.妈妈到底忘记自己的生日了吗?

  5.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

  四、播放妈妈怀孕、生产的短片

  预设提问:

  1.你们记得妈妈的生日吗?

  2.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反思

  《借生日》虽然比较短小,“生日”也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但要让幼儿自己悟出故事中的道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问题讨论”的方法,逐步递进和诱导、适时点拨,在与幼儿的交流中促使其领悟母爱的伟大。当我问及:“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真的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吗?”幼儿的回答令我诧异,多数幼儿竟然认为妈妈真的把自己的生日忘记了。妈妈忘记自己的生日,在他们看来是自然而正常的事。

  面对这样的回答,我马上抛出第三个问题:“妈妈为什么记得小云的生日,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呢?”这时幼儿有点恍然,对啊,为什么妈妈记得小云的生日,却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呢?这时,有一个幼儿站起来说:“妈妈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只是她想省点钱,给小云买好的生日礼物。”幼儿的回答虽然比较幼稚,但分明能看到幼儿的爱心已被悄悄“点燃”。这样的情绪和情感马上弥漫在教室中。于是,我顺势引导幼儿,让他们讨论“妈妈到底忘记自己的生日了吗”,幼儿的回答各不相同,但都说明他们在回忆自己妈妈对他们的爱。通过讨论,我欣喜地看到“爱妈妈”的情感在幼儿心中蔓延。当我再次问到“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时,幼儿爱的情感再次被我激发。

  活动结尾部分我引导幼儿观看短片,和他们一起总结,并设想“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有效地对故事内容进行了深化,幼儿的自主性再次被调动起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感受花的美、花的样、花的色、花的香。

  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

  灵活地运用线条组合成不同的花朵。

  在绘画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分花的美、花的样、花的色、花的香。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线条组成不同的花朵;

  活动准备

  1、各种花盆景;

  2、不同线条组合的花朵范例;

  3、绘画用的纸张、水彩笔、油画棒。

  开始环节:(以《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为背景)

  师:“春游时,我们看到了草地上、花盆里都开满了花。今天,我们来画美丽的花朵。”

  基本环节:

  1、出示些美丽的花朵的图片及画,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副简单的花的画,示范花的中心扩展画法。一边提问一边示范:(1)花瓣是向什么方向长的?(2)花瓣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用弧线、波浪线画花瓣,形成层次感。

  结束环节:

  学生自由的花喜欢的花。

  作业评价:用“花儿真美丽”的形式来肯定幼儿的成绩。

  教学反思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用线条组成不同的花朵,在课后的幼儿绘画上,大部分幼儿能用弧线、波浪线以及用直线,组成简单的花。个别幼儿对于线条的运用上不够灵活。下来后,我将对于没掌握好的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对于掌握好了的幼儿,则给以鼓励以及进一步的画花比赛,加深对刚掌握的知识的巩固以及增强幼儿对画画的兴趣。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五一”黄金周假期过后,“旅行”成了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同时广泛覆盖的各种媒体也让他们从电视、网络等渠道中看到介绍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川秀美的镜头,这些都激发了幼儿对旅游活动的好奇和憧憬,于是我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契机,设计了这个渗透各领域的综合活动:快乐的旅行。活动从幼儿的经验入手,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来激发他们的旅游愿望,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尝一尝当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合作、探索与交往的乐趣,同时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旅行带来的快乐。

  2.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交流。

  3.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一、环境布置:请孩子们在家里找一张和家人旅游的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晨间活动中和他们一起把照片布置出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去欣赏、去感受,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其实这也是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的做法)

  二、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新疆”(展现新疆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

  2.空白计划表、笔

  3.新疆特产、服饰、归类标识

  4.中国地图、幼儿操作图卡、展板、

  活动重点:

  让幼儿体验旅行带来的快乐及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活动难点:

  合作制订旅游计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幼儿旅游愿望

  引导幼儿讨论、思考:以前你和爸爸妈妈旅游过吗?老师也去过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在我们中国地图的雄鸡尾巴上,你们看……

  2.出示地图,观察新疆的地理位置。

  二、交流经验部分

  1.欣赏教师新疆旅游照片,初步了解新疆之美。

  2.提问:老师去过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们怎么知道是新疆?

  3.小结:新疆的自然风景很美,土地辽阔,有雪山、沙漠、戈壁和草原,还有成群的牛羊、骆驼;新疆人的服装服饰很美,姑娘们穿着漂亮的长裙和背心,戴着小花帽;新疆的风俗习惯很特别,他们喜欢骑马、放牧,喜欢唱歌跳舞;新疆还有很多特色食品,有香甜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

  4、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喜欢新疆吗?想去新疆吗?我们去旅游该怎么去呢?要准备些什么?

  三、尝试与探索部分

  1.出示旅游计划表,请幼儿自由组合,分组讨论旅游交通工具,食品和用品,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上。

  2.在集体中逐一展示各组制定的计划,对计划中不够的地方进行补充。

  3.分享同伴的经验,修改并确定旅游计划。

  四、经验提升与情感体验

  1.伴随着开飞机的音乐,师生做律动来到情景创设的“新疆”。

  (大屏幕展示新疆风光,教师戴上小花帽扮成新疆姐姐,激发幼儿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新疆风情。

  3.幼儿自由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新疆图片(自然风光、特色服饰、民俗风情、绿色食品),和同伴互相讨论并讲述“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4.讲述完后将图片分类粘贴在展板相应的标识旁边,增进对新疆的了解。

  5.品尝、欣赏

  请幼儿品尝新疆有名的马奶葡萄和葡萄干,鼓励他们伴随大屏幕载歌载舞的画面和新疆音乐师幼共舞,将“新疆之旅”的快乐推向高潮。

  五、结束部分

  “像新疆这么美的地方、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海南岛的阳光沙滩,辽阔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西双版纳都非常美。以后我们再一块去旅行好吗?”

  放开飞机音乐,师生做律动飞出教室。

  延伸部分:

  1.在表演区投放新疆服饰及歌曲磁带,鼓励幼儿学习表演新疆舞。

  2.请幼儿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其他旅游胜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分享。

  活动反思:

  1.活动体现了一种丰富的人文生活,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媒体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真是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尤其是老师的旅游照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新疆”, 不但使我们的活动更加生活化,也符合大班孩子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领略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充满民族风情的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兴趣盎然,且情不自禁地生出了许多惊奇的感慨。

  2.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空间,根据新《纲要》中提出“要提供自由的活动机会,支持幼儿自由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一要求,不论是制定计划当中的讨论、记录和分享,还是在操作图片中的自由选择,交流讲述,以至于孩子即兴而发的自由创编……都是由幼儿在提升自我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的。没有生硬的说教,更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我始终是以一个“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投入其中,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角。如在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合作制定旅游计划环节,孩子们有很多精彩的想法和表现,也出现了分歧,其中经过争论和协商再达成一致的过程是我们整个活动的亮点;在品尝和欣赏的环节,香甜的葡萄、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和音乐都强烈地刺激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她们载歌载舞的愿望,在这儿老师引导孩子来一段师幼共舞既起到了活跃气氛、动静交替的作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孩子的三个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及互相模仿、借鉴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把旅行的快乐体验推向了最高潮。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完成的,活动中孩子获得了更多交流的快乐和愉悦的情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活动较突出地体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及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有机渗透,体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整合教育,也力图较好地体现新《纲要》中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快乐体验,引领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的情节。

  3.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

  (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

  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

  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

  (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

  (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

  (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

  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

  (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引导。

  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

  (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

  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

  (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

  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

  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

  小百科: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厚。体长加尾长2到3英尺(60到90厘米)。 狐狸毛茸茸的尾巴是头部和身体的一半或2/3,尖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目的:

  发展小朋友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判断力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游戏准备:

  画有各种事物的卡片或实物若干

  游戏过程:

  一、介绍游戏玩法

  二、开展游戏

  1、实习老师示范扮演小丑,请一名幼儿作助手。(郑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丑的助手,谁愿意来帮忙呀?)(大家知道怎么玩了吗?那就要开始请小朋友们来做不说话的小丑喽。)此游戏也可请几位幼儿来猜,其他幼儿集体当小丑。(现在,老师要多请一些小丑来表演,看看谁的表演最最棒。)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玩法。

  2、然后请一名幼儿做小丑,开展游戏。

  3、第一次游戏后,讲出游戏中体现出来的问题,针对问题,强调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规则:助手出示卡片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卡片上的内容;小丑只能用动作表演,不能说话暗示。

  继续游戏2——3次。

  4、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物品,来做此游戏。

  三、总结:评价哪些小朋友做得好,也可让小朋友相互评价

  附:游戏方法:请一名幼儿当小丑,面对全体幼儿站立;另请一名幼儿当小丑的助手,面对小丑,背对其他幼儿坐着。助手出示卡片,小丑就卡片上的物品的用途作相应的动作。如,卡片上画有衣服,小丑就做出穿衣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猜卡片上画的是什么物品。若有人很快猜中,小丑就竖起大拇指夸夸大家,也夸夸自己,表示 “我表演得好,你们猜得对”。若小丑表演了很长时间,大家还未猜中,则换个小丑表演。

  活动反思:

  因为是在一个体育课后带的游戏,所以我带的游戏是比较安静的。由于上节课活动量太大,在我讲解游戏规则时,小朋友们就显得没有兴趣。我拿出小丑的图片,小朋友们就唧唧喳喳的说。在第一遍游戏中,出现了问题,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去表现他所看到的东西。在第二遍游戏中,小朋友们都想当小丑,而不愿去当小丑,我想是不是因为要表演的缘故。在位置安排上也不是我预想的,所以,当助手拿卡片给小丑看时,一些小朋友已经看到卡片上的东西,小丑还没表演,大家就猜出答案。由于后来请了三四个小丑表演,小朋友们不知道猜哪个小丑的,场面混乱。

  活动分析:

  1. 在要开始讲解游戏时,就应吸引小朋友注意,等他们安静后再开始讲解,以确保后面游戏的开展。

  2. 游戏示范过程中,应提醒小朋友们仔细看小丑要做什么,助手要做什么。

  3. 游戏时,还是应一个个请小丑来表演。

  4. 在前期准备时,卡片应准备的大些,让助手站在小朋友们后面给小丑看卡片。还应考虑怎样让小朋友们多多参与进游戏中。

  反思调整:

  1.通过讲解示范,让小朋友们能很快熟悉游戏规则并参与。

  2.在上游戏活动时,自己应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材料、试讲。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早解决。

  3. 针对小朋友不愿当小丑的问题,应多采取鼓励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积极动手操作。

  2、感知、发现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得长,小种子排得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

  3、尝试用数字、标记等符号记录自己给豆子排队的结果,并能大胆地表述自己排列的结果与发现。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豆子,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盘豆子(芸豆、蚕豆、红豆各8颗),2张排列卡。

  2、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人手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豆宝宝,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豆宝宝,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每种各有多少?

  (2)师幼共同讨论记录的要求:在一张纸上要记录3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看清楚每种豆子有多少?(有标记、数字)

  (3)请幼儿动手为豆子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分类的结果。

  (4)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自己的活动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记录中的标记及数量)

  2、蚕豆排队。

  (1)请个别幼儿尝试让蚕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队。

  (2)幼儿说一说:蚕豆宝宝的队伍有多长?

  (3)请幼儿思考:如果蚕豆宝宝走了,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知道刚才它们的队伍排到了哪里呢?(讨论记录方法)

  (4)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3种豆宝宝都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队,3种豆宝宝都从短线处开始排队,一个接一个,哪一种豆宝宝的队伍最长?哪一种豆宝宝的队伍最短?为什么?(请个别幼儿述说自己的猜测)

  (2)请幼儿将3种不同的豆子排列在记录单上并做记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数字、图画等符号记录排列结果)

  4、展示讨论。

  (1)展示幼儿记录单,请2~3名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各自记录单所展示的3种豆宝宝排列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上讲述是否明白和正确。

  (3)师幼共同讨论:为什么每张记录单上记的结果显示为芸豆排得最长,红豆排得最短?

  (4)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物体大小与“队伍”长短的关系。

  (5)师幼共同总结: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得长,小种子排得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机来的其他豆宝宝、拾捡的树叶、体态差异较大的动物卡片等,并为它们排队,进一步感知物体大小与“队伍”长短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在跟随春娃娃"串门"的过程中学说故事中的话,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2、鼓励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认识。

  二、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要求把课程内容视为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重视幼儿原有的学习经验,是幼儿能够理解和体验到的,强调幼儿已有兴趣、需要及知识经验。

  这次我们的主题是"春天来了",为了让孩子储备春天的经验,我们前期就通过亲子活动游《长风公园》,让家长根据调查表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游公园。孩子们发现了春天柳树长叶子了、小草长出来了,公园里好多花开了,并能讲出一些花的名称,如:桃花、茶花、郁金香等,他们觉得长风公园很美,这是孩子们对春天的第一个感觉。在幼儿园里,我们利用户外活动、餐后散步时带领幼儿找找幼儿园里的春天。在教室里我们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区角操作和自由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又通过谈话、歌曲、儿歌等预设性的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秘密。孩子们对春天的花呀、草呀、小动物呀都是非常的感兴趣,有时他们会问:春天还有什么呢?小蜗牛在哪里,我们怎么找不到?等问题。针对我班孩子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我选择了故事《春娃娃》。

  开始部分,角色导入直奔主题,引起孩子们想跟随春娃娃去串门的兴趣。第二部分,我创设亲身体验的活动环境,通过请孩子们去布谷鸟家、柳树家、桃花家串门,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最后通过歌曲小结内容、提升经验。第三部分迁移想象,尝试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说说春天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创设布谷鸟、柳树、桃花的家;幼儿扮演布谷鸟、柳树、桃花;草地故事内容创编的歌曲录音四、 教材分析:

  重点: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难点:愿意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兴趣、理解"串门")

  1、(老师扮演春娃娃)"孩子们你们好,我是春娃娃,你们知道春娃娃来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今天春娃娃带你们去"串门"。(理解"串门")

  (二)游戏体验

  (感知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愿意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1、春娃娃带着孩子们来到布谷鸟的家:"这是谁的家?布谷鸟在干什么?啊呀!布谷鸟在睡觉,她不知道我们来了怎么办呢?(想办法、学说故事中的话)2、你们知道布谷鸟为什么一直"布谷、布谷"的叫。

  3、孩子们和春娃娃一起邀请布谷鸟去柳树姐姐家"串门"。

  4、请一孩子去告诉柳树姐姐春娃娃来了。(柳树姐姐快出来,春娃娃来了)5、春娃娃帮柳树姐姐梳头发(帮助孩子理解由短变长)。

  6、同样方法去桃花家"串门"。

  7、春娃娃:"孩子们我累了和我一起到草地上休息一会吧!"8、播放故事歌曲:"谁在唱歌,他们唱了什么?"9、跟春娃娃一起念两遍,跟唱两遍。

  (三)迁移想象

  (尝试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说说春天的变化)

  1、你们还想跟春娃娃一起去"串门"吗?

  2、到谁家去呢?(自由交流)孩子们走吧,"串门"去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