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少儿识字的方法

少儿识字的方法

发布于:2021-08-14 19:42:56 作者:

少儿识字的方法

  导语:教学龄前儿童识字的方法恰恰是“不教”。即识字活动不是作为一种独立事件存在,不采用读、写、背的方式让孩子有意识地记住;而是作为附加的内容糅合到生活中,只把文字当工具或玩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经常接触,不知不觉地记住,在不经意间识字。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少儿识字的方法,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少儿识字的方法 篇1

  在生活环境中认字

  文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就可以随时进行。不管孩子多小,只要文字出现了,随意地给孩子念一念,读一读,让孩子与这些文字经常“打个照面”,久而久之,孩子与文字就“混熟”了。引导孩子去认字,和引导他认人、认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都不难,见得多,自然就记住了。

  关键是家长要做得“无痕”,目的性不要太强,要注意场合,不要一看见文字,就不管不顾地拉着孩子去认。比如在街上,当孩子正对某辆汽车感兴趣,好奇地盯着看时,家长却无视孩子当时的注意点,一把拉过孩子:“这里有几个字,我告诉你怎么读。”这就把认字这件事做得太刻意了。更坏的是还要考孩子:“上次教你认过这个字,你记住没?”最坏的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这几个字每次路过时我都读给你,怎么还是记不住?”

  如果这样,就已经变成了“教”,成了有意识地学习,害处不亚于把幼小的孩子关在教室里认字。除了不要拿文字为难孩子,在孩子兴奋地读出一些字时,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但语气不要太夸张,平和地表达你的喜悦就行。如果孩子念错了,并为此表现出羞愧,你就轻松愉快地对孩子说:“这个字好多人都会读错,妈妈小时候也是经常把这个字读错呢,记了好久才记住。”

  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是密集地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是儿童识字的主要途径。亲子共读时,家长可以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着字,或抓着孩子的小手指着字,让孩子慢慢建立文字和发音、内容之间的联系,认识文字并理解文字。这个方法可以简称为“指读”。

  人们在“指读”上常犯的错误是刻板模仿,注意力聚焦在手指和文字上,而不是故事情节上,僵硬地用手指指着一个个的字,要孩子跟着看字,以至于影响了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关注,阅读速度和阅读快乐受到严重影响。“指月之手”的关键词是月亮,不是手。“指读”的关键是书中的内容,不是手指头和点击到的文字。

  早期阅读会促进早期识字,但早期阅读绝不是为了识字。如果孩子的兴趣不在文字上,或觉得手指放在书上碍事,不愿意指读,那也不是问题,马上放弃,采用家长和孩子感觉最舒服自然的方式即可。不要刻意提醒孩子去看字,更不要要求孩子专心听,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抛弃所有“学习”目的,绝不要制造任何不愉快。

  通过阅读识字,不仅对幼儿来说是好办法,对小学生来说也是最佳办法。但一定要记住,内容为王,阅读可以促进识字,却绝不是为了识字,识字属于“放羊拾柴火—捎带”。

  少用识字卡,如果用,也只当玩具来用

  识字卡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们的使用方法。如果把卡片当简单的玩具,不时地和孩子玩玩识字游戏,孩子也乐意玩,这是很好的。但如果卡片的存在就是为了识字,则没有必要。卡片识字是孤立识字,每个字之间没有联系,文字与文字间没有内容,孩子只能机械记忆单个的字音、字义和字形。这种识记方法需要儿童付出很大的努力,收获却非常少,缺少趣味性,会败坏孩子的学习胃口。工具总是中性的。任何学习,形式不重要,关键是兴趣。

  不追求识字多和快

  教孩子识字切不可急躁和功利,不要和同龄孩子比较,也不要批评孩子,否则会给孩子造成紧张和压力,让孩子反感认字,或变得笨拙。幼儿期多识或少识几十个字、几百个字,除了影响一部分家长的面子,对孩子的未来没有任何影响,也完全说明不了孩子的智商天赋。识字如走路,早点晚点都不是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戒断虚荣,即使自己的孩子早慧,也不要炫耀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家长踏踏实实做人,孩子才能踏踏实实成长。

  少儿识字的方法 篇2

  一、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二、教给方法——学会学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7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三、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少儿识字的方法 篇3

  1.形象比拟法。

  所谓形象比拟法,就是根据字形特点,将生字比拟成某种具体事物,使之形象化。如:“竹”字的教学:“竹”字是一对双胞胎,哥哥和弟弟的模样差不多,只是弟弟调皮,翘起了一只脚。“伞”字的教学:“伞”字就像一把伞,“人”是伞面,“ ”是伞撑,“一”是伞卡,“丨”是伞把。

  2.杜撰会意法。

  此法古已有之,如《左传》中的“止戈为武”,王安石的“波为水之皮”等,都是对汉字随心所欲的解释。这类解释虽不合字的本意,但作为一种识记汉字的手段,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臭”字说成“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又如:“裕”字,教师可让儿童这样会意:左边是个“衤”,右边是个“谷”,既丰衣又足食,这不就富裕了吗?

  3.故事识字法。

  即通过讲一个故事,识一个或几个汉字。如讲《伯虎卖画》的故事,说的是唐伯虎卖画,画面上是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让人猜字,猜准了就赠画给别人。有一个人猜中画迷是个“伏”字。又如讲《扬修修门》的故事,说的是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扬修灵机一动,意识到曹操嫌门大了(阔),便把门拆了重修,讲这个故事来识记“阔”字。

  4.动作演示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教“掰”字,可用两手掌心相对,然后分开。这一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把“掰”的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达到听字音见字形想字义的效果,提高识字的效率。再如教“看”字,可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仰、披、蹲、闻、拨、拉、伸、勾、卷、削”这些字都可以用动作来解释。

  5.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午”字,可编成这样的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瞧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又如教“也”字,可编成“有水可种荷花,有土能种庄稼,有人非你非我,有马走遍天下。”

  6.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如“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又如“有土作坟墓,有巾是幕布,有手好临摹,有心真羡慕,日落天已暮”,有助于识记“墓、幕、摹、慕、暮”这5个形近字的字形和字义。

  7.图画展现法。

  图画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图画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识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雁”字,可以给儿童看大雁挂图,说明大雁成群地飞,飞起来成“人”字形,所以“雁”字的字形上加了几个“人”。又如讲解“棉、稻、珊瑚、“等词,可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直接看到这些词所表示的具体形象,以获得清晰的印象,形成正确的概念。

  8.寻根溯源法。

  寻根溯源,即追寻字义形成的渊源,搞清字形的来历,以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例如:“篮球”的“篮”字,为什么是“篮”字,而不是“蓝”呢?篮球虽然不是蓝色的,可也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用“竹”字头?原来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并无篮板和篮圈,而是在树上挂着一只竹篮,把球往竹篮里投,就这样,随着篮球运动传入我国,“篮球”一词的意译也进入了汉语,沿用至今。学生了解了这一历史以后,就不至于把“篮球”写成“蓝球”了。

  9.实物演示法。

  对代表具体事物的名词或数量词,要尽可能用实物演示说明。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字记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汉字和实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汉字的表象就会清晰地贮进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明显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学“尖”字,让学生看圆锥体,学生则明确上小下大就是尖。教“串”字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用细绳穿上一串算盘珠,告诉学生这就叫“一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物与字形比较来理解字义,算盘珠就像“串”字的两个扁口,细绳就像“串”字中的一个竖。接着拿出一串葡萄给学生看,说:“这也叫一串。”这样,学生对“串”的含义理解就具体深刻了。

  10.现象分析法。

  根据儿童知觉不精确和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特点加上适当的想象成分,对字形作通俗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记。例如:“球”字右上角的一点学生很容易漏写,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象地说:“这一点,就好像你们踢小足球时,足球从空中落下来,掉到这里来了。”这样一讲,学生写“球”时,就会联想到踢足球,“球”字右上角的一点就不致漏写了。教“哭”字时,教师说:“小弟弟,逗人爱,一不如意哭起来,两眼瞪着你,嘴巴大张开,一滴眼泪滴下来。”教师说得形象,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学堂   少儿识字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