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24 06:13:37 作者:

【实用】中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中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研究目的

  1.在游戏和操作中了解物体的多少不受排列方法的影响,感知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顺序。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课 题

  《它们一样多吗》

  教学简况

  1. 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快乐大转盘”导入,复习目测数群,激发活动兴趣。

  2.游戏:是不是一样多。

  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画有多少不一样或一样多物体的卡片,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就站立抱头,如果不是一样多,则蹲下抱膝。

  幼儿游戏,慢慢加快速度,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3.请你跟我拍拍拍。

  师拍手,幼儿倾听并跟拍。并数一数我们拍了几下手?变化节奏,再次拍手。小结:我们拍手的节奏不一样,但我们拍手的次数是一样多。

  4.变花样。

  师出示三张不一样排列方法的图画纸:你发现什么秘密?小结:它们的排列方法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小花。

  师再次出示三张排列不一的图画纸:这里又藏了什么秘密呢?小结:这么多不一样排队的小花,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

  5.雪花片变花样。

  每个幼儿6个雪花片,请幼儿为这些雪花片排队。

  提问:你们每个人有几个雪花片?你摆出了几个不一样的造型?小结:不管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它们的总数不会变,都是10个。

  综合评语

  本节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以身边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层次分明,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了数的守恒。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2、引导幼儿准确地辨别旋律的强弱。

  3、使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同伙伴愉快的游戏。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同游戏。

  2、难点:准确辨别旋律的强弱。

  活动准备:葵花籽一粒(也可用纸团代替);伴奏音乐,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2分钟)

  请幼儿跟随歌曲《种葵花》的伴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打节拍。

  指导语:“请小朋友大胆创编动作,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最优美。”

  (二)展开(20分钟)

  1、学习歌曲《种葵花》。(5分钟)

  (1)出示葵花籽,引出课题。

  指导语:这里有一粒葵花籽,今天我们来扮演“小园丁”,一起玩个“种葵花”的游戏,看哪个小园丁最棒。

  (2)教师弹琴完整示范演唱。

  (3)幼儿小声完整跟唱。(注意提醒幼儿身体坐正,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2、学习游戏《种葵花》。(10分钟)

  (1)游戏《高高的和低低的》,练习听辨歌曲旋律的强弱。

  指导语: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高高的和低低的》。当你听到的老师琴声很大很强时,就让自己长得高高的;声音很小很弱时,就让自己变得矮矮的。

  (2)幼儿听琴音做《高高的和低低的》的游戏。

  (3)教师介绍游戏《种葵花》玩法及规则。

  (4)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种葵花和找葵花的人,其余幼儿拉成圆圈共同游戏。

  3、幼儿分组玩“种豆子”、“种花生”、“种地瓜”等游戏,丰富内容,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5分钟)

  (三)结束(3分钟)

  1、活动评价:师生共同评价游戏情况。

  2、活动延伸:平时的活动中,可变换更多不同的形式玩游戏。

  活动反思:《种葵花》是让孩子边唱边玩的一个游戏,歌词比较简单明了,将游戏的玩法融入其中,孩子非常容易理解。歌曲中有间奏,提醒孩子怎样才能找到葵花籽。音乐游戏通过训练孩子的听力来进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班孩子开始喜欢挑战,所以还是充满兴趣。(黄莺)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竹圈是结合我园的课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农家用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可以有多种玩法的农家用品体育玩具。那如何利用竹杆这个农家特有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得到发展呢?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我根据竹杆的特点和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尝试、练习,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同时向前起跳的技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的快乐。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粮食”(绳球或沙包代替),音乐磁带,欢快的音乐一段。

  2、竹圈若干(拼接成小河)、四个篮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袋鼠跳跳跳

  1、老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袋鼠,跟妈妈出去玩好吗?”(好)

  2、师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运动,使幼儿的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竹杆真好玩

  1、老师:“你们想不想和竹圈做游戏?(想)想一想竹杆可以怎么玩?比比看谁的玩法最多。”

  幼儿探索竹圈的玩法,教师观察指导。

  2、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A:我把竹圈放在胯下当车开。

  幼儿B:我用竹圈用力往前滚,我追过去抓住它。

  幼儿C:我把竹圈放地上跳来跳去。

  3、老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不同的玩法,真棒!现在请你再试一试还可以怎么玩,或者玩一玩你没玩过的玩法,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竹圈。”

  幼儿再次探索、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出把圈放成一排,双脚跳过竹圈的玩法。

  “这次你又是怎么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玩法。)

  幼儿A:我把竹圈套在身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游戏。

  幼儿B:我用圈当陀螺转。

  幼儿C: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圈放地上排成了一排,我们练习跳过圈圈。

  4、幼儿一起学习练习跳过竹圈的玩法,教师讲解跳竹圈的要领:双脚并拢,稍弯曲,用力蹬地跳过竹圈。(反复练习几次)

  评析:这一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探索竹圈的多种玩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重点是引导幼儿想出跳过竹圈的玩法,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三、小袋鼠运粮食

  1、老师:“小袋鼠想帮妈妈运粮食吗?”(想)

  2、老师:“天气渐渐冷了,我们要运好点粮食准备过冬了。妈妈请小袋鼠帮我一起来运粮食。粮食在河的那一边,小袋鼠从家里出发,一直往前跳,跳到小河边,用力跳跃过河,不能掉在河里。到河对岸捡起一包粮食后,按原路跳回,把粮食放在篮子里。然后还可以继续去运,直到把粮食全部运回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一遍,师指出注意点:跳的时候膝盖要弯曲,然后用力蹬地跳。

  4、幼儿集体游戏一遍。(圈可分大小,提醒能力弱的幼儿在小圈这头跳。)

  5、教师小结运粮食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有的小袋鼠跳的时候没用力,掉进小河了;有的小袋鼠一次运了两包粮食。

  6、分组运粮:小袋鼠分成四组,运回粮食后把粮食放到自己这组的篮子里,然后再去运,直至把粮食全部运完。最后比一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为胜。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双脚并拢向前跳的能力,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

  结束部分:

  1、与获胜的一队分享喜悦,奖小红花。

  2、教师带幼儿做整理活动。小袋鼠一起将粮食运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片并大胆猜测故事发展的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废旧物品也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破皮鞋的图片。观察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对故事展开联想。

  提问:你喜欢这只皮鞋吗?为什么?

  二、分段欣赏故事

  1、出示兔子,猜测小兔子的想法,讲述第一段故事。

  提问:小兔子看见这只破皮鞋,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出示小松鼠,猜测它的想法,讲述第二段故事。

  提问:小松鼠看见这只破皮鞋,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出示小鼹鼠。

  ①幼儿猜想:小鼹鼠也看见了这只破皮鞋,它的想法会和小兔小松鼠的想法一样吗?为什么?讲述故事,验证想法。

  ②幼儿猜想: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么打扮这只又脏又臭的破皮鞋呢?教师讲述该段故事,印证幼儿的猜想。

  ③幼儿猜想:小鼹鼠要把打扮好的皮鞋做成什么?

  4。提问:有了这么漂亮的皮鞋车,小鼹鼠会开着皮鞋车去干什么呢?①幼儿猜测故事进展。②结合图片讲述故事③小鼹鼠送小兔去上学,小兔是怎么说的?小鼹鼠给小松鼠送果子,小松鼠是怎么说的?

  5。请小朋友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三、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小鼹鼠吗?为什么?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再利用?引导幼儿搜集废旧材料,开展制作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四.延伸活动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五.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

  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聪明的玩家(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