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2-02 18:27:46 作者: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合集十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2、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一分钱纸币若干

  2.警帽一顶

  3.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1.律动《数鸭子》。

  2.师生问好:

  3.出示“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

  提问:

  (1)图片上都有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认识一分钱,开始新课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2.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

  3.随我朗读歌词。

  4.随我逐句学唱。

  5.分组学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试着随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词接龙唱。(我唱前句你唱后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两个人物,捡钱的小孩和警察叔叔。进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把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小结:教育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活动延伸:

  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

  活动反思:

  班主任必须以科学的育人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耐心的长期的努力;和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班主任既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恼,使他们乐意向你倾诉,以达到和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便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从不凌架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尊重,从而理解老师用心,敞开心扉讲真话;在学生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耐心帮助他们,从不用严厉的口吻指责、批评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好利用课余时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并引导他们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中建立真正的友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充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主题《再见吧,幼儿园》中,有一个舞蹈活动《小卓玛上学》,其目标为:根据乐曲旋律、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体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伸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时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如果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现场欣赏葫芦丝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等特点。

  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乐器(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

  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

  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葫芦丝。

  3、教师现场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分别演奏,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4、教师用葫芦丝现场完整演奏乐曲。

  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凤尾竹以及曲名等。

  6、两名教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艺术1-2遍。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三拍子歌曲《快乐的小雪花》。

  2、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雪花飞舞的样子,尝试用彩笔画出小雪花飞舞的形象。

  3、创编歌词内容,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份;

  2、彩笔、大白纸若干;

  3、音乐磁带、课件《飞舞的小雪花》。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飞舞的小雪花》,感受雪花飘落下来的轻盈,欢快,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雪花的样子。

  1、师: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美丽的小雪花!瞧!它们来了,〔播放课件〕这是小雪花,它会跳舞呢!让我们一起仔细看看它们是怎样跳的?(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做小雪花吧!(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雪花飘落下来的形态,重点练习从上向下飘落及身体翻转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雪花跳舞的声音,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师:(出示图片)这是小雪花,它不仅会跳舞,还会唱歌呢!我们来听听它唱了些什么?(依次出示图谱)

  师范唱:(42—Ⅰ1— —Ⅰ1— —Ⅰ)

  沙 沙 沙 沙

  3、教师带领幼儿随伴奏乐演唱歌曲前半段。

  师:我们一起来把小雪花跳舞的动作连起来唱一唱。(师幼齐唱歌曲前半段)

  二、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歌曲。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师:小雪花究竟唱了些什么?请仔细听。

  3、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的后半段。

  4、看图谱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三、尝试用画笔画出小雪花飞舞的的形状。

  师:小雪花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请你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1、幼儿自由作画。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尝试摆成图谱。

  四、师生一起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画图谱的地方我来唱,没画图谱的地方请小朋友们唱,好吗?(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感受合作的乐趣)

  2、幼儿自己摆图谱和小伙伴自由演唱歌曲。

  3、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雪花飞舞的形态。

  五、创编歌曲内容,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 、

  师:如果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幼:(嘀答,哗啦)。

  师:我们一起把小雨点编到歌曲里演唱吧!(师生合作创编歌曲内容)

  附:快乐的小雪花(自编歌曲)

  1=C 3/4

  1.2 |3 — — | 2。1| 1— —|3 5 5 — |

  小 雪 花 飘 呀 飘 飘到 哪?

  5 3—|4 2 — | 3 — —| 2— —| 1 — —|

  房顶 草 地 沙 沙 沙

  5 4 3| 4 3 2 | 3 2 1 | 5 — —| i — —|

  小雪花 飘 来 了 飘 在 哪 里?

  5 3—|4 2 — | 3 — —| 2— —| 1 — —||

  花园 田 野 沙 沙 沙。

  小雪花在哪里 在哪里 在跳舞 跳舞啦 沙沙 沙 沙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活动就是挖掘了歌曲可拓展之处,让幼儿在创编歌曲时更好的感受春天的多种声音和声音的美妙、有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世界,也可以用耳朵听世界,感受除视觉外的听觉美。使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幼儿用不同演唱方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目标预设】

  1、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习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用耳朵感受生活的能力和体验季节之美的审美能力。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重点和难点】

  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换动物的歌声。

  【设计思路】

  《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歌词格式整齐、压韵,唱起来朗朗上口,颇含诗意。春天在那里?以这个问题引头的歌词,展开了广阔的画面,也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诗歌以明快的节奏,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格调,与春天的景色融合一体,给幼儿以美好的向上的精神启迪。一般人们是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忽视听觉感受到的春天。我想让幼儿通过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中还有会唱歌的XX,让幼儿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让幼儿老歌新唱,多唱法。让幼儿在拓展歌曲,创编歌词,运用不同唱法再次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感情。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念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生活的联系。”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歌曲《春天在哪里》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新课标同时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解决难点,而应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进行,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音乐活动正是让幼儿在春的意境中,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创编,进一步丰富歌曲,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并进一步感受春天声音的“美”,从而使幼儿对春天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更新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

  1、春天图片一幅、歌曲图谱一张。《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奏带。

  2、录音机、磁带(录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鸽子、鸟叫、小鸡、小鸭等声音)

  【教育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带领幼儿将歌曲完整唱一遍。

  二、看图谱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曲图谱

  提问:春天除了有会唱歌的小黄鹂,你知道春天还有会唱歌的谁呢?(幼儿回答,教师在图谱上替换相应的图片)它是怎么唱歌的?(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歌声,如:蜜蜂——嗡嗡嗡)

  2、我们一起用歌曲里的节奏来唱一唱。(如: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

  3、出示幼儿不易想到的春天的歌声:春雨—淅沥沥、溪水—哗啦拉、鸽子——咕咕咕

  师:这是谁?它们在春天里是怎么唱歌的?(幼儿不知道时播放它们的声音,让幼儿模仿。)谁来唱一唱?(幼儿尝试唱出创编歌曲)

  三、唱仿编歌曲,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

  1、放伴奏带,幼儿分组歌表演仿编的歌曲,如:一组唱蜜蜂,一组唱青蛙,一组唱春雨……

  2、教师小结:原来春天的蜜蜂、青蛙、春雨、小溪……都会唱歌,春天到处都有美妙的.歌声。

  四、学习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师:歌曲中有一句问句,是哪一句呢?(春天在哪里?)

  2、师:那老师来问?你们答?最后小蜜蜂的歌声老师和你们一起唱。(师生合作,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进一步练习:可以女孩问,男孩答或交换,最后可以用幼儿创编的歌曲,如;春雨/小溪/青蛙等的歌声一起唱,进行多次练习,幼儿不易枯燥。

  4、小结:春天来了,不光可以用眼睛看到,春天的歌声也会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活动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春天在哪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全诗分四小节分别从“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四个地方,介绍了春天景物的特点。全诗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化,节奏明快,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教材。

  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迟,无法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温暖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上网搜集了很多课文中描写到的春天的图片。在教学中,我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讲到春天的美景时我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哇噻,太美了!”“太美了!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春天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

  这首诗在写法上都是相同的,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小节时,我先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再让学生自由试读、互读、指名读、齐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春天的美丽。后边几小节则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评读、分组赛读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在读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变得想读、能读、乐读,并且读出感情,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速度的音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风吹过时出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音乐CD《风在哪里》,课件《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听辨曲式:

  1。听音乐《去郊游》入场。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2。ppt播放:起风了,树叶往下落。

  师:"咦,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幼儿:风来了)3。引导幼儿说说风在哪里。

  师:"你们见过风吗?见过什么样的风?"4。幼儿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的风。

  师:"你们看见风来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小结:"轻轻的风来了,树枝摆呀摆,花儿摇呀摇,蒲公英飘呀飘,风帆鼓呀鼓。急急的风来了,彩旗甩呀甩,树叶转呀转,红旗抖呀抖,衣服飞呀飞。"二、旋律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感受旋律,体验AB式的两段不同感受的音乐。

  师:"风有时是轻轻地来,有时却急急地来,闭上眼睛请仔细听听,风什么时候在轻轻地走,什么时候在急急地跑?"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里风什么时候轻轻地来了?"3。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听到了吗?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也来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吧。"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快节奏的旋律。

  师:"这部分音乐中,风的脚步声和刚才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讲述)"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感受一下大风的到来吧。"5。教师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表现快节奏的旋律。

  师:"大风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表现一下大风的到来吧。"三、肢体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风到来时的景物。

  师:"风来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也来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每个人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变成了什么?等风来了,你就随着风动起来,听着音乐开始好吗?"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舞动。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情节。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一个人表现风来了,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来表示,想不想再和风一起捉迷藏?我们听着音乐和风一起玩玩。注意听辨不同的脚步声。"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和风玩了好长时间的游戏也累了,我们回家吧。"在《去郊游》的音乐中结束。

  活动反思:

  《风在哪里》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并用"优美、舒缓、柔和"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一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得出第一段音乐是"风轻轻地来",而用"急、快、猛"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二段音乐的感受,得出第二段音乐是"风急急地来",说明了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听赏能力。在用肢体动作表现风时,幼儿能用手摆动,身体扭动、转圈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并且也能通过动作的轻柔与有力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风。在把自己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时,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如:小花、小草、大树等等。在与同伴合作表现风中的东西时,幼儿兴致极高,通过与同伴商量摆出各种造型,与两种不同的风做游戏。整个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小树苗”

  2、感受歌曲的三拍子节奏,学唱歌曲。

  3、在感受歌曲的内容中知道小树苗长大了,学习用动作和排序画来表现。

  环境创设:带幼儿去观察春天的一些特征,了解小树苗。

  重难点:了解春天的特征,用不同形式表现春天的小树苗。

  活动流程:听歌曲——感受三拍子节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知道春天来了,引起幼儿注意

  春天来了,我一起唱起歌好吗?看看谁来表演了?复习表演歌:“春天”要求幼儿在表演结束时摆好动作老师来拍照。

  二、听歌曲学歌曲

  春天的小动物带来了谁?出示小树苗图片。小树苗带来了好听的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幼儿知道名称。

  2、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老师一边用歌词来重复幼儿听到的歌词。

  4、歌曲的曲调和以前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感受曲子的优美。

  5、幼儿听歌曲,再次感受曲子,跟老师学习打三拍子的重音。

  6、幼儿听老师唱,打三拍子。

  7、幼儿跟唱歌曲,想想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

  8、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小树苗的长大好吗?(动作来表现小树苗长大)

  9、请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三、画画成长的小树苗

  1、看看老师刚才把你们的小树苗的照片拍下来了,出示图,看看对吗?

  请你们帮我拍拍照好吗?(从小到大排序画)

  2、请你们也把小树苗的照片画下来好吗?

  3、幼儿画画小树苗的成长图。(展现在班墙面)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⒈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⒉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⒊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⒋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绘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幼儿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活动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音乐曲调优美,形象突出,对比鲜明,适宜幼儿欣赏。整个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音乐,唤起相应的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把握音乐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述、音画通感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部分,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乐曲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美好意境,让幼儿加深对美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

  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由的、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活动“重视了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感体验,重视了幼儿与音乐材料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可以体会到:音乐欣赏除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更具有开启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活动资源

  ⒈作品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⒉教师的解说词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微风轻轻地吹着,湖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在美丽的湖面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悠闲地划着渔船。起风了,渔民们赶快划着渔船回家。湖面上的波浪越来越大,渔民们用力地划船,越划越快。风停了,渔舟靠岸,渔民回家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开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地更为深刻。在聆听A1乐段时,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环节,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在课堂结尾让学生们欣赏了视频版本的《赛马》、笛子演奏的《赛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二胡及乐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情绪。

  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如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课堂上,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百科: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学唱歌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表达“爱”的温暖。

  2.在反复欣赏、自主反思、师幼互助及传递“爱”的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3.学唱歌益,初步尝试在“小朋友,我爱你”处替换歌词。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与歌词相对应的图卡四张

  经验准备:活动前有接龙游戏、猜测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送猜图卡,初步欣赏歌曲。

  (l)范唱第一遍,送出第一句“爱的甜甜话”。

  (2)范唱第二遍,送出第二旬“爱的甜甜话”。

  (3)范唱第三遍,引导幼儿尝试猜测第三句“爱的甜甜话”。

  (4)范唱第四遍,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表达“爱”的动作。

  (5)范唱第五遍,送出第四旬“爱的甜甜话”,引导幼儿练习表达“爱”的动作。

  2、渗透游戏,完整练唱歌曲。

  (1)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将歌曲中“小朋友”替换成“X老师”的方法。

  (2)鼓励幼儿将朋友的名字替换成歌词并尝试完整练唱歌曲。

  (3)尝试玩“传递爱”的游戏。

  3、自主反思,完整表现歌曲。

  (l)鼓励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自主觉错、自主纠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鼓励幼儿完整用歌声向客人老师传递爱。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