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10-31 04:15:07 作者: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5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科学活动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一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一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自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源于幼儿对不倒娃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大胆尝试,乐于交流。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交流结果、看看构造、发现秘密七个环节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自己发现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顶纸板》(科学)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学习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学习包《科学 顶纸板》、亲子手册《科学 顶纸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顶纸板的表演(也可欣赏"顶缸""顶碗"等杂技表演节目),引导幼儿尝试的欲望。

  二、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用铅笔顶起纸板、玩纸板。

  三、引导幼儿探究能顶起规则形状纸板的位置。

  1、知道幼儿在铅笔能顶起纸板的位置画圆点(或提供画有圆点的规则形状纸板,幼儿用铅笔分别顶在职班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打购,在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打叉),感知纸板油一个能顶起来的点,思考与交流铅笔顶在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形状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来纸板。

  四、尝试用铅笔不规则形状的纸板。

  1、引导幼儿用铅笔去顶部规则形状的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能顶起这些值班的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的情况。

  五、玩一玩、比一比:哪些东西容易顶起纸板?幼儿两人一组,尝试用铅笔、细木棍、酸奶瓶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起纸板?想一想、议一议:这是为什么?然后还可以一人选一种材料顶起来至班,另一人往纸板上搭积木,看那组搭的最高

  【活动延伸】

  一、顶纸板大赛。

  师幼共同尝试用一只手指顶纸板,比比看谁又快又稳地把纸板顶起来;也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定值班, 看谁顶得又稳又快;也可以比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最多的规则形状的纸板和不规则形状的纸板,学习分类统计自己顶起的纸板数;还可以组织幼儿玩顶纸板接力赛的游戏。

  二、在活动区提供各种形状的纸板、铅笔、粗细和长短不同的小棍子以及塑料碗、盘子等物体,供幼儿探索、比较如何更好、更快地顶起纸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不但经常把自己的玩具拆得零零乱乱,还会把家里的一些日常用品,如电筒、闹钟、相架、笔等拆开来,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和经验不足,拆开东西后他们往往不能按原来的样子装好。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拆笔、装笔、换笔芯的过程中能一边拆一边仔细地观察研究。

  2.鼓励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提供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种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操作盘人手一只。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尝试给最简单的水笔换笔芯,引导幼儿边拆边动脑

  1.请幼儿给水笔换新笔芯。

  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小朋友给水笔换上新笔芯,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1)观察幼儿如何把笔拆开。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引导幼儿较完整地讲述自己是怎样换笔芯的,并说出理由。

  师:你从笔的什么地方打开的?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A:我发现笔头的地方有一圈一圈的,我转啊转就转开来了,换好了新笔芯。

  幼B:我想从笔盖的地方拆开,可是很紧,打不开。后来,我再从笔头试试,就打开了,换好了笔芯。

  幼C:我学了阳阳的办法,换好了笔芯。

  (评:水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很快能发现笔头处的螺旋线,可以转开来,换上新笔芯,露出满意的表情。有四五个孩子先从笔盖处试着打开,但笔盖比较紧,无法打开,教师就鼓励他们从笔的其他地方试试。教师没有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自己尝试,充分探索,一方面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通过给圆珠笔换笔芯,鼓励幼儿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通过自己和同伴解决问题

  1.请幼儿给圆珠笔换笔芯。

  师:我们还有一支圆珠笔也要换笔芯了,但这支笔很奇怪,看看它的笔头会怎样?(引导幼儿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给这支笔换笔芯可能会很难,你们敢不敢试试呢?

  2.观察幼儿在换笔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问题:

  (1)幼儿会把圆珠笔拆成什么样子?

  (2)幼儿如何选择笔芯?

  (3)重点观察幼儿在装笔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

  3.师幼共同探讨。

  (1)引导幼儿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A:我把笔拆开了,东西太多,装不好了。

  幼B:我换好了笔芯,但笔头不会伸缩。

  幼C:我的圆珠笔笔头看不见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拆开了的圆珠笔里有些什么东西。(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等配件,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2)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并能一边拆一边仔细地观察研究。

  师:装笔时碰到困难的孩子可以再拆一支笔,边拆边仔细看看,研究研究,圆珠笔里的弹簧、大帽子、小帽子是怎么装的。

  (3)集体讨论:解决装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谁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碰到的困难?

  幼A:我发现小帽子要装在大帽子里面。(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讲述)

  幼B:笔头不会伸缩可能是忘了装弹簧。

  幼C:刚才我选错了笔芯,所以笔头看不见了。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提供的圆珠笔内部结构比水笔稍复杂一点,里面有弹簧、大小不同的两个笔芯套――“幼儿称大帽子、小帽子”,外部有笔头、笔盖。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笔芯,让幼儿自己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再拆一支圆珠笔,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拆装的过程是一次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鼓励成功的幼儿尝试给较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1.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评:幼儿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提供配件较复杂的笔,鼓励成功的幼儿继续探索,没有成功的幼儿可以请教同伴和老师坚持完成任务。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让能力不同的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活动延伸

  请尝试给比较复杂的笔换笔芯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把问题带到科学角去研究。

  总评

  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水笔、圆珠笔等材料,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新鲜。其中,带有笔芯套、弹簧的圆珠笔,操作性强,变化大,这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间的双向流动,以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换笔芯”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研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交流发现,并通过向同伴学习的途径获取和积累经验,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