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2-01-13 04:11:23 作者:

【必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伸: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知识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

  3、鼓励幼儿到科学角继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2、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活动流程:

  出示宇宙图介绍介绍延伸

  引起兴趣-->太阳-->月亮-->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

  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

  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小百科: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1、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2、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 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3、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4、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5、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6、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

  2.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3.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 思考问题→ 照顾植物→ 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学习孵豆芽的方法并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工具运的水量是不同的,探索哪个工具运的水最多,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2.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在运水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材料准备

  透明的杯子(上面贴有一段一段的即时贴),海绵,吸管,网状小盆,小勺子,水,大盆子

  指导要点

  1.了解不同工具的用法。

  2.在实验中发现海绵的吸水性与其他工具不同。

  实施步骤

  1.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将袖子卷起,注意不要弄湿袖子。

  2.介绍每种工具的用法以及玩法

  3.每个幼儿拿一种材料将大盆子里的水用海绵、吸管等工具运到透明的杯子中。

  3.规定运送的次数,每个幼儿用一种工具一起运5次水,放在一起比一比谁运的水最多。若5次看不出运水的多少,那再进行新的一轮,再运5次水。

  4.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吸水性,知道与其他工具不同。

  5.将透明杯子里的水倒入大盆子中,与边上的幼儿交换工具,再进行一次游戏。

  6.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反思分析

  玩水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游戏项目,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这个区域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我让孩子们数好5次然后比一比,但是有很少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大部分孩子都只顾自己玩水,没有去发现运水过程中不同工具运水量的不同,但是有些孩子还是能够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

  冷冷的冰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冰)你们看、这是什么?请你猜一猜这块冰是从那里来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从那里来的?

  小结: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玩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冰,等一会请每个人拿一块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小结。

  三、冰的融化

  1、刚才玩冰后你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冰拿在手里为什么会变成水?

  2、实验:热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