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发布于:2021-07-17 01:46:11 作者: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如何让表演游戏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加强对幼儿等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表演游戏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一)整体表演型

  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

  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

  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

  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

  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

  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①通过和幼儿讨论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

  ②讨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

  ③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例《小蝌蚪找妈妈》问题:青蛙产卵后是否孵卵?

  (二)分段表演型

  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

  组织指导应注意:

  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

  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

  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

  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

  (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

  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

  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

  (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

  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

  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

  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

  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

  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

  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

  (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

  表演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内容可以分为五类:

  A、角色:幼儿围绕角色认定和分配所进行的沟通。

  B、规则:幼儿围绕游戏的开始,出场顺序、动作和对白顺序等进行的沟通。

  C、情节:幼儿围绕故事序列、细节、内容进行的沟通。

  D、材料:幼儿围绕材料的使用,材料分配进行沟通。

  E、动作对白:幼儿围绕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对话等进行的沟通。

  嬉戏性角色行为,一般性表现,同伴交往等虽然不是表演游戏的理想状态,但却有着其自身不容忽视的价值,它们是幼儿表演游戏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嬉戏性角色行为是幼儿在表演游戏多样性探究阶段出现的行为,它为以后游戏内容或情节的丰富提供素材;一般性表现行为既是幼儿交往合作的初步成果,也是幼儿把加别人的(角色的)言语、动作、转变为自己的言语、动作的最初形态,它为生动性表现奠定基础;同伴交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和合作游戏。

  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

  2、组织指导:

  (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

  (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

  (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

  (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

  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

  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

  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

  在传统的音乐游戏中,主要是指在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唱下的活动,这是一种规则游戏,其学习的份量较重,主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

  由于一部分儿童音乐作品富有童话色彩,具有丰富的情节,主题鲜明,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形象。于是,儿童在理解歌曲或乐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演。这样,音乐游戏的规则由外显转向内隐,演变为一种表演游戏。因此,歌舞表演游戏是从音乐游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自发性游戏,由于它的结构特点更接近于表演游戏,因此,有人把它归为表演游戏一类。以区别于有规则的音乐游戏。

  在歌舞表演游戏中,有两种较典型的游戏与传统的音乐游戏有着较显著的区别,一是模仿性律动游戏,二是歌唱式表演游戏。

  (一)模仿性律动游戏

  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作为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律动具有动作与音乐双重特点。简单地讲,律动就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

  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生活方式,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的动作、其中,动物形态的律动倍受儿童的喜爱。

  模仿性律动游戏属于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但同时要遵循律动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模仿性律动游戏的指导方法必须从选材和组织两方面入手,采取灵活的策略。

  (1)选材方面,既要考虑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律动曲的适宜性。

  儿童动作的发展往往的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音乐、即律动曲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儿童活动的表演欲望。

  (2)积累感性经验,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

  律动游戏不是一种机械模仿式的枯燥练习,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生动表演。儿童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贮存足够动作表象,才能在律动游戏中,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

  (3)激发表演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音乐环境

  可利用玩具或道具来表演律动。

  动物模拟性律动,通过角色扮演,戴上头饰或面具,幼儿律动的兴趣更浓。

  (二)歌唱表演游戏

  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通过身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歌唱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不在于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和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的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

  指导要点:

  (1)选择富有一定的情节,便于角色扮演的歌曲,在歌词上,最好是采用对话式,或情境语方较多的抒情式。在乐曲上,节奏感强一些,旋律以欢快为主调,便于幼儿表演时充分表达童稚的欢乐。

  (2)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把词、曲的理解与创造性表演的舞蹈动作统一起来。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为歌曲配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4)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或自编歌曲。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领域中游戏的比例很小,虽然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方法,但是,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往往用于组织教学,而缺乏自由活动的可行性。把歌舞表演游戏独立出来,可以部分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有机会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真正把自由转化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乐园   亲子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