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13 15:47:19 作者: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锦集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锦集4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对歌曲有较完整的印象。

  2.能乐意参加歌唱活动,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表演歌曲中的“转”和“摇”。

  3.能大胆地表演秋叶飞舞的姿态,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回忆秋天树叶飘落的情景。

  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那么秋天到了,秋风吹啊吹,秋叶怎么样了?

  二、学习歌曲《秋叶》。

  1.教师演唱歌曲。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关于秋风、秋叶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歌曲中这对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教师清唱歌曲《秋叶》。(幼儿边回答边出示图谱)

  2.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师:你觉得这个顺序和歌曲里的顺序相符吗?请你再来听一遍音乐。(请幼儿摆放图谱顺序)

  (1)秋叶、秋叶跟着谁,悄悄、悄悄干什么去了?

  (2)谁吹口哨?谁把舞跳?

  (3)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哪儿去了?

  (4)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哪儿去了?

  (5)最后,秋叶累坏了,它就怎么样了?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跟着琴慢速整首学唱。

  (2)讨论歌曲的不同唱法并练习,尝试用强弱变化的歌声表现歌曲中“转”的上扬和“摇”的下落。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大风吹的时候,树叶在风中旋转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声音是越唱越怎么样?小风吹的时候,树叶在空中飘落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声音是越唱越怎么样的?

  幼儿尝试练习,重点练习“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上天”;“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下地”,体会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演唱变化。

  师:最后一句秋叶飘落下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疲惫的声音、小小的声音……)

  (3)幼儿用不同的唱法完整的唱歌曲《秋叶》。

  a完整歌唱。b男女分组唱。c接龙唱。

  (4)表演唱。

  师:你觉得刮大风了可以做什么动作呢?风小了飘落下来可以做上面动作呢?

  师:来,孩子们,让我们变成秋叶跟着秋风舞起来吧!

  刮大风了(师生随音乐快速地做树叶飞舞、旋转的动作);风小了(师生轻轻地、慢慢地做树叶飘舞的动作),一起跟着音乐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

  1.师:如果你是小树叶,你会飘到哪儿呢?(石头上、屋顶上、小河里、小白兔的身上……)

  2.幼儿扮演秋叶,随《秋叶》音乐合拍的表现秋叶飞舞、飘落时的姿态。等音乐停止,小朋友必须保持秋叶想飘落的那个物体的动作静止不动,让老师来猜你扮演的秋叶飘落在什么地方?(如:秋叶飘落在小白兔的身上,小朋友就保持一个小白兔的动作静止不动,让教师猜。)师幼愉快的随《秋叶》乐曲游戏。

  3.师:秋风吹起来了,小树叶飘呀飘,一起飘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吧!

  秋叶秋叶跟着秋风,悄悄悄悄溜出家门。秋风吹口哨,秋叶把舞跳。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上天;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下地。累坏了,累坏了,累坏了,躺在地上,躺在地上睡一觉。

  活动反思:

  《秋叶》是一首很适合幼儿欣赏学习的歌曲,特别是在开展秋天的主题活动时,这首歌曲很好地表现出了秋天秋风吹树叶时的情景:转、落。

  在每个活动前,都必须让幼儿积累一定的关于活动的一些经验,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方面的。所以,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就已经计划好平时让幼儿注意观察些什么,或者留意身边的一些小事情,掌握一些生活中学到的常识。在这个音乐活动前,我带领幼儿来到园内树比较多的地方,让幼儿在地上找落叶,再借机让幼儿观察,这些树叶是哪里来的,小树叶怎么会飘落离开树妈妈,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秋天的落叶的情况,知道大自然之间的一些关系,比如说,秋天到了,有些树叶变黄了,在风儿的帮助下,小树叶就会离开妈妈。同时,在观察时,已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觉到了树叶飘落时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记在了心里。风吹树叶,树叶又是怎么的形态,让幼儿仔细观察。

  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让幼儿回忆、想像,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他们就会联想到平时自己所看到的树叶掉落时的情景,再由教师引导、启发幼儿听音乐,并初步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活动中,发现,幼儿们都是很喜欢用动作来表示的,唱到树叶飘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举起双手在头顶做飘的动作,唱到树叶飞,他们又会张开双臂,像小鸟的翅膀一样挥动,唱到树叶转时,幼儿干脆整个人都转了起来,唱到树叶落时,他们就会蹲下。看着幼儿们忘情地唱歌做动作时,就感觉他们真成了一片片

  落叶了。

  但是,在活动中,发现有个别比较安静的幼儿,不愿大胆地与其他幼儿一样做动作,教师能及时帮助这些幼儿去尝试,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幼儿很快就投入到表演中来,使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大班教案 篇3

  预设目标:

  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壁画。

  2、知识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活动过程:

  1、谈话:我制作的云彩。

  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3、讨论: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4、教师与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5、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6、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

  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节《风儿和云彩》的语言课总体感觉上大班幼儿接受程度还是比较好的,不能说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创编儿歌,都能充分发挥想象把云彩比作各样的东西,但是他们知道云彩是可以变化,并都能随着课件的'播放理解,也能够独立说出儿歌内容。总体效果不错,应该说幼儿理解并接受了,也达到了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中间的细微环节还稍有问题,例如在幼儿制作云彩的时候,有的幼儿很茫然不知道云彩是什么样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能贴出云彩,会驻足观看别人,自己却不动手操作;在创编的时候也是,有的幼儿想象力很丰富并且能够表达的很恰当,风儿和云彩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可是有少数幼儿还是缺乏此方面的能力,当我提问到他的时候,他会重复别人创编过的儿歌,而没有独立的思考,这也是一种欠缺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注意并帮助这样的幼儿,拓展的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想象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最开始的部分,先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云彩,切身到户外去观察云彩看看本来的云彩是什么样子的,有了风又会有什么变化,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云彩。真的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云彩的王国”而不是虚拟的教师口中的“云彩王国”,一定要让幼儿切身感受,不光是想象,只是感受到了,才能发挥想象,知道云彩除了可以变成这样还可以变成那样,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使教学目标达到一定高度从而升华,达到各领域间渗透的目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的做让幼儿去感受而不是教师的设想在过多的说。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熟悉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有表情地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联系生活经验,继续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字卡、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老师问:

  1、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2、用颜色你能出什么画呢?

  二、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的画》

  三、进一步学习诗歌及理解诗歌的内容

  1、老师问:你想到到了什么?(猜测性提问,这样能拓展幼儿的思维)出示图片及诗歌。

  请有能力的幼儿有感情的示范朗诵诗歌,全班幼儿欣赏。

  2、继续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含义:问:儿歌里讲我画了什么?它是怎样描述的?谁能来说一说呢?(这是追问式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把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引向了深层,使所传授的知识环环相扣,巧妙穿插,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系统地呈现出来)。

  评析:幼儿能积极讲出图中画的各种东西,有些幼儿还能用上形容词来描述,但是还有些幼儿会重复别人所说的词汇。我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充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提高幼儿运用词汇能力。比第一课时幼儿的思维再次拓展。

  3、再次完整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美

  提问:1、假如你也有很多颜色,你最想用这些颜色画些什么呢?(这是拓展性提问,这种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沿着诗歌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你能用一些好听的形容词来说说吗?(比如:我画一座美丽的小房子、画一群黑色小蝌蚪、画一片蓝蓝的大海、画一只可爱的小猫、画一片绿油油的森林……)

  评析:第二课时的磨课更能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所想说的事物的外形、颜色、特性也基本了解,小朋友在这种开发性提问,猜测性的提问的启发下,回答的比第一课时好,这说明他们基本上已经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境,并能运用学过的一些词汇话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四、全班幼儿练习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几遍。

  五、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引导语:

  小朋友你平时最爱画什么?(回顾性提问)它是什么样的?(启思性提问)

  1、幼儿讨论。

  2、幼儿边创编边用图示记录。

  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创编讲述。

  评析:

  幼儿回答积极、想象丰富,能选择自己喜欢事物来对自己所想画的东西来进行创编,比第一课时回答的更加拓展,他们自然地运用了形容词,编出了较好的诗句。

  教学反思:

  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中,仍然根据诗歌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教学,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应答快速,我所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提问,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能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培养的因素,及时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在原有文学作品原有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并进行仿编,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流畅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由于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能力较强的幼儿有苔慢的情绪,所以第二课时更加要有新颖吸引的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工作计划

下一篇:大班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